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钢集团经营分析

宝钢集团经营分析

宝钢集团经营分析一、海外多角度业务拓展2001年5月15日,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结成战略联盟。

8月23日,两者各出资50%合资办矿。

今后20年里,合资公司将每年向宝钢提供600万吨铁矿石。

2002年6月26日,宝钢与哈默斯利合资办矿协议签约,共同开发西澳帕拉布杜地区铁矿项目。

目前世界上最有实力的三家铁矿石公司,是巴西CVRD公司、澳大利亚BHP公司和哈默斯利公司,宝钢已与其中的两家建立了合资公司。

与铁矿石公司合作是宝钢在钢铁主业上的纵向拓展。

到2002年,宝钢除钢铁主业在国内占据龙头地位外,在贸易、金融、建筑、房地产、仓储运输等产业领域也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其资本运作能力更是引人注意。

二、建设世界一流跨国公司2003年6月12日,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举行干部会议,主题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明确宝钢战略定位,推进宝钢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谢企华指出,宝钢的战略目标是跻身世界500强,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

为此,宝钢必须成为一个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主体,最终要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公众化公司。

宝钢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到2005年,钢铁主业保持在中国钢铁业中的领先地位,建成中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钢铁精品基地和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基地;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成为世界500强。

到2010年,宝钢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三名;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集团。

三、宝钢新世纪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分析(1)钢铁业格局发生大的转折一方面,世界范围内钢材的供大于求已不可逆转。

竞争使钢铁企业进入旨在瓜分国际钢材市场的全球化经营状态。

西欧大钢铁公司立足西欧,向美洲、东欧、亚洲进行直接投资,开展大规模的跨国购并,呈现出国际生产一体化趋势。

美国大钢铁企业面对亚洲钢材的大量涌入,高举反倾销大旗,先后有三家大型钢铁公司提出申请,要求实行破产保护,试图以此促进政府加强美国钢材市场的保护力度,帮助它们抵御国外钢铁企业对美国钢铁市场的竞争瓜分。

日韩钢铁企业以出口和海外合资建厂为主,实施跨国联盟,抢占市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浦项改变出口地区过于局限亚洲钢材市场的局面,进军欧洲特别是美国市场,逐渐形成了出口地区多元化的格局。

在主要目标市场,浦项则通过建立钢材深加工生产线的合资企业,绕过贸易壁垒,实现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当地化,并储备向第三国出口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突出,普通钢材供大于求,高技术档次、高附加值的关键钢材品种的自给率仍然较低。

主要品种领域的热轧商品薄板、不锈钢板带、轿车用板、家电用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硅钢片、集装箱用板、中高碳专用盘条、模具钢、石油管、重轨等由于生产能力不足或产品质量达不到用户要求而必须进口大量的钢材来问题解决。

已经基本完成结构调整的国外先进钢铁企业,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其先发优势,在这些品种领域扩大中国市场所占份额,而留给中国钢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时间却极为有限。

鉴于全球钢铁产能过剩所造成的严峻局面,钢铁企业争夺市场的竞争,其重心已从品种、质量和价格层次上升到在全球市场中形成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层次。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的共同追求。

(2)加入WTO对宝钢的影响中国“入世”,宝钢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机遇有以下方面:“入世”将促进宝钢加快结构调整;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宝钢的进口成本将有所下降;国际化经营的环境会进一步改善。

同时;“入世”对宝钢的挑战也是很大的。

一是相关钢铁产品进口关税下降对宝钢产品价格、成本、质量等方面造成直接冲击;二是非关税政策的逐步取消、钢铁产品贸易政策的变化,将比关税下降带来更大挑战;三是钢铁业下游工业受到冲击,将对宝钢产生可能是深远的间接影响。

四、宝钢集团的公司战略(1)国际化经营战略在进军500强的过程中,宝钢要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就要学会主动出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扩展机会,在现有国际贸易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投资布点,以国际型企业的形象替代中国国有企业的单一形象。

我国在以积极姿态加入WTO的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并开始营造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

2000年年底召开的国家经贸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加快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力争经过三、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形成50至10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被列为其中之一。

目前,宝钢的国际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仅局限于钢材及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相关运输和相关代理业务。

海外销售收入比例1999年仅为18%,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其主要原因是宝钢尚未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直接投资。

为此,宝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拓展国际化经营领域。

比如,我们将研究宝钢是否能跟随国际工程或跟随下游产业走出国门,建立钢材的配送服务中心;宝钢是否能利用在装备、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展跨国界的技术贸易。

最近,我们已决定,在开采铁矿石方面与国外矿山合作,争取年内取得较为实质性的进展。

然后,我们还会考虑其它投资项目。

在选择海外投资项目方面,我们将十分慎重,以避免投资上的失误。

在海外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方面,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提高水平。

我们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大力引进和培养我们短缺的国际化经营人才,以减少风险,取得国际化经营的良好绩效。

在宝钢的战略历程中,我们发现宝钢的多元化发展和它的国际化战略是相伴进行的。

早在1995年6月宝钢举行了宝钢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明确提出:用15年的时间,建成一个跨国家、跨行业的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集失业、金融、贸易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由于宝钢的战略视野是全球性的视野,这就注定,宝钢的战略行为都必然是为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而服务的。

