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虚词用法归纳一、常用虚词用法归纳之一——“以”的用法:(一)、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一般译为“用、拿”等。
例:2、表对象,一般译为“把”例: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一般译为“凭、凭借”例:4、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译为“因为、由于”例:(二)、连词:1、表目的,一般译为来、用来例:2、表结果,一般译为“以致”例:3、表修饰,一般译为来例:(三)、动词:可以和“为”连用,一般译为“认为”。
例:一试身手:解释下列句中“以”的含义或用法。
1、屠惧,投以骨。
(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策之,不以其道。
(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6、固国不以封疆之界。
()7、固以怪之矣。
( )8、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10、必以分人。
()1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12、以光先帝遗德。
( ) 13、以塞忠谏之路也。
( ) 14、先帝不以臣卑鄙。
( ) 15遂许先帝以驱驰。
( ) 16、以伤先帝之明。
( ) 17、杀之以应陈涉。
( ) 18、以刀劈狼首。
()19、以天下之所顺。
() 20、属予作文以记之。
()21、虽乘风奔御风,不以疾也。
() 22、因以为号焉。
()23、何以战。
()24、必以情()25、可以一战。
()2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8、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29、以告先帝之灵。
()30、以彰其咎。
()成就测试:1. 下面四个选项中,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以弱为强者 B、因以为号焉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计日以还2.下面句子中,与“不以千里称也”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B、全石以为底C、嘱予作文以记之D、牺牲玉帛·····必以信二、常用虚词用法归纳之——“于”的用法:“于”在文言文中多做介词使用。
1.表处所,可译为“在”“从”“到”等。
例:2.表对象,可译为“对”“向”“给”等。
例:3.表时间,可译为“在”例:4.表被动,可译为“被”例:5.表比较,可译为“比”例:6.表原因,可译为“由于”例:一试身手:1、何有于我哉?()2、其一犬坐于前()3、达于汉阴()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告之于帝()6、舜发于畎亩之中()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8、困于心,衡于虑()9.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0、曹操比于袁绍()11、有泉翼然临于泉上者() 12、欲报之于陛下也()1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4.又留蚊于素帐中()15.征于色,发于声() 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7.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万钟于我何加焉?()1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0.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1.休祲(jìn)降于天()成就测试:1. 下面四个选项中,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其一犬坐于前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 找出下面选项中意思相同的两项()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告之于帝C、于是人多以书假余D、战于长勺三、常用虚词用法归纳之——“之”的用法1.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译为“他”、“他们”、“它”例:2. 指示代词,译为“这” 例:3. 结构助词,译为“的” 例:4.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不译。
例:5.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6. 凑音节,不译。
例:7、动词,译为“去”、“往”、“到” 例:一试身手:1、学而时习之()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君之疾在肌肤()4、久之,目似瞑。
()5、忘路之远近。
()6、石青糁之。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8、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何陋之有? ()10、寡助之至,天下畔之。
() 1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2、悉以咨之。
()13、怅恨久之。
()14、公将鼓之。
() 15、先天下之忧而忧。
()1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1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9、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0、渔人甚异之。
() 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2、处处志之。
() 2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长跪而谢之日。
()25、无丝竹之乱耳。
()2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2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8、甚矣,汝之不惠。
() 2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 31、以天下之所顺。
( )3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3、或置酒而招之()36、公将驰之。
( ) 37、辍耕之垄上。
()3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 )成就测试:1. 下面四个选项中,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故时有物外之趣B、怅恨久之C、公将鼓之D、鸣之而不能通意2.找出下面选项中意思相同的两项()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长跪而谢之曰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四、常用虚词用法归纳之——“则”的用法“则”在文言文中常做连词使用。
1.表示承接关系。
译为“于是””就””便”“那么”等 .例: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
译为“假使”“如果”。
例:3.表示转折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例:4.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例:一试身手:①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②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③战则请从()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⑥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⑦徒步则汗出浃背()成就测试:1. 下面四个选项中,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入则无法家拂士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D、徒步则汗出浃背2. 找出下面选项中意思相同的两项()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不效则治臣之罪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常用虚词用法归纳之一——“而”的用法“而”在文言里多用做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⒈表示并列关系。
相当于“而且”、“又”、“和”,一般不译。
如: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⒊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如:⒋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却、可是、但是、然而”等。
如: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6.因果关系。
可译为“因而”。
如:另外,“而”与其他词组成复音虚词。
常见的有“而已”和“已而”。
【已而】一般放在句首,表示时间副词,相当于“后来”的意思。
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既而】不久,一会儿。
例:【而后】 才,方才。
例:练习题一1 下面四个选项中,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水落而石出者 B夺而杀尉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D佣者笑而应曰2下面四个选项中,“而”需要重读的一句是A妇拍而呜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任重而道远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 “而”作为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请注明其关系。
(1)使之冲烟而飞鸣()(2)拔山倒树而来()(3)学而时习之()(4)温故而知新()(5)学而不思则罔()(6)择其善者而从之()(7)为人谋而不忠乎()(8)而疑邻人之父。
()(9)堕而折其髀()(10)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道渴而死()(1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3)后狼止而前狼又至()(1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15)执策而临之()(16)而顷刻两毙()(17)出淤泥而不染()(18)或置酒而招之()(19)既醉而退()(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1)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3)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2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7)佳木秀而繁阴()(28)朝而往,暮而归()(29)人之从太守游而乐()(30)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1)可计日而待也()(3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3)拔剑而起()(34)而智术浅短()(35)则名微而众寡()(36)而其主不能守()(37)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38)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3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0)呼尔而与之()(41)暮寝而思之()(42)而山不加增,()(43)面山而居()(44)聚室而谋曰:()(4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46)蹴尔而与之()常用虚词用法归纳之二——“其”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⒈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领有)。
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例、“他们的”。
如:⒉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后起意义)。
例:⒊活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相当于“我(自己)的”、“我(自己)。
”或者“你的”“你”。
例:⒋指示代词,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那个""那些""那里";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例(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四)助词,用在“若是”、“若此”、“如是”、“如彼”等词组后,用法同“之”,相当于“的”、“地”。
练习题二1、下面四个选项中,“其”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吾视其辙乱 B其子好骑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佣者笑而应曰2、下列句中“其”字指代意义完全相同的是:()A一狼洞其中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D.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3、解释“其”的含义(1)望其旗靡()(2)舍其文轩()(3)曾益其所不能()(4)楚王问其故()(5)以其境过清()(6)择其善者而从之()(7)安陵君其许寡人!()(8)蹲其身()(9)堕而折其髀()(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1)其一犬坐于前()(1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其家甚智其子()(14)屠自后断其股()(15)既出,得其船()(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7)场主积薪其中()(18)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9)父利其然也()(2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1)其邻人之父亦云()(2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常用虚词用法归纳之三——“为”的用法(一)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