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腺瘤的精准影像诊断(上)—黄勇老师篇

胸腺瘤的精准影像诊断(上)—黄勇老师篇

胸腺瘤的精准影像诊断(上)—黄勇老师篇胸腺瘤在30岁以前诊断必须慎重,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绝大多数胸腺瘤在标本上都可见分隔。

这是好多人所忽略的,只不过随着侵袭性的增强,分隔会逐渐不显著。

这一例病理标本的箭头是纤维分隔,在MRI可见,但在CT上不可见。

这是欧洲放射学的一篇文献上的图,在临床上,一般将A、AB、B1作为低危胸腺瘤,B2及以上作为高危胸腺瘤。

可以看到,胸腺瘤还是低危的常见。

其中,AB型和B2型是最常见的,这个概念要有。

A 型和B1型最少见。

下面将一下胸腺瘤总体的影像表现:对于我的66例胸腺瘤,大多数是偏侧生长的。

而大小也常常为大家所忽略,一般胸腺瘤不会很大,一般在10cm一下多见,15cm以上罕见,要首先考虑为淋巴瘤。

除外被膜的钙化,钙化几乎不见于A型。

需要强调的是,胸腺瘤一般为轻到中度强化,但少数为富血供。

有的甚至可类似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对于这一点必须知道。

好多文献都提到,一旦出现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神经麻痹,胸腺瘤罕见。

下面讲几个小问题:在这里需要强调是心包旁是胸腺瘤除了典型的胸腺区,最常见的部位。

颈根部罕见,我只见过1例。

如上图,其实也是胸腺瘤的较常见部位,在这个位置,胸腺瘤较别的肿瘤更常见。

这样的胸腺瘤,敢诊断吗?其实还是常见部位。

这个是肺癌伴发胸腺瘤的,都切掉了。

通过上述3个图,大家可以看到,心包旁的胸腺瘤不少见。

但更常见的是自胸腺区向下达心包旁。

这个是颈根部的,有这个概念就行。

这是和胸腺的胚胎发育有关,自颈部随着发育逐渐下降。

对于这种完全偏侧生长的胸腺瘤一定要有概念,有时可以误诊为胸膜的肿瘤。

在胸腺瘤中并不适太少。

我的数据是A型/AB型不见胸腔积液,但我荟萃文献分析,AB型是可以的。

A型看来是不会有积液的。

我看过文献上的图,AB型出现积液的,肿瘤体积都是巨大,估计和压迫淋巴回流受阻有关。

积液总体上还是常见于B2和B3。

和胸膜转移一样,后者几乎只见于B2和B3。

我的9例A型,实质内无1例钙化,但被膜可以。

需要注意的多发的泥沙样钙化和微钙化,在B2和B3型最常见。

有文献也说,侵袭性胸腺瘤更容易见到多发钙化,看来和我的数据一致。

但不绝对。

这是一个被膜钙化,胸腺瘤常见,但这个有点过了[呲牙]。

整个环绕一层,这种必须和畸胎瘤进行鉴别。

成熟性畸胎瘤几乎是不强化的,但胸腺瘤肯定是要强化的,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在丁香园讲课的时候,有人对我的A型胸腺瘤不出现肌无力质疑,于是我查了文献。

我的9例A型,无1例肌无力。

但不等于没有。

WHO的第三版还认为胸腺癌与肌无力无关,第4版就改了,小于5%。

但毫无疑问,肌无力肯定常见于B型。

因为上面的是几千例的大数据。

有意思的是A型的纤维分隔,显著不如AB型显著。

我的9例,8例没有任何分叶,圆球,我也很吃惊。

再一个就是A 型胸腺瘤不会很大,体积巨大的不要考虑A型,但AB型可以。

A型到B2型,PET的摄取一般都不会很高,这也可以用于鉴别。

这是WHO第3、4版的A型大体标本。

这是WHO第3、4版的A型大体标本。

主要看里面的纤维分隔,可见,但不是很多,一会看AB型的就了解了。

大于30岁,偏侧,没有分叶,密度基本均匀,没有钙化,要考虑为A型。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A型,体积不大,无分叶,周围脂肪间隙清晰,钙化只在被膜。

这个颈根部的可见分隔,前面看过了。

其实这一个,从影像上更符合B型,如果再有实质内的钙化。

有分叶。

分隔显著,在A型可以,但并不常见。

这个一家医院穿刺,另一家医院手术病理,都是A型,说明病理没有疑问。

其实,对每一个胸腺瘤准确的判断其为A型/AB型等,在好多病例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意义也不是很大。

