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动阶段、劳动后阶段
• 中国社会学界:以人的自然生命周期为依
据把社会化过程划分为婴幼儿时期,学龄 初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年时期, 老年时期几个阶段。
• (一)儿童社会化 • 个体从出生至学龄初期的社会化 • 内容:基本生活技能的学习、心智的发展、基本
知识和规范的掌握
• 主要场所:家庭、幼儿园 、学校 • 学龄初期是个体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 • (二)少年社会化 • 世界观形成的初步时期 •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性增强 • 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 主要任务:学习文化与社会知识,掌握谋生技能,
择地将社会文化内化,将内化了的社会文化 又创造性地外化出来,去创造新的文化。
• 个体在接受他人影响的同时,又对他人施
加影响。
• 4、正向性与反向性的统一 • 侧重于不同辈份、不同地位之间的人的相互作用。
• 正向社会化: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以及成人
对儿童的教化与影响。
• 反向社会化: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以及儿童
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生活准则、宗教戒律、 政治法律规范以及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准 则、条例、条令等 。
• (三)生活目标社会化 • 把社会目标内化为个体的生活目标
• 培养和造就社会的劳动者与专门人才,将
获得的知识、技能、才智、创造力能动地 外化于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 (四)角色社会化
• 学习角色的期待与规范,学会扮演各种角
发展的必要条件
• 社会化有利于个人适应不断变迁的社会
• • 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行 • 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 有助于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保持社会稳
定
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与历程
• 一、社会化的内容 • (一)生活技能社会化 • 日常生活技能 • 自谋生活技能 • (二)行为规范社会化 • 通过模仿、训练和灌输,了解并掌握社会的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准确理解社 会化的基本涵义与特征,了解社会 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明确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把握 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与内外条件,掌 握角色概念与基本知识,正确认识 和处理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概述
一、人的社会化的涵义 1、广义说与狭义说 狭义说:社会化是一个个体在未成年期经历的过 程。
广义说:人的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 “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 值标准,学习角色扮演,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贯穿人生的始终。
• 2、单向说与双向说
• 单向说: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生活技
能与社会文化,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 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
• 双向说:人的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以社会
文化塑造个体、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也是个体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的社会 文化的过程。
• 人的社会化定义:
个体通过与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技能与规范, 适应社会生活,创造社会文化,成长为社会人的 过程。
(1)从时间上看,社会化是一个过程,贯穿于人 生发展的全部阶段。
(2)从内容上看,人的社会化要求作为社会成员 的个人必须学习与掌握该社会的文化遗产,同时 还要创造新的文化。
• 社会化的内容的差别 • 社会化的目标的差别 • 社会化的方式与技巧的差别
• 3、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 社会化的主体是指社会化的影响者, • 社会化的客体指社会化的被影响者。
• 作为社会化的客体,个体要接受他人或外界
对自己的要求,被周围的人与环境所塑造。
• 人积极主动地影响和作用于周围环境,有选
是人类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
• 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其社会性则
是在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人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并发展的。
• 2、阶段性与持续性的统一 •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不间断地学习和积
累知识的过程,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 社会化。
• 由于生理发育、心理发展以及社会环
境的要求,人的社会化过程又会呈现 出一定的阶段性:
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相应的角色规范 。
• 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
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
• (五)政治社会化 • 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
确定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 态度的过程,是一个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 形成的过程。
• (六)个性社会化 • 个性:个人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
学会并运用社会规范,逐步完善自我观念。
• 社会化的“危险期”
• (三)青年社会化
• “第二次诞生”、“心理上的断乳 • 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 自我观念深化 • 人生观、世界观大体形成 • 采用了新的社会化方式 • 任务:尽快确定人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
和,表现了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
• 个性是一个人在其内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以
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 动逐步形成的。
• 社会化既是一个人不断形成和发展社会性,
实现共性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形成和发展 个性,实现人的个性化过程。
二、社会化的历程
• E·埃里克森:八阶段说 • R·哈维格斯特:六阶段说 • 苏联学术界:三阶段说,劳动前阶段、劳
• 社会性表现为:人是自身存在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有着人类特有的社会性,如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能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劳动;有一套超越生物性 本能的行为模式,并受一定的伦理规范所指导。
பைடு நூலகம்
• 人特有的生理特征为社会化提供可能 • 人的生理状况制约着社会化的程度与水平
•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自然属性的性质和方向,
对成年人的影响与作用。
• 在传统社会,大多数情况下是父辈把知识、经验、
技能、规范传递给子辈,子辈再传递给孙辈,基 本上都是正向社会化。
• 现代社会,子辈和孙辈越来越多地用新知识、新
文化与新技能影响他们的父辈与祖辈。
三、社会化的必要性与意义
• • 人的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
活的必要前提。
• 人的社会化是个人满足需要,获得生存与
(3)从关系上看,社会化既是社会对个体的影响、 教化与控制,又是个体参与社会,对社会产生影 响并发挥作用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 1、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 人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 自然性表现为:人具有受生物规律支配的自然性,
如新陈代谢、生命过程的自我调节、遗传性和变 异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