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惠州市横沥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班级:姓名: 座位号:说明:1、满分120 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超过120分。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诗文。

(10分)(1),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1分)(2)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1分)(3),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分)(4)孔子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论语》)(2分)(5)默写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rè chén ()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2)qīng jié()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

(3)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chén mò guǎ yán()地睡不了觉。

(4)老师喊了一声:“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大家要积极参加各种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B、2008年11月26日,印度孟买遭到了恐怖分子的连环袭击,死伤千余人,这个消息真是骇人听闻....。

C、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加强了食品安全的检查力度,使那些危害人民利益的劣质产品在劫难逃....。

D、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我获益匪浅....。

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删去“为”)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把“刻画”改为“描绘”)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D、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

(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5.仿照文段中句子,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

(4分)爱心,是冬日里的阳光,能融化心中的坚冰;爱心是夏天里的清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爱心是,;爱心是,。

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1)险躁则不能治.性()(2)非学无以广.才()(3)年与时驰.()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万年教子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①教戒于床下。

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万年乃不复言。

【注释】①咸:陈咸,陈万年之子。

②谄:奉承拍马。

9.下列句子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欲杖.之(用杖打)B、具.晓所言(全、都)C、咸叩头谢.曰(感谢)D、大.要教咸谄之(大致)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11.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3分)(三)课内阅读( 10分)植树的牧羊人(节选)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我在倒坍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

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③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

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④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

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往往这样。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⑤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

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仔细,几乎看不出来。

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

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⑦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

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

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1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段内容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的情景,当时的高原环境的荒野无际,非常恶劣。

B、第④段划线句子“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寓意是老人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滋润和丰饶。

C、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目的是为了突出自己长途跋涉的艰辛困苦。

D、选段④至⑦段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了牧羊人的形象,从中可见他是一个积极生活,做事认真,勤劳不懈的人。

13.对下列句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下文“我”找到水源做铺垫。

B.“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运用正面描写,表现了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的性格特征。

C.“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此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牧羊人的认真,一丝不苟。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从侧面表现了牧羊人的性格特点。

14.结合全文,试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四)课外阅读(17分)父亲的鞋子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

“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

”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

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

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的。

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

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

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

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

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了。

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

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

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④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

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

上楼,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

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⑤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⑥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

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

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

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历。

它们自父亲,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自父亲的山野。

⑦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

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

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