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近几年来, 我国遭受生物入侵这一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 水葫芦、大米草、食人鲳等入侵物种的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

本课题将在探讨生物入侵的现状、原因、方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对生物入侵的对策。

1、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又称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1]。

2、我国的生物入侵的现状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之一,辽阔的地域和多种气候类型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

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入侵物种都可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如森林、农田、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以看到入侵物种。

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物种名单》中有紫茎泽兰、微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护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蠧、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共16种。

实际上现已入侵的物种有数百种,有些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引起生态灾害频繁爆发。

目前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破坏,带来严重损失的物种较多,如棉花枯黄萎化病从美国入侵以来,现已发生270×104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104t;美洲斑潜蝇1994年入侵海南、广东,现已蔓延到全国,发生面积已超过100×104 hm2,,每年防治费就超过415亿元;加拿大一枝花自2003年首次在浙江出现以来,现已蔓延到11个市;松树线虫已逼近黄山、西湖;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的危害仍在扩大;园林害虫蔗扁蛾的危害逐年加重,并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微甘菊在局部地区已暴发成灾;水葫芦在云南滇池、浙江、福建等地的危害仍十分严重;大米草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尚未有效治理。

此外,我国还从国外引进里大量的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种,这些外来物种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某些本地物种面临着逐渐被外来物种所取代。

甚至处于频危与灭绝状态。

当前我国约10%的地方畜牧品种处于濒临状态,已灭绝的占约3%[2]。

3、生物入侵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有意引种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引入常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

原产非洲的酸豆以及原产中亚的葡萄、石榴、红花等经济植物的种子就是公元前4世纪和1世纪时分别通过古代著名的“印度道”和“丝绸之路”引入我国的。

此后,北宋时有芦荟(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现于华南的沿海地区,17 世纪时有甘薯、烟草及西番莲等经济植物被转引到中国。

稍早,荷兰人曾将一些美洲种类,如银合欢、金合欢、量天尺等引进台湾,上述种类中的大多数后来归化为野生植物。

1842 年鸦片战争结束后,香港、广州、厦门、上海、青岛、烟台和大连等海港成为外来杂草进入中国的主要入口。

先后有香丝草、小白酒草等杂草在香港、烟台和上海等口岸登陆,并逐渐向内地蔓延。

有些栽培植物的引种时间和逸生地点没有规律,例如法国传教士曾将欧洲的荆豆引种到四川城口教堂附近,随后荆豆大量逸生[3]。

现在种植、养殖单位几乎都从外地或外国引种。

这些部门或单位包括农业、林业、园林、水产、畜牧、特种养殖业以及各种饲养繁殖基地等。

其中大部分引种是以提高经济收益、观赏、环保等为主要目的,但是也有部分种类由于引种不当,成为有害物种。

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 %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4]。

有意引种的目的多种多样,具体有如下几种:○1.作为牧草或饲料:因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而造成入侵的例子很多,例如水花生、梯牧草等。

我国畜牧业长期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加大了各地对新的优质速生牧草的需求,这给国外草种公司向中国倾销草种提供了一个极好时机。

现在正在开展的大量新牧草实验,多是测试国外草种公司提供的品种是否能够在我国的土地上迅速生长,令人忧虑的是其中一些草种已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种。

空心莲子草,俗称“水花生”,20 世纪50 年代后,南方许多地方曾经将此草作猪饲料引种扩散,嗣后逸为野生。

1986 年的调查发现水花生自然发生面积约为889 600 hm2,已经成为蔬菜、甘薯等作物田及柑橘园的主要害草。

○2.作为观赏植物:对奇花异草的追求,促使人们不断地引进外地的或国外的花草品种。

这些花草免不了从花园中逃逸,而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其中一些外来观赏植物逃逸后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

如熊耳草、剑叶金鸡菊、秋英、含羞草、韭莲、荆豆、蜘蛛兰等。

水族馆和家庭水族箱的普及,也使一些外来水生植物成为入侵种。

例如原产美国的水盾草,现已经出现在浙江的河流中; 来自南美洲的粉绿狐尾藻已在台湾归化。

尽管前一种只开花不结果,后者只有雌株,这两种都不产生种子,但它们可通过无性繁殖方式迅速扩散。

○3作为药用植物我国传统中医药所采用的超过12 000多种生物绝大部分为中国原产,也有部分为外来物种,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入侵种,如肥皂草、含羞草、土人参、望江南、垂序商陆、洋金花、澳洲茄等。

○4.作为改善环境植物为快速解决生态环境退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水域污染等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人们往往片面地看待外来物种的某些特点,这就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现在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地进行植被恢复工作,但其中使用的一些物种是危险的外来物种。

目前已经有一些物种形成入侵,典型的案例有互花大米草、微甘菊等。

互花大米草自1979 年从美国东海岸引进。

首先于1980年10月在福建沿海等地试种,之后得到大规模宣传,1982年扩种到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

