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金绿宝石的鉴别
——元实宝石鉴定培训
金绿宝石是铍和铝的氧化物,品质优良的是极为珍贵的猫眼石。
金绿宝石一般为厚板状,透明有玻璃光泽,呈深浅不同的绿色或黄至棕色,有些在不同的光源下会发出不同的颜色。
金绿宝石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细晶岩和云母片岩中,因为它非常坚硬耐磨,所以在溪流和砾石中也会存在。
人工的方法可以合成金绿宝石,但品质不如天然的。
合成金绿宝石的鉴定方法很难,用肉眼很难识别,而用仪器鉴定也颇费功夫。
据了解,目前合成金绿宝石的主要合成方法有:助溶剂法、晶体提拉法和区域熔炼法。
与天然金绿宝石一样,合成金绿宝石可以有金绿宝石、猫眼、变石三个品种,而且主要是合成变石。
合成变石是最难于同变石鉴别的宝石。
合成变石具有几乎同天然变石完全一样的物理、化学、晶体光学性质。
因此,对于合成变石的鉴定仅能从合成变石内部包体的特点入手。
不同的合成方法产生不同特征的内部包体。
1、助溶剂法合成金绿宝石的鉴定方法
对于助溶剂法合成变石,经常见到脉状包体,助溶剂包体可呈云雾状外挂,具有细薄的、模糊的外形,也可以是粗粒的冰含有助溶剂
的小水滴。
在大约70倍放大镜下,熔剂小滴趋于拉长状,一群小滴大致在同一方向上拉长。
在反射光中,具有粒状表面,并具淡黄橙色。
助溶剂法合成变石另一常见的特征包体是微小的六边形或三角形铂金属片。
铂金属片来源于铂坩埚。
铂金属片在某些方向看起来黑色不透明,转动一定方向,铂金属片可发出亮白反射光。
平行于晶面的生长线呈直线状,互相间并以一定角度交汇,生长线非常清晰,往往相似于助溶剂法合成祖母绿所显示的“威尼斯百叶窗”效应。
成层的包体平行于种晶面也常见到。
2、晶体提拉法生长的合成变石鉴定方法
晶体提拉法生长的合成变石具有针状包体及弧形生长纹,是鉴定其为合成品的证据。
合成变石猫眼显示出极其细小的白色粒状包体,也发现有波浪状纤维包体。
短波紫外线下宝石表现出弱的白至黄色荧光,而内部呈弱的红橙色荧光。
在天然变石中还从没有见过这种荧光。
3、区域熔炼法生长的合成变石鉴定方法
区域熔炼法生长的合成变石内部有时可见小的球形气泡,无规则颜色呈旋涡状结构也作为鉴定特征。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合成变石的内部非常结晶,包体特征不是十分明显,因此这时依靠常规的宝石学鉴定方法已不足以解决问题。
助溶剂法、晶体提拉法及区域熔炼法均属高温熔融法。
在应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的加入,因此在合成变石的内部晶体结构中不含有水分子。
天然变石形成于不同于合成变石的自然环境中,形成晶体的内部总是有微量水分子。
应用红外光谱仪可以检测变石中
是否含有水分子。
对于水分子的天然变石在红外光谱上将产生水分子的特征吸收峰,而合成变石没有这种吸收峰的存在。
由此可见,对于合成变石的鉴定,是一个较困难、较复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