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影像学表现(75页)
三、回声/密度/信号特征
80%—85%的肾细胞癌密度不均匀。下图可见肿瘤 密度明显不均匀,中心有坏死,呈低密度区。标本 可见出血、坏死区域。因此,影像学表现都有明显 的病理基础。
肿瘤的超声/密度/信号不均匀主要是由肿瘤出 血坏死引起,但近期研究发现:肿瘤变性后缺 乏血供时也表现为低密度的改变。右图标本可 见肿瘤中心灰色区域,即肿瘤变性后该区域没 有肿瘤的成分存在, CT表现为低密度区。
左肾下极外突肿块,侵犯肾盂,上部的肾盂和 肾盏扩张积水。
肾癌的CT表现
CT平扫:表现为等或低密度,极少为高密度, 肿块较小时也可为形状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较大时多 呈类圆形、不规则形,可有分叶,常使肾的外形扩大 或局部隆起。部分肾癌有包膜,边界较为清楚,大多 数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癌灶内可囊变、出血、坏 死、钙化,尤其坏死改变最为常见。据Beernard统计 肾癌内含有坏死占49%,囊变占11.3%,钙化占11.3%, 出血占3.7%。癌灶密度的异常正是其不同程度囊变、 出血、坏死、钙化结果。
肾癌伴钙化。见下图,肾癌CT平描时可见肿瘤片 状钙化,中心及边缘低密度区域;增强扫描后低 密度区没有强化,而周围实质部分有明显强化。
肾癌的出血、坏死、囊变 下图:CT上低密度区域在T1、T2加权图象中,均表现为高信号,肿 瘤的实质部分表现为低信号,表明肿瘤存在陈旧出血,CT上无法显示 (箭头所示)。此外还可见T1、T2全纵低信号区域中存在高信号区域, 表明肿瘤有坏死、囊性变。
肿瘤位于右肾皮质边缘部,表现为低回声
肿瘤呈高回声结节
肿瘤呈混合回声,边缘可见假包膜
肾癌静脉肾盂造影表现
静脉肾盂造影敏感性较低,是前后重叠的 图象,会丢失一些病灶,另外也缺乏一些病灶 的特征性显示。
左肾上极有一外突肿块,肾盏没有破坏
左肾上极肿瘤,左肾上极明显膨大,左肾盏被拉长
左肾肿块呈外突生长,中组肾盏边缘模糊,表明肿瘤 对肾盏有侵蚀和破坏改变
肾癌的影像学表现
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 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占 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 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一70
岁
肾癌的病因未明
肾脏的分层结构
肾细胞癌影像学检查方法
肾细胞癌不同影像学表现
肾癌点超声表现
超声中肾癌可以表现为低回声、高回声、 混合回声。
囊性肾癌。 囊性肾癌包括两种:①肿瘤坏死后形成囊性改变,或囊肿内侧壁 发生肿瘤,形成软组织结节。②肿瘤本身以多房囊性方式生长。 下图为:囊肿癌变后形成的囊性肾癌,图中可见肾下极巨大囊性区, 里边有多个结节,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匀。标本白色的区域为肿瘤 结节区域,囊壁弥漫增厚。
囊肿癌变后形成的囊性肾癌
瘤体小时,边界清楚(但不锐利),常伴有 假包膜;瘤体大时,有分叶,边界模糊,周 围见迂曲肿瘤血管,瘤体回声/密度/信号均 匀或不均匀,伴有出血或坏死。 80%~85%的肿瘤为富血供,强化明显, 15%~20%的肿瘤为乏血供,17%~18%的病灶 伴有不规则钙化,5%~7%的病灶呈囊性改变 或囊性生长。
肾癌影像学表现的一般特征总结
一、肾癌的发生
肾癌可以单灶发生,也可以多灶发生,可 同侧肾发生,也可双侧肾同时发生。影像 诊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切记看到一个病 灶而忽视了其他病灶,见下图。
二、病灶特征
肿瘤好发于肾皮质边缘处,膨胀、外突生长,90% 呈结节或块状。
小于10%的肿瘤为浸润状生长,肾实质内肿块边界不明显, 侵犯整个肾脏后导致肾脏变形。下图为浸润生长肿瘤,可 见正常肾结构完全消失,肾盂明显扩张和积水。
CT增强
动脉期 肾癌多表现为不均质高强化,少数表现为均质 强化或弱强化,约75%的肾癌因多血供而表现为动 脉期典型的“一过性”不均质强化,静脉内快速团 注对比剂和连续动态扫描,尤其是同层动态扫描能 明显提高其显示率。 肾实质期 肾癌强化程度一般小于肾实质,这一方面由于 肿瘤的坏死、囊变等表现,另一方面是由于肾癌破 坏了正常肾实质浓集、排泄含碘对比剂的功能,而 本身无浓集和排泄含碘对比剂的功能。
肾实质后期及排泄期: 肾实质密逐渐下降,癌灶可出现短暂的等 密度,进而渐为低密度。
肾癌CT图示 第一幅图可见左肾后部低密度阴影;第二 幅图可见右肾前部外突结节,表现为等密度; 第三幅图可见肿瘤位于左肾外侧,肿瘤向肾盂 突出,表现为高密度;第四幅图可见肿瘤边缘 强化;第五幅图可见肿瘤不均匀强化;第六幅 图可见肿瘤均匀强化。最下面三幅图与肾实质 相比,表现为低密度改变。
多囊方式生长的肾癌 第1幅CT图示:肾癌呈多囊状改变,囊和囊之间的房间隔不规则;第2幅超声图象可见: 多房囊性肿块,房和房的间隔弥漫不规则增厚,里面有颗粒状高回声影,表明肿瘤有陈 旧出血。下面两幅图象:左侧图可见主动脉的边缘部位有一多房囊性结节,为淋巴结转 移;右侧图可见肾上腺区有一低密度结节,为囊室性,表明肾上腺转移。标本可见多囊 状肿块,房间隔不规则增厚,标本上方的肿物为肾上腺的肿块,里边有一些黑红色区域, 为肿瘤出血坏死。
四、肾癌增强扫描特征
多数肿瘤静脉期密度低于动脉期,肿瘤回 声/密度/信号100%低于肾实质。一种原因 是肿瘤本身血供比较丰富,肿瘤内有动静 脉瘘,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对比剂排 出,表现为低回声/低密度/低信号。
MR增强图像
T1加权:表现为低信号 T2加权:肿瘤边缘可见 明显包膜,表现为低信 号。肿瘤中心有坏死, 表现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可见肿瘤 呈明显的边缘强化,中心可见 坏死区。
静脉期:肿瘤明显强化,中心呈 低信号,相对而言皮髓质期强化 明显。
大体标本:肿瘤位于肾下极, 边缘为实质,红色区域为肿 瘤出血坏死区。
肾癌的核磁共振表现
肾癌的MRI特征和肾癌的CT特征相似,诊断敏感
度及准确性也与CT相仿,但在显示肾静脉或下腔
静脉受累、周围器官受侵犯及与良性肿瘤或囊性
占位鉴别等方面优于CT。
病例1
病例2
病例1示:T1加权,肿瘤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 T2加权,肿瘤信号明显增高 且不均匀,有小的囊性区。 病例2示:普通T2加权图像中肿瘤表现为不均匀信号,T2压脂图象上肿瘤呈信 号明显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