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及答案(一)1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 ) 正确答案:A、辩证法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

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3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制度是( )。

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4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5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

C、感性认识6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生产实践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该联所蕴含的哲理( )。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8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资本积累9在实际工作中,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这倾向属于( )。

B、经验主义10“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表明( )。

C、改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实践的主体是( )。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1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说明( )。

c、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13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4农村的耕牛属于( )。

C、劳动手段15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 )。

B、社会属性16剩余价值是由( )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B、可变资本17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8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C、统治阶级的思想19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D、与物质的生产相适应20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

D、否定之否定规律21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日益丰富。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C、人的实践活动2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C、列宁2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4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25偶然性是指( )。

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26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7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

A、商品28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 )。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2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30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这说明( )。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D、不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且也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3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33把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作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的观点34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社会制度改造,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由农奴制社会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制度的变迁,体现了( )。

A、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35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 )。

D、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36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的统治目的是( )。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37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3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劳动价值论3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4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之间交换数量比例的是商品的( )。

C、价值41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 )。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4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

D、朴素唯物论观点4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属于( )。

A、矛盾不平衡性的两种形式4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B、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45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完全被认识的哲学流派是( )。

A、不可知论46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47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48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的性质和趋势。

D、对立面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49、20世纪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致力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这在哲学上的依据是( )。

C、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原理50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 )。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51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

”这就是说( )。

B、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52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B、知觉53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 )D、共产主义社会54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

D、劳动55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6商品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 )。

C、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57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善之外,还因为(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58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59、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

A、政治统治职能60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

A、科学的品格6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6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 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4科学共产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主要在于其( )。

D、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65“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是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这表明( )。

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66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的伟大贡献是( )。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67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6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9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70列宁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71我国古代有人提出“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7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3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 )。

C、吐故纳新74商品的价值是由( )。

D、抽象劳动创造的7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76、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 )。

D、相对主义的77、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8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9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D、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8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81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82“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这一命题所包含的哲理是( )。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8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D、与时俱进84、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

B、持续性85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

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86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内( )。

D、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8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88、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89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9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

A、垄断统治91对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92、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

A、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93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94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

A、掌握火候,适可而止9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96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9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