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岔改移作业指导书

道岔改移作业指导书

道岔改移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七局石武客运专线郑州东站SSZD-NO.2标项目部
一、施工范围
新建郑州东站根据设计通知单客专线(08)016道岔113,115号道岔及相应渡线改移。

二、工程概况
经现场测量,郑州东站119号道岔岔心2号转辙机直曲股均无安装条件,结合站场平面布置和接触网平面布置情况,现将郑州东站平面布置图(石武客专郑武修施图SSZD2(站)-01)中113~115号渡线北移40.459m,113号岔心里程从(ZWDK710+969.389,0)北移至(ZWDK710+928.93, 0),115号岔心里程从(ZWDK711+95.389 , 7)北移至(ZWDK711+54.930 , 7)。

三、施工组织措施
1、根据设计通知单,回填N13水沟(ZWDK710+947-ZWDK710+998) 段,破除ZW60接触网及拉线地上部分。

2、由测量人员放出岔前、岔心、直股岔尾、曲股岔尾边桩。

3、安排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起道小车手,施工前至少2小时,起道小车手要对所操作的小车进行全面检查、试验,重点对液压系统、控制杆的灵敏性和小车状况进行检查测试。

4、施工前,对道岔纵移线路进行检查,影响推移的石碴堆、石碴筐,以及钢轨等旧料提前进行清理。

5、施工前,要根据当天施工的实际情况,在新岔上确定各个小车的位置和数量,以及滑道轨的位置,并做好明显标记;认真检修施工机具,保证正常使用;确保各种材料、工具、备品齐全。

6、施工当天,要对拉伸机、轨缝调整器进行检查,并保证齐全有效。

保证道岔前后配轨、砼枕、夹板及各种连接零件齐全到位
7、新道岔落地后,要组织人员进行上砟整道
上砟整道是将卸在线路两侧的道砟上到轨道内,并将轨道逐步整修到设计规定的断面形状,达到稳定程度的过程。

根据工程量和现场情况,计划采用人工配合内燃、软轴道岔捣固机整道,人工整道共分三步组织施工。

(1)第一遍上砟整道
第一遍上砟整道的主要目的是补砟、消灭三角坑和反超高,并拨正轨道位置。

①上砟:将道砟均匀地散布到轨道内。

②起道:将每节轨道在几个点抬高并用道砟垫实。

抬高后的轨面应大致平顺,没有显著的凸凹和反超高。

抬高后应同时方正轨枕位置。

③串砟:轨节抬起后立即向轨枕下面串砟,要求串满串实,没有空吊板。

④拨道:在上述工作完成一定长度后进行一次拨道,即将线路拨到中心线位置,达到直线顺直,曲线圆顺。

拨道前检查要拨的线路地段的轨缝是否合适,必要时应进行调整,以防发生胀轨。

(2)第二遍上砟整道
第二遍上砟整道的主要目的是补砟、匀缝、方枕、串砟捣实,进一步拨正轨道位置。

①上砟:与第一遍上砟整道相同。

②匀轨缝:在进行该项作业时须拧松螺旋道钉的螺帽,以便抬道后细方轨枕。

③起道:将轨道抬高至设计标高,并略加高1~3mm的沉落量。

曲线
外股钢轨按规定超高抬够。

起道后的轨道前后高低、左右水平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④细方轨枕:按轨腰上的标志整正轨枕。