关键是侵袭性的判断。

AB型最大的特点是标本呈显著的结节状,纤维分隔相当显著。

这是WHO标准丛书的第三版和第四版的AB型大体标本。

不太圆,有浅分叶。

但毫无疑问,分隔都太显著了。

分隔到AB型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

AB型的分叶开始出现,但一般比较浅,不像B2、B3那样深。

这是我的数据。

AB型实质内开始可见钙化。

对于分隔,我也很吃惊,但数据就是这样,AB型的比例实在太高了。

AB型及以前不会发生大范围的囊变,我的经验。

纤维分隔很显著。

关键是实质内的钙化除外了A型,何况还有浅浅的分叶和显著的分隔。

这个分隔也非常明显,这样的分隔在A型可以,但少见。

这个分隔显著,但是完全偏侧生长。

位置和胸膜肿瘤不易区分,但还是分隔出卖了它,不仅是胸腺瘤,还提示AB型。

这就是分隔的价值。

多发的钙化,浅分叶提示不是A型,但分隔不显著,说疑似分隔可以,说没有也行。

但这样的病例在病例及MRI肯定是可见分隔的。

下面到B1型了。

以前一直是我很困惑的一个类型。

从B1型开始,肌无力症状显著升高,接近一半了。

病理上也是可见分隔的,其实B3型病理上也见分隔,但侵袭性高了,好多破坏掉了。

病理上也是可见分隔的,下图有点呈多边形的,就是分隔,这个有囊变,随侵袭性的升高,囊变开始增多。

看这一例B1型,病理上可见分隔,低倍镜也见到了,看箭头。

但影像上看不到。

我的样本不大,只有7例,但无一例有胸膜结节,说明胸膜结节还是几乎只见于B2型以上。

B1型的分隔就很少见了这例的分隔显著,但不如AB型广泛。

这个病例有点意思,我们诊断为胸腺瘤,但对多发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胸腺瘤罕见淋巴结转移。

结果术后病理为淋巴结核。

说明胸腺瘤的淋巴结转移罕见。

而且术前诊断的好多淋巴结转移,术后证实是胸膜或心包的转移,这一点要注意。

一定要记住,胸腺瘤淋巴结转移罕见,一旦出现,要考虑胸腺癌或淋巴瘤,常规。

这一例看过了,仿佛不典型B1型。

分析一下:实质内钙化,边缘分叶,可除外A型。

分叶和钙化符合AB。

但AB的分隔更常见。

注意少量积液了,绝大多数为B型。

没有出现B2典型的胸膜结节。

所以估计还是B1型可能大。

但影像不是万能的,这一个,我觉得和A型就不是太好分,但好在A型和B1同为低危性胸腺瘤,对治疗影响不大。

没必要非要诊断到具体的类型,而且有时也很难。

要记住,遮掩大范围的囊变在A型和AB型是罕见的,或者说是几乎不可能。

B2和AB是最常见的类型。

肌无力发生率很高。

病理上可见分隔,但影像上很少见到。

看病理图,形状很不规则,边界欠清晰,边缘部分见分隔,中心没有分隔。

吃惊吧,在CT上我没看到一例纤维分隔。

积液的出现显著增多。

从B2开始,可以出现胸膜种植,虽然病理上可以侵犯心包,但在影像上心包内看不到明确的软组织密度影。

很重要。

实质内钙化,提示AB以上。

大范围囊变,提示B型。

积液,提示可能为B2,虽然没有胸膜的转移结节。

还是有规律。

与心包的关系,也提示B2。

这一个就不用讲了,胸膜结节,肯定提示至少B2。

叶间胸膜的转移,是不是很经典?除了间皮瘤,很少有这样大的胸膜转移结节。

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均指向B2。

这一例有些困难,小于30岁,本来罕见,中心生长,也少见。

大于15cm,也少见。

但胸膜上较大的转移,还是出卖了他。

这一例是女性,成年女性几乎不长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这一点必须记住。

除了胸膜种植性转移,这种沿胸膜的向下蔓延仿佛更为常见,表现为与肿瘤相连的,但向下延伸范围较长,提示不是原发肿瘤的一部分。

这种表现也提示B2。

边缘清晰的B3几乎是见不到的。

病理上也可见分隔,但CT上就不要想了。

注意,B3可以远处转移了,但极为罕见。

我干了20多年,只在2016年遇到1例,一旦出现肺转移等血行转移,要考虑胸腺癌。

显著不规则,且侵犯了周围结构。

边缘但还是能看到纤维分隔,中心就没有了。

我的唯一转移的是肺。

一般胸腺瘤罕见侵犯纵隔内大血管,66例中只有1例。

一旦侵及大血管,胸骨等,考虑胸腺癌几乎没有失误。

在胸腺癌中还会给大家讲。

注意,B3和胸腺癌的PET会高摄取的很高,但B2及以前就罕见,这也是鉴别的点。

这一例在多见医院未能确诊,我看了,说B3。

首先除了胸腺瘤,很少出现胸膜这样大且均匀的转移瘤,还没有胸水。

注意箭头的心包上隐窝内的软组织密度影,这在B2是不能出现的。

所以,胸腺区的病变虽然很小,但综合考虑,诊断是没有问题的。

显著偏侧生长,不罕见。

微钙化,提示B2和B3可能大,但不绝对。

积液提示B2及以上。

关键是心包内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好像遮掩的表现在B3型胸腺瘤和心包内的淋巴瘤可以见到。

这是那唯一的一例的肺转移的胸腺瘤。

仔细看,还是能看到主动脉前方的弧形心包受侵。

但出现肺转移了,很容易误诊为胸腺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