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摘要:本文通过对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诉述,展望未来对抗入侵生物。
关键词:现状危害对策展望外来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仅次于生境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濒危以至丧失的第二大原因,它们既能破坏生态系统结构,也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遭受了外来害生物的危害, 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 每年可达1 198176亿元。
一、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1.1种类增加,批次增加截至2004年,我国的外来人侵物种有283 种, 其中动物76 种, 植物188种, 微生物19种。
在林业行业,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危害的形势也十分严峻。
2003 年全国开展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 外来入侵的林业有害生物34种,其中害虫23种,病原微生物类5种,有害植物6种。
在28种从国外(或境外) 1980年以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中,有10种是21世纪以来传入的。
1.2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不断增大我国每年发生林业有害生物1 067万hm2 左右, 外来入侵的约280万hm2 , 占26%; 1980年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种类发生220多万hm2 , 约占外来林业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的80%。
此外,外来有害植物中的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553万多hm2。
1.3外来有害生物对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 排挤本地物种的生存,甚至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松材线虫自1982年在我国大陆发现以来, 已累计致死松树5 000多万株, 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以及黄山、庐山等风景名胜区周边已经发生了疫情;紫茎泽兰生长的地方,其他杂草很难生存,树木生长也受影响,家畜误食后会致死。
[2]1.4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的态势加剧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国内贸易频繁,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蔓延速度加剧。
2000年以来,相继发生刺桐姬小蜂、刺槐叶瘿蚊、红火蚁、西花蓟马、枣实蝇5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此外,已入侵的外来林业病虫害正在扩散蔓延,松材线虫已经扩散到南方14个省份;松突圆蚧已经传到了福建、广西、江西;美国白蛾扩散到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河南;红脂大小蠹扩散到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椰心叶甲扩散到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其他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散蔓延[3].1.5危害严重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1年-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
调查发现,全国共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而现在损失已高达2000亿元。
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46.3%已入侵自然保护区。
”如今在我国,每年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约2000亿元。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适应、定居、自行繁衍和扩散,明显地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和生存空间,直接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本土生物多样性,造成当地物种的消失和灭绝,损害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4]对外来入侵物种引起的经济损失的2008年统计中,美国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500亿美元/每年、印度1300亿美元/每年和南非800多亿美元/每年。
这还不包括那些无法计算的隐性损失,如外来生物引起的对人类的伤害、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以及由于环境改变带来的美学价值的丧失。
[5]二、生物入侵原因2001 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表明, 在初步摸清的283 种入侵物种中, 83.5% 属于人类有意引种以及进出口贸易和游客无意携带进入的。
其中, 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2.1自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
2.2 无意引进指在引种时, 随引入物种的植株、种子、繁殖材料、附带土壤、运输工具等一起被带入,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目前我国外来有害生物种类大部分是通过无意引入的方式入侵。
如我国公布的22种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松突圆蚧、蔗扁蛾、红棕象甲、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等6种有害生物入侵方式均为引种时的无意引入。
再如1988年我国从美国引进湿地松穗条时,无意引入了湿地松粉蚧, 目前已传播扩散至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发生面积达3913万hm2 , 对这些省份的国外松造成了严重危害。
2.3 有意引进应当说,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
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
全世界大多数的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国的[6]。
在我国目前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有意引入的结果。