⑤串砟:钢轨两侧40~50cm范围内串满道砟,钢筋混凝土轨枕
中间60cm宽的砟面应低于轨枕底面30mm以上。

⑥填盒:向轨枕盒内填补一部分道砟,供捣固用。

⑦捣固:利用小型道岔捣固机将钢轨外侧40cm、内侧45cm范围内的道砟分3~4次将道床捣实,使能承受列车通过时荷载。

⑧拨道:按照线路中线细拨轨道。

拨道前可将轨枕端部的道砟刨松一部分,以减小拨道时的阻力。

⑨整道:包括小量的拨道、校正线路平面位置、整修道床、补足轨枕盒内道砟、拍实道床边坡及顶面并使之保持稳定。

四、施工安排
1、新道岔的推移、落位由技术部负责,配合施工人员240人,现场负责胡崇银。

①施工前三天:道岔纵移线路的调查,对影响道岔纵横移的设备进行提前开挖、准备。

起道小车按照规定位置到位。

滑道轨、滑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提前准备。

保证钢板、枕木头、木楔、牙条压机、大绳等工机具齐全到位。

②施工前一天:所有工机具准备到位,保证齐全有效。

并保证纵移轨道铺设完毕,充分考虑阶梯滑道的长度和宽度。

③施工当天:拉伸机按规定位置提前到位,配轨组对锯口进行复核。

推移道岔时要统一指挥,尤其是起道小车要统一行动、新道岔推移时要稳、慢,滑道轨要保证顺直。

④道岔落位后由工程部负责进行起道、拨道及捣固施工,起道小车、牙条压机配合(技术部)。

起拨道完毕起道小车、牙条压机撤离,技术部进行下一组道岔的准备工作。

⑤新道岔落地后,先进行前后纵移,后拨方向,原则上用起道小车拨道,特殊情况下用牙条压机起拨道。

新道岔位置准确后,立即进行起道施工,道岔起平后牙条压机严禁撤除,待上碴完毕、捣固一遍后撤除牙条压机。

⑥保证新道岔的设计方向误差在2mm以内、标高误差在4mm以内,道床饱满,外观整齐,捣固稳定。

⑦各小组负责人:
起道小车陈大华配合人员50人
纵向滑道轨及滑轮邓福勇配合人员46人
横向导轨周云和配合人员36人
机修工马双全电工、液压、内燃、钳工各配合1人
配轨组邓福斌配合人员28人(含拉伸机)
上碴整修组齐明正配合人员70人
2、拆除及铺设岔后长短岔枕及配轨,责任人高学昌,配合人员64人。

①施工前一天: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②施工当天:落实各种配轨、材料是否到位。

③30分钟内保证旧轨拆除完毕,保证与新道岔同时到位,并连接完好。

3、现场技术负责胡崇银
负责道岔定位,配轨尺寸及标高控制等。

4、现场施工安全负责高学昌
负责巡视各种不安全因素并及时进行制止改正,特别是料具的堆码,及上下班搬运工机具的安全,严格卡控各项关键环节及关键处所。

五、施工质量验收
1、线路
5.1.1轨道质量静态检测标准
(1)轨面高程符合施工图,允许偏差:在路基上为±10mm;在建筑物上为±10mm;紧靠站台为10
mm。

(2)轨道中线与施工图中线允许偏差为10mm;线间距允许偏差
为±10
mm;车站线间距应与站台误差协调调整。

(3)轨道静态平顺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5-1-1 轨道静态平顺度标准
(4)扣件的轨距块顶严靠紧,离缝者不大于6%;扣件紧固,扣压力小于规定者不大于8%;胶垫无缺损,偏差量大于5mm者不大于8%。

5.1.2轨道质量动态检测标准
(1)线路局部不平顺动态质量用轨道动态平顺度评定。

轨道动态平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5-1-2 轨道动态平顺度标准(mm)
注:波长范围40m。

(2)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动态质量用轨道质量指数(TQI)评定。

每200m区段轨道质量指数(TQI)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3)高低、轨向、水平三种轨道不平顺在80m波长范围内各波长的功率谱密度不超过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值的下限。

表5-1-3 轨道质量指数标准
2、道岔
以18#道岔为例,其检测验收项点详见“客专18号道岔铺设验收基本项点表”。

表1客专18号道岔铺设验收基本项点表
七、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安全
⑴所有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命令。

⑵施工前要对各种机具、材料,信号防护备品等认真检查、落实、达到齐全、有效,做好准备工作。

⑶安全监督人员要对现场进行不间断的安全巡视,尤其是关键部位要一盯到底,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⑷严格按标准起道,控制起道量、拨道量,要加强对绝缘接头等关键处所的检查,尤其是绝缘处的钢轨扣件,发现隐患要立即进行消灭。

⑸轨枕更换后,位置要方正,扣件无丢失,回紧时要达到要求强度。

⑹装运材料、工具时,要摆放稳固,不偏载,不超越汽车的限界
⑺清出的道碴,不能撒落在邻线的轨面上、更不能超出轨面高度,轮缘槽内禁止有道碴。

⑻施工后要对线路做好检查、回检工作,尤其是线路大平、方向是否平顺,轨距是否超限,枕下道碴是否夯实,对施工质量要加强监督。

2.人身安全
⑴施工人员要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⑵人多、手乱的作业中,相互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机械碰撞伤人。

⑶多人捣固前后距离保持不少于3根轨枕,且前脚不得伸出轨枕边缘。

使用电镐作业时发电机要安装漏电保护器,否则禁止使用。

⑷使用撬棍拨道时,要插牢固,统一行动,不准骑压、肩扛。

附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