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语言评估

儿童语言评估


目前能力狀況(視多障個案)


功能性視覺: 2 視位階:可看見距離 20 公分、5x5cm 大小之鮮豔物品 視野:右—75° ~80° 、 左—60° ~70° 、 上—20° ~25° 、 下—40° ~50° 追視能力:右側可追15~20度,左側可追30~35度。 定點注視能力約可持續3-5秒 目光轉移能力約可在相距 15 公分之兩物品間轉換 對鮮豔物品之注視能力較佳 物品放在右側較容易注意到 聽覺:正常 觸覺:正常 認知:有因果關係概念 粗大動作: 坐在特製輪椅,加桌面板及身體固定帶能維持頭部抬起 1 分鐘, 無法獨立坐、爬、站、走路,全身高張力。
1. 父母、老師先填寫問卷。 2. 現場評估前先針對問卷部分有疑問內容訪談家長及老師。 機構已有社工師訪談的家庭資料、醫療資料如視力、聽 力檢查結果。 3. 觀察生態環境行為:由機構事先拍攝個案錄影帶,包括進食 活動、團體活動教學、如廁活動。評估前先一起觀看個 案生態環境行為錄影帶。 4. 採集語言樣本:將影帶和評估活動中出現的語言行為進行語 料分析。
言 語 機 轉
語言與溝通評估結果(五)
評量結果
․ 感官知覺:聽覺、視覺、觸覺(見疾病史) ․ 非口語認知:會拍玩具,有因果關係。 ․ 動作功能: 1.精細動作~右手比左手好,在協助下右手可將手掌打開, 但手指仍彎曲。右手可主動以手掌大抓握方式抓住直徑 2 公分之棍棒,左手不能,雙手釋放均很慢。 2.粗大動作~直接以頭部之觸覺及本體覺往後、左右、往 前,較手部容易控制。 3. 動作模仿~無法自我控制模仿動作。 ․社會性功能: 個性溫和、情緒穩定、喜歡有人陪他聊天、不會害怕陌生 人和陌生環境、生活自理需完全協助。
․輔具使用目的、場合:叫人、在發展中心或家裡 ․輸入模式、 輸出模式:直接選擇、聲音 ․使用姿勢、部位:坐在特製輪椅上、使用頭部壓溝通輔具 ․特殊需求/配備:在頭部固定架上黏著「單句溝通輔 具」,先往後壓輔具往左、往右往前。 ․ 曾使用過的輔具:特製餵食椅、雙側踝足關節支架
4. 溝通輔具:低科技、高科技
評估決策流程
三、如何進行評估?





標準化測驗 發展量表(檢核表) 填寫問卷、訪談 行為觀察法 功能性評量
評估決策流程 三、如何進行評估?
~發展量表
標準化量表優點是具有常模可以比較;缺點 是常不能看出幼童平時的表現。 量表或檢核表自0歲能力開始 1. 參考一般發展測驗中的語言溝通分測驗 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 學齡前兒童發展量 表(320題中溝通表達54題,CCDI)、 Portage早期教育指導手冊。 2. PLS-3 (preschool language scale) 是語言 發展量表常用的參考指標。

如/ㄚˋ、喲/出現。 ․溝通頻率:每次都會被動回應,但有時要等待。 ․溝通效度:只有照顧者或機構老師理解意思。
語言與溝通評估結果(二 )
評量結果
․ 因肢體、視覺和口語之限制,對聽覺理解能力只能由簡 單活動中觀察,較難深入 評估,有可能會低估其能力。 ․語形/語意: 1. 對家中環境聲音無明顯反應,但聽到電話中有熟悉的聲 音會笑(外婆說話聲)。聽到喜愛的鈴鼓聲會笑、主動 伸手要拿。聽到熟悉的人叫他馬上有高興的回應。 2. 聽到喜歡的人的稱呼(老師名、媽媽、治療師名)、玩 具名稱(鈴鼓)、熟悉的食物名稱(吃飯、點心),會 轉向聲源或高興的反應。常用指令(舉手、抬頭、坐正)
評估決策流程 三、如何進行評估?
~行為觀察法