如原产北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后, 目前已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 在生长地与其他植物竞争养分、水分和空间,导致其他植物成片死亡, 仅在上海就导致30多种乡土植物物种的消亡,宛如一场生物浩劫[3]。
三、生物入侵的危害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生物入侵缺乏认识,有意或无意引进外来物种,现在已给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造成了多方面严重的损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1 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3.11入侵种形成大面积的优势群落影响本地种的生存因为入侵种在侵入地失去了原产地的各种生态因子制约,所以能够疯狂生长形成大面积的优势群落,降低生物多样性,使得依赖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生存受到威胁,导致本地种的绝灭,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国际上已经把生物入侵列为除栖息地被破坏以外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7]。
3.12 压迫、排斥本地物种,造成物种单一化,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一些恶性杂草如豚草可分泌出酚酸类、聚乙炔等具有化感作用的化合物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其种子发芽和生长;排挤本地植物,阻碍植被恢复,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8]。
3.13 与本地种争夺食物或直接取食本地种入侵种会通过改变食物链的网络组成和结构,与本地种竞争食物甚至直接以本地种为食,使得本地种物种减少。
如中国最初从英美引进大米草是为了保护沿海滩涂,可是近年来它在沿海地区过度扩张,覆盖面积越来越大,与滩涂上的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南方沿海大片红树林消失。
[7 ]在我国,有很多土著鱼种的濒危是由于外来鱼种入侵引起的。
通过对洱海、沪沽湖和程海三个湖泊鱼类资源变动的调查研究表明,外来种入侵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或濒危的最主要因素。
具体来看,在20 世纪50 年代,洱海渔业产品基本都是土著鱼,而这些土著鱼类的灭绝或濒临灭绝,显然与20 世纪60 年代引进“四大家鱼”时带入的波氏栉暇虎鱼、棒花鱼等13 种外来鱼有关,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入侵种导致了某些土著鱼类的灭绝。
[9]3.14 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然性入侵种在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同时也改变着整个景观要素或者说改变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形成相对均一、单调的景观。
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仅云南省发生面积就高达247km2 ,还以每年l0km 的速度向北蔓延,不但危害农牧业生产,而且使植被恢复困难。
[10]3.15 影响遗传多样性有些入侵性更强的入侵种与同属近缘种,甚至与不同属的种杂交,导致本地种的遗传侵蚀,改变了自然选择的模式或本地种群的基因渗透。
入侵种对土著种的遗传侵蚀,入侵种在新环境中, 与土著种发生杂交, 使其基因渗入土著种并带来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入侵种与土著种的基因交流往往会导致土著种的遗传侵蚀, 严重时还会导致土著种的灭绝[11]。
这样的杂交后代在自然条件下与土著种更容易再次杂交, 结果造成了污染[ 12 ]。
另一方面, 杂交也可使土著种基因引入到入侵种, 结果加强了入侵种在新的环境中的适应性, 另外杂交产生的后代有可能同时具有两者的有利特性, 产生有利于生活于双亲都不能生存的环境中[ 13 ] 。
还有研究表明入侵种与土著种杂交将削弱土著种的适合度, 严重者将导致土著种灭绝[ 14 ] 。
通过杂交其后代可以摆脱双亲基因组中积累的有害基因, 杂交后的后代可以通过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 同时杂交还可形成有特殊适应能力的新物种。
并且, 杂交还可以影响当地的遗传多样性, 随着生境片段化, 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 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被破碎化。
[15]3.2外来生物入侵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3.21 严重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外来有害生物人侵导致国内新发和突发疫情增加,不仅造成农业生产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阻碍我国农产品进人国际市场。
日本曾以水稻疫情禁止我国北方稻草及稻草制品出口日本;美国曾以我国发生桔小实蝇,禁止我国鸭梨出口美国;近年,菲律宾以我国发生苹果蠢蛾,禁止我国水果出口菲律宾。
[16] 3.22 危害农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随着农产品贸易量以及种质资源交流的大幅度增加,外来农业有害生物人侵风险加大,一些外来有害生物的传人难以避免,国外传人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上世纪90 年代时只有10 种。
但是,从1997 年开始每年有2 种,且扩散速度很快,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农业生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棉花黄萎病上世纪40 年代初从美国人侵我国,现在已发生4000 多万亩,每年至少损失皮棉200 万担;稻水象甲1988 年人侵我国河北唐山,现扩散到沿海8 省,发生面积770 万亩,每年造成经济损失4.3 亿元;美洲斑潜蝇1994 年人侵海南、广东,1995年扩散到12 个省,目前除西藏之外的30 个省、区、市均有发生.现已蔓延到全国菜区,发生面积4100 多万亩,每年造成30 多亿元的经济损失.为封锁控制这些外来人侵生物,国家花费了大量财力,如为控制人侵的稻水象甲,仅1988 至1991 年国家就花费了1500 多万元,农民的投人更多。
[17] 3.23 对植物生长与人类健康产生经济影响生物入侵对农林业病虫害爆发影响是巨大的,如原产于美国的棉枯萎病和棉黄萎病随棉种进入中国,造成的后患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棉花种植史上最重要的病害。
据专家估算,中国每年仅几种主要的外来入侵种引起的生物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0 %~15 % ,棉花产量的5 %~20 % ,水果蔬菜产量的20 %~30 % ,农林业损失每年可达574 亿元人民币[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