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中不同结构的比较
班级:土木二班姓名:孙俊若学号:201300206104
设计桥梁可有多种结构形式选择:石料和混凝土梁式桥只能跨越小河;若以受压的拱圈代替受弯的梁,拱桥就能跨越大河和峡谷;若采用钢桁架可建造重载铁路大桥;若采用主承载结构受拉的斜拉桥和悬索桥,不仅轻巧美观,而且是跨越大江和海峡大跨度桥梁的优选形式。
桥梁中不同结构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通过比较选择合理、经济的结构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下面阐述了一些结构形式的比较,以及改善的方法。
桁架桥的特点
桁架是由一些用直杆组成的三角形框构成的几何形状不变的结构物。
杆件间的结合点称为节点(或结点)。
根据组成桁架杆件的轴线和所受外力的分布情况,桁架可分为平面桁架和空间桁架。
屋架或桥梁等空间结构是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平面桁架所组成。
若它们主要承受的是平面载荷,可简化为平面桁架来计算。
桁架桥是桥梁的一种形式,一般多见于铁路和高速公路;分为上弦受力和下弦受力两种。
桁架由上弦、下弦、腹杆组成;腹杆的形式又分为斜腹杆、直腹杆;由于杆件本身长细比较大,虽然杆件之间的连接可能是“固接”,但是实际杆端弯矩一般都很小,因此,设计分析时可以简化为“铰接”。
简化计算时,杆件都是“二力杆”,承受压力或者拉力。
由于桥梁跨度都较大,而单榀的桁架“平面外”的刚度比较弱,
因此,“平面外”需要设置支撑。
设计桥梁时,“平面外”一般也是设计成桁架形式,这样,桥梁就形成双向都有很好刚度的整体。
有些桥梁桥面设置在上弦,因此力主要通过上弦传递;也有的桥面设置在下弦,由于平面外刚度的要求,上弦之间仍需要连接以减少上弦平面外计算长度。
桁架的弦杆在跨中部分受力比较大,向支座方向逐步减小;而腹杆的受力主要在支座附件最大,在跨中部分腹杆的受力比较小,甚至有理论上的“零杆”。
不同简支梁式桁架的比较
不同形式的桁架,其内力分布情况和适用场合也各不同。
简支梁式桁架分为平行弦桁架、折弦桁架、三角形桁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弯矩分布图形是抛物线形的,两边小中间大。
a、在平行弦桁架中,弦杆的力臂是一常数,故弦杆内力与弯矩的变化规律相同,即两端小中间大。
竖杆内力与斜杆的竖向分力各等于相
应简支梁上对应节间的剪力,故它们的大小均分别由两端向中间递减。
由此看出平行弦桁架的内力分布不均匀,弦杆内力向跨中递减,若每一节间改变截面,则增加拼接困难;如采用相同的截面,又浪费材料。
但是,平行弦桁架在构造上有许多优点,如所有弦杆、斜杆、竖杆长度都相同,所有节点处相应各杆交角均相同等,因而利于标准化。
平行弦桁架用于轻型桁架时,可采用截面一致的弦杆而不至于造成很大的浪费。
厂房中多用于12m以上的起重机梁。
铁路桥梁中,由于平行弦桁架给构件制作及施工拼装都带来很多方便,故较多采用。
b、在三角形桁架中,弦杆所对应的力臂是由两端向中间按直线变化递增的,其增加速度要比弯矩的增加来得快,因而弦杆的内力就由两端向中间递减。
至于腹杆内力,各竖杆及斜杆的内力都是由两端向中间递增的。
三角形桁架的内力分布也不均匀,弦杆内力在两端最大,且端结点处夹角很小,构造布置较为复杂。
但是其两斜面符合屋顶构造需要,故只在屋架中采用。
c、在折弦桁架(上弦各节点在抛物线上)中,各下弦杆内力及各上弦杆的水平分力对其矩心的力臂,即为各竖杆的长度。
而竖杆的长度与弯矩一样都是按抛物线规律变化的,故可知各下弦杆内力与各上弦杆水平分力的大小都相等,从而各上弦杆的内力也近于相等。
各斜杆内力均为零,竖杆内力均等于相应下弦结点上的荷载。
折弦桁架的内力分布均匀,因而在材料使用上最为经济。
但是构造上有缺点。
上弦杆在每一结点处均转折而须设置接头,故构造较复杂。
不过在大跨度
桥梁(100~150m)及大跨度屋顶(如18~30m)中,节约材料意义较大,故常采用。
桁架和拱式结构中减小弯矩的方法
梁、梁式桁架等属于无推力结构,三铰刚架、三铰拱、拱式桁架和某些组合结构属于有推力结构,水平推力可以改善结构受力状态。
这些结构都是由链杆或梁式杆组成的。
梁与刚架中的杆件都是梁式杆;桁架中的杆件都是链杆、部分为梁式杆。
链杆处于无弯矩状态,内力只有轴力,杆件横截面中的正应力均匀分布,能够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