說什麼、怎樣說、為何說,都與場合、參與者、互動主 題有關,因此有效的評估應該在典型的溝通情境中進行 (Calculator, 1994;Light, 1997)。 可用錄影方式錄下一天裡大部分的時間,或直接在某些 特定活動中觀察,由常和幼童相處的成員建議觀察的 場合。如用餐時、教學時、團體活動時… 有結構的觀察,觀察幼童在這些活動中的溝通行為以及 這些活動所需要的技能,作為介入的重點。可針對接受 性與表達性技能,此外,溝通伙伴、常見話題、溝通形 式、互動理由及活動也需記載。

評估決策流程 三、如何進行評估?
~填寫問卷、訪談





幼童基本資料(姓名、出生日期、性別、籍貫、 住址、 電話)、家長教育程度、職業、主要照顧者、醫學 診斷、轉介者。 母親懷孕狀況、生產狀況、幼童生長史、疾病史、家庭 史、一般情緒行為問題。 曾做過的智力、聽力、視力、神經系統等相關醫學檢 查。 語言發展史:日常使用語言、首詞發展年齡、聽覺理 解、口語表達、溝通目的、方式與效度、曾接受之 語言治療、曾接受之其他方面的療育。 幼童的興趣、家人的困難和期望
兒童語言評估工具~ 個案處理模式(二)
李淑娥 台北榮總復健部語言治療
E-mail: selee@.tw July 19, 2003
個案基本資料

姓名: 邱小弟 性別:男 實足年齡:6 歲 1 個月 懷孕週數:35週 出生體重:1600公克 診斷:早產、腦性麻痺、重度多重障礙

功能性生態評量表舉例(曾進興,2002)
評估決策流程 四、統整資料與建議



語言溝通問題分析 嚴重度判別 推測原因與預後 可行及具體建議 撰寫評估報告
針對機構中語言前期個案的評估流程

此個案在機構中進行評估,採合作專業團隊評估方式,有 特教老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一起進 行。
國內現有的兒童語言評量工具



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陸莉,民77) 學前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林寶貴、林美秀,民82) 語言障礙評量表(林寶貴等,民81) 學前兒童語言能力測驗(張欣戊,民80) 兒童口語表達能力測驗(陳東陞,民83) 圖片命名測驗(張顯達, 民91) 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王天苗,民88) 智能不足兒童語言能力評量表(林寶貴、邱上真,民73) 國語文能力測驗(吳武典、張正芬,民73) 西北語句構成測驗(楊昆堂等,民81) 句型理解能力測驗(張蓓莉等,民85) 國小學童語言能力測驗(林寶貴、錡寶香,民88) 兒童認知功能綜合測驗之一「語言測驗」(曾進興,民88) 讀話能力測驗(張蓓莉、蘇芳柳,民85)
語言與溝通評估結果(一)
評量結果
․溝通功能: 1. 表達需求~聽到喜歡的事物(玩鈴鼓、吃飯、邱老師)會 轉向聲源、笑及全身僵直、手向前伸的興奮反應。 溝 通 2. 表達情緒~聽到不喜歡的事物(做運動)無明顯的表情反 應。生氣、不舒服時會哭,高興時有笑的表情。 功 能、 3. 社交互動~對他說話,會有一連串聽不懂的聲音回應。 方 4. 傳遞訊息~問他「要不要」,若是「要」,會回應/ㄚˋ/ 式 ․溝通方式:目的性/ 符號性溝通 與 1. 聽到喜歡的事物會轉向聲源、手向前伸的興奮反應。 效 2. 對他說話,會有一連串聽不懂的聲音回應,或單詞類似音
目前能力狀況(視多障個案)