当初引种的目的是为保滩护岸、改良土壤、绿化海滩与改善海滩生态环境。

现在这个物种已经在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大面积逸生,1990 年仅福建宁德东吾洋一带的水产业1年的损失就达 1 000万元以上。

这个物种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影响当地渔业产量、威胁红树林的一个严重问题。

城市景观建设和园林绿化也大量使用外来种,常常造成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彻底改变。

以草坪业为例,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大面积兴建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草坪(高尔夫球场、足球场、公园绿地等) ,进而推动了我国草坪业的迅速发展,使草坪草种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目前使用的草种主要是国外的优良草坪品种。

除结缕草种子外,其他草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仅1997年进口量就达2 000 t以上。

到1990 年为止,我国先后引进了114个不同的冷季草种,主要从美国引种。

现在已经有一些种类形成入侵现象,如地毯草等。

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种质资源丰富,在草种选种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5.其他用途此外,还可以作为食物,如作为蔬菜引进的番杏、尾穗苋、落葵;作为水果引进的番石榴、鸡蛋果、制作“凉粉”原料的假酸浆以及作为食用动物的大瓶螺、褐云玛瑙螺等。

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动物园、植物园、鸟园。

已经有许多外来植物从植物园逃逸归化,也有形成入侵的事例。

动物园虽然还没有报道有入侵问题,但也一些物种在野外自然繁殖,如八哥已经在北京形成了自然种群。

特别是现在各地时兴建立野生动物园,大量物种被散放到自然区域中,如不加强管理措施,防止动物园、植物园、鸟园和野生动物园外来物种的逃逸(其中可能会携带外来的野生生物疾病,这些潜在的外来入侵种源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生态入侵。

(2)无意引种○1随船只等工具带入。

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工具进入我国并蔓延。

如船只在海洋中经过亿万年所形成的数以万计的物种区域。

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 如海洋间大陆的阻隔, 温度的差别以及低盐的河口径流等, 许多生物仅能生活在一个局部的海域, 形成该海域的地方种或本地种。

也有些生物, 由于其成体或幼体游动或漂浮, 海流或海潮的传送, 以及某些动物(如海龟、鲸、海鸟等) 的携带, 使其分布范围扩大, 成为广布种。

但是近年来很多种类的转移却与人类的船只携带有关。

我国海洋水域同样也未能幸免。

○2海洋垃圾。

海洋生物更喜欢附在塑料容器等不易降解的垃圾上漂浮, 借助这些载体, 他们几乎可以漂浮到世界的任何地方。

○3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

从1986 年到1990年9月,上海口岸进口粮食349船次, 从中截获杂草种子近30科100属200余种。

根据1998年的统计资料, 在大连、青岛、上海张家港、南京、广州等12个口岸截获了547种和5个变种的杂草, 分属49科。

这些杂草来自30个国家, 随食品、饲料、棉花、羊毛、草皮和其他经济植物和种子进口时带入。

其中有170种虽然还没有归化、记录, 但有可能在运输和扩散过程中侵入到野外。

渔业水域生物既包括产生种子的水生植物, 又包括动物产品, 这些生物常可能随农产品或半成品进口时夹带引入, 这不可忽视。

○4野化的家养动物。

家养水生动植物(包括养殖用和作为宠物)可能会逃逸到野外, 或者被主人遗弃。

○5旅游者的带入。

旅游者异地携带的活体生物, 如水果、蔬菜或宠物, 有可能混来有危险的外来入侵种。

如我国海关多次从入境人员携带的水果中查获到地中海实蝇等外来物种。

还有一些物种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粘附带入我国的, 如北美车前草。

○6通过周边地区自然传入。

外来入侵物种还可先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归化后, 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 鸟类等还可传播杂草种子, 例如紫茎泽兰, 虽然主要是通过公路交通等从中缅、中越边境扩散入我国的, 但风和水也是其自然扩散的原因之一。

微甘菊可能也是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的; 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我国大陆的。

○7随人类的建设过程传入。

人们在农田、林场工作的时候, 交通工具、工作工具、鞋底的泥土、运输的苗木等都可能带来外来物种。

例如湿地粉蚧可借助很多种方式传播扩散, 异地运输苗木、接穗和球果均可能将湿地的松粉蚧传入到新的结构[5、6]。

4、外来物种入侵的环境影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威胁。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多种多样,涉及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多、范围广。

据专家调查分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世界上最具威胁100种外来入侵物种,已有一半多入侵了我国,我国的一些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生态系统已受到其不同程度的威胁,而且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断加重,有些已经失去控制。

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种:(1)对环境本身的损害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环境的损害和潜在风险有如下方面:首先,外来有害生物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它们或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扼杀当地物种;或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濒危或灭绝。

例如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对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

再如,大量的凤眼莲植株死亡后与泥沙混合沉积水底,抬高河床,使很多河道、池塘、湖泊逐渐出现了沼泽化,甚至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态作用,并对周围气候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影响,加剧了旱灾、水灾的危害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