2002年2月5日,宝钢开发总公司对下属14个门类的各项业务进行重组整合,以构造8大支柱产业:房地产经营与物业管理业、综合利用环保业、建筑工程及其新型材料业、电子工程业、仓储贸易业、钢铁产品包装业、钢铁产品延伸加工业、保险业;以及8大辅助产业:生活服务经营业、生产协力业、工业检修业、园林绿化业、汽车维修服务、职工医疗保健、餐饮旅游业、工业气体业。

通过重组整合,开发总公司将成为一个以多元化产业为格局的企业联合体,形成多元产业链与钢铁主业配套互动的竞争优势。

2003年,宝钢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跻身世界500强、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

为此宝钢将继续实施钢铁精品战略、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资本运营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并在管理体制上加快推进一体化运作。

目前宝钢集团的多业并举战略尚在初期,钢铁主业又面临全球经济的严峻形势和国内市场开放的残酷竞争。

一方面,2005年5月24日是中国对钢铁制品的最终保障措施的期满之日,届时国外钢铁企业必然扬长避短、大举进军我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市场,特别是汽车、家电等行业用的冷轧、热轧板和石油行业用的油井管等。

而这些“双高”产品正好是宝钢股份公司的主导产品。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钢板市场的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宝钢在国内几无对手,国内汽车生产商除了用宝钢的汽车钢板以外就只能进口了。

可现在,鞍钢、武钢、邯钢等众多国内同行也开始或准备挤进汽车用板市场。

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最近的公开演讲中越来越强调全球视野的力量,强调在国际协作中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在竞争对手、战略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寻找策略联盟的可能。

2003年11月9日,谢企华代表宝钢在武汉与东风汽车签署了总体合作协议。

此前的6月和7月,她还与一汽和上汽分别签订了类似协议。

此举意图很明确,宝钢试图进一步锁定这些大客户。

毕竟以一汽为首的中国三大汽车巨头通过与跨国汽车公司的合资合作,已经占据了国内汽车市场60%的份额。

可以这么说,2003年是宝钢大力推进与国内外同行、上下游产业的合资合作,广泛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一年。

宝钢股份1800冷轧生产线项目与新日铁、阿塞洛合资、合作,引进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合资公司2003年12月23日正式开始组建。

宝钢还与阿塞洛签署了激光拼焊合资项目协议。

为保障资源供应,包钢分别与河南永城梅耶和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与巴西MBR公司签署长期购销矿石协议;与日本商船三井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签订了铁矿石长期运输协议。

并先后与一汽、上汽、东风汽车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加强在钢材供应、技术开发、钢材深加工及物流、汽车销售、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

这两年,宝钢集团开始在海外排兵布阵,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宝钢集团就已先后与巴西CVRD公司和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公司签署了合资组建矿山公司的协议,宝钢构筑国际化经营格局之心切可见一斑。

2003年10月,集团公司招开海外工作会议,确立了宝钢海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以及目前需要落实的八项工作。

同时,重新明确了欧非、亚澳、美洲三个海外大区,正着手进行海外大区的业务整合和海外投资开发工作,并成立了海外事业发展部。

赶超世界500强,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销售收入。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大铨承认,宝钢销售收入偏低的原因,一是钢铁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特别是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比率偏低,导致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提高不快;二是非钢产业的多元化经营对销售收入的贡献不大;三是宝钢国际化经营领域比较狭窄。

因此近来宝钢集团非钢产业重组呈现出的共同特点就是整合相关同类资产,以重拳出击之势组建大型企业。

不过,处在风起云涌的中国金融业发展态势下,宝钢集团当然不甘寂寞。

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的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就是由宝钢集团与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合资组建,其中宝钢方面握有67%的股权。

选择与一家管理资产规模在全球资产管理业内排名前20位的合作伙伴,借此叩开基金业的大门,表明宝钢集团欲在金融业方面踏上新的高起点。

(2)实施战略联盟面对日益激烈的钢铁竞争市场,有选择地同钢铁、汽车、石油、家电等行业建立不同层次的战略联盟,成为宝钢新世纪的新策略。

通过共同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来稳定市场、开拓市场,达到“双赢”目的。

宝钢进入世界500强,成为世界级的企业集团,不仅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全体宝钢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

战略联盟在宝钢经营管理中已有过实践:如宝钢股份物资采购处在1993年就成立了国内物资供应企业协议联盟的松散组织———宝钢物资联营公司;宝钢的设备制造供应也采用了国内战略协作联盟的方式运作管理,从国内市场2000多家厂商中挑选出58家技术精、质量好的企业组建联盟体——宝钢备件联合研制中心,负责宝钢备件的制造供应;宝钢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宝钢股份生产部等单位都曾以虚拟联盟的方式进行过经营;1993年7月,宝钢和国内企业组建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是以宝钢为“核心企业”、由控股及协议企业结成的战略联盟组织;为迎接我国加入WTO后外企的挑战,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首钢集团、武钢集团于2001年4月签约建立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在研发、采购、运输、投融资等领域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