精細動作: 多為右手操作,操作方式為以拳頭按壓大面積開關(至 少須與掌面一般大) ,但無法自行離開。 雙手會慢慢 把拳頭往上、往前伸出,但因 ATNR及視覺障礙,無法 碰到目標物。生活自理需要完全協助。 社會情緒: 情緒穩定,個性溫和,沒有特別厭惡的物品或事情,愛 與人互動,有時會因張力過高不舒服而哭鬧。 家人態度: 父母希望他能夠照顧自己,對他有多一點呵護,但不會 溺愛。做錯事會被罵,表現好會鼓勵他。有兩個發展正 常的妹妹,父母樂觀,積極帶他接受療育。 語言溝通:還沒有口語,機構老師提出語言評估需求。
其 他 相 關 因 素
語言與溝通評估結果(六)
評量結果
環 境 支 持 度
․媽媽教養態度把他當一般孩子看待,稍有呵護不會溺愛, 父母從小帶他積極參與療育,對其期望是能夠照顧自己。 ․醫院評估檢查完整,但沒有接受直接語言治療服務。 ․目前全日托育的發展中心交通方便,有全職特教老師、物 理治療師和職能治療師為其服務。



篩檢 瞭解幼童基本語言溝通能力 擬定語言治療目標 評量治療效益
評估決策流程
二、要評估什麼?
1. 語言溝通:溝通功能、溝通方式、溝通效度 聽覺理解、閱讀理解 口語表達、書寫能力 評估層面(語形、語意、語用)
2. 相關因素:感官知覺 言語機轉 非口語認知 動作功能 社會性功能
3. 環境支持度:家庭、社區、學校、專業人員


溝通行為觀察表舉例(曾進興,2002)
評估決策流程 三、如何進行評估?
~功能性評量

生態功能性評量(自然環境中評量)能夠直接提 出合宜的介入方案 (Downing, 1996)。 其目的在提升個案的功能性溝通能力,以促進有 意義的日常生活參與度。 團隊合作進行、真實情境中評量 (natural environment) 評量個案的表現與需求、評量環境中的溝通機會 與阻礙、以活動來整合評估結果。
口 語 表 達
語言與溝通評估結果(四)
評量造正常。興奮時會有不對 稱性頸部張力反射,統合功能差。 ․口腔內部構造:構造正常。 ․意志性口腔動作:有時舌頭能依指令伸出,其他無法執行 ․呼吸功能: 哭時大聲,每口氣能持續3秒以上;不會聽指令發聲。 ․進食狀況: 1. 吸吮為suckle動作,不會使用吸管,完全協助下可用杯子 喝水(協助拿杯子、閉唇)。 2. 可吃乾飯、碎菜、水果丁,用湯匙進食,會自己抿食 物,但 咀嚼次數少。咬反射強,吞嚥時咽部聲音大,有 時伴隨嗆咳,會將食物噴出口外。痰少,肺部亦健康。 3. 雙唇常打開,直立時少有流口水的現象,側躺時較容易 由側面流出至臉頰。不排斥刷牙。舌頭只會前後移動。
會執行。聽懂少數常用物品名稱,如(杯 子、鞋子)。
聽 覺 理 解
3. 聽到「要不要」的問句會有肯定或否定的回應。 4. 其他的語彙、句子都沒有明顯反應。
語言與溝通評估結果(三)
評量結果
․ 無主動性口語(除哭外),但會被動式回應。 ․語形/語意: 1. 不高興或要人陪時會哭 2. 對他說話,會有一連串聽不懂的聲音回應,約2~4 音節。 3. 仿說詞彙會有單詞類似音出現,清晰度約5%。 4. 帶他唱兒歌,偶而會仿尾音如「伊呀伊呀喲」的 /喲/。 5. 問他「要不要」,若是「要」會回應/ㄚˋ/。 6. 無其他口語。 7. 嗓音尚佳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