梁式杆处于有弯矩状态,弯矩产生的正应力沿横截面高度呈三角形分布,中性轴附近的应力很小,没有充分利用材料强度。
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应尽量减小梁式杆中的弯矩,最好是完全消除弯矩,使杆件处于无弯矩状态。
构架设计中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在外伸梁和静定多跨梁中,利用杆端的负弯矩可以减小跨中的正弯矩。
合理设计支座的位置,不仅可以减小弯矩的峰值,而且可使梁中正、负弯矩分布比较均匀。
2、在三铰拱和三铰刚架中,利用水平推力的作用可以减小弯矩的峰值。
3、在三铰拱中,利用合理拱轴线,可以使拱处于无弯矩状态;在桁架中,利用杆件铰接和合理布置,以及荷载的传递方式可以实现理想桁架的无弯矩状态。
4、采用组合结构,使部分杆件作为链杆、处于无弯矩状态。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如合理设计链杆的位置,可以减小梁式杆的弯矩
峰值并使弯矩分布比较均匀。
在相同的跨度和荷载下,一般简支梁和简支刚架的弯矩最大,外伸梁、静定多跨梁、三铰刚架和组合结构的弯矩次之,桁架和采用合理拱轴线的三铰拱弯矩为零。
由于这些受力特点,在实际工程中,简支梁多用于小跨度结构,简支刚架应用较少;外伸梁、静定多跨梁、三铰刚架和组合结构可用于跨度较大的结构;当跨度更大时,多采用桁架和具有合理拱轴线的拱。
在构造、施工角度,不同结构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简支梁虽然具有弯矩大且弯矩分布均匀的缺点,但由于构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所以简支梁在工程中仍有广泛的应用。
桁架和三铰拱虽然具有可以实现无弯矩状态的受力合理的优点,但桁架内部结点多且构造复杂,三铰拱要求基础具有较强的承受水平推力的能力且拱轴线为曲线,因而增加了制作与施工上的困难。
在结构设计中,选取结构形式应综合考虑跨度、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比较。
斜拉桥和悬索桥
斜拉桥
悬索桥
通过斜拉桥和悬索桥的结构简图可以看出,斜拉桥和悬索桥都是通过钢索的拉力来代替了桥墩的支持力。
因此可以减少桥墩的数量,实现桥梁的大跨度。
通过斜拉桥和悬索桥的结构简图可以看出,斜拉桥的钢索是斜着的,以a图C点进行受力分析,为了在C点提供足够的竖直拉力Fcy 随着AC距离的增加,Fc和Fcx将会不断增大,这样会不断增大钢索的拉力和桥面的轴向压力,这也是为什么斜拉桥的钢索大多集中在索塔的上端的原因。
因此AC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即斜拉桥的跨度不能太大。
而通过悬索桥的结构简图可以看出,悬索桥的钢索受力是竖直方向的,随着跨度的增加并不会增加钢索的受力。
因此悬索桥的跨度可以比斜拉桥更大。
这两种桥同属大跨度桥。
从使用方面来讲:斜拉桥是超静定结构,其稳定性较静定结构的悬索桥要好,世界上有过很多悬索桥因在大风下发生共振而垮塌的事件;斜拉桥可以连续做成好几跨,但悬索桥做成几跨在技术上有难度,目前世界最大三塔双跨悬索桥是中国在建的泰州长江大桥,单跨1080m;悬索桥必须有锚碇,如果所在河流非常
宽,而悬索桥达不到这样的跨度,则锚碇就要放置在河流中,这样会严重影响水流,威胁到航运,所以像苏通大桥就宁可选择了斜拉桥。
从结构受力方面说:跨度很大时悬索桥的受力比斜拉桥要更加合理,所以能做到更大跨度,因为斜拉桥跨度过大时,为使拉索受力不至于过大,就必须加高桥塔高度,桥塔高度肯定不可能无限加高;斜拉桥拉索会对桥身有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这就加大了对桥身强度的要求,而悬索桥就没这一情况。
从经济方面说:据相关研究显示在跨度300-1000m时用斜拉桥更经济,而在跨度超过1000m时用悬索桥更经济。
桥型方案的选择应结合各桥型方案的特点,充分考虑桥梁结构的安全耐久、满足使用的要求,同时兼顾造价较低、施工及维修养护方便, 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等原则, 综合比较各桥型方案在满足桥梁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方面的优缺点, 从而选择出各方面具有均衡优势的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