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扩散

扩散

■ ■
合金法、扩散法、离子注入法。 合金法、扩散法、离子注入法。
在lC制造中主要采用扩散法和离子注入法。 lC制造中主要采用扩散法和离子注入法。 制造中主要采用扩散法 高浓度深结掺杂采用热扩散法 浅结高精度掺杂用离子注入法 高浓度深结掺杂采用热扩散法,浅结高精度掺杂用离子注入法。 热扩散法, 离子注入法。 P (磷)、B(硼)、 As(砷)、Sb(锑) (磷 B(硼 As(砷 Sb(锑
4、费克第二定律的分析解 费克第二定律的分析解
费克简单扩散方程 2)第二种边界条件: (推进扩散) 第二种边界条件: 推进扩散) 扩散过程中初始的杂质总量 扩散过程中初始的杂质总量QJ是固定的 杂质总量Q 假设扩散长度远远大于初始杂质分布的深度 假设扩散长度远远大于初始杂质分布的深度,则初始分 扩散长度远远大于初始杂质分布的深度, 布可近似为一个δ 函数,边界条件可写为: 布可近似为一个δ 函数,边界条件可写为:
(一)费克一维扩散方程
描述扩散运动的基本方程一费克第一定律 描述扩散运动的基本方程一费克第一定律
其中,C是杂质浓度,D是扩散率(扩散系数),J是杂质净流量 其中, 是杂质浓度, 是扩散率(扩散系数)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杂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与当地扩散 物质守恒定律, 流量的减小相等, 流量的减小相等,即:
(二)扩散率D 与扩散的原子模型 扩散率D
1、根据杂质在半导体材料晶格中所处的位置, 根据杂质在半导体材料晶格中所处的位置, 可将杂质分为两类 可将杂质分为两类: 两类: (1) 替位型杂质 (2) 填隙型杂质
2、杂质扩散机制
(1) 填隙扩散(Interstitial Diffusion Mechanism) 填隙扩散(Interstitial

如果必须考虑带电空位的扩散率 如果必须考虑带电空位的扩散率,则扩散率就是位置的函 考虑带电空位的扩散率, 数,因而费克第二定律方程必须采用数值方法来求解。 因而费克第二定律方程必须采用数值方法来求解。 费克第二定律方程必须采用数值方法来求解
4、费克第二定律的分析解 费克第二定律的分析解
费克简单扩散方程 1) 第一种边界条件:(预淀积扩散) 第一种边界条件: 预淀积扩散) 在任何大于零的时刻,表面的杂质浓度固定 在任何大于零的时刻,
2、杂质扩散机制
(4) 推填隙式扩散(Interstitialcy Diffusion Mechanism) 推填隙式扩散(Interstitialcy 本体原子 杂质原子 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
■ ■
替位式杂质原子被自填隙本体原子推到填隙位置; 替位式杂质原子被自填隙本体原子推到填隙位置; 自填隙本体原子推到填隙位置 杂质原子占据另一个晶格位置, 杂质原子占据另一个晶格位置,该晶格位置上的本体原子 被移开并成为自填隙原子。 被移开并成为自填隙原子。 注意:只有存在空位扩散时,才能发生推填隙扩散。 空位扩散时 才能发生推填隙扩散。 注意:只有存在空位扩散
“固溶度”:平衡态下杂质可溶于半导体材料的最高浓度,与温度有关。 固溶度” 平衡态下杂质可溶于半导体材料的最高浓度,与温度有关。
讨论
预淀积扩散
(1) 掺入硅中的杂质总量(剂量,/cm2)随扩散时间变化: 掺入硅中的杂质总量 剂量, 杂质总量( 随扩散时间变化:
(2) 计算扩散形成的PN结结深: 计算扩散形成的PN结结深 结结深: 假设衬底杂质浓度 假设衬底杂质浓度为CB,扩散杂质与衬底杂质反型 衬底杂质浓度为 由
本体原子 杂质原子
不需要自填隙本体原子来推动扩散过程的进行
3、Fair空位模型: Fair空位模型 空位模型:
建立在空位扩散 建立在空位扩散机制的基础上 空位扩散机制的基础上
1)“空位电荷":中性空位俘获电子,使其带负电;中性空位 空位电荷" 中性空位俘获电子,使其带负电 负电; 的邻位原子失去电子,可使空位带正电。 正电。 的邻位原子失去电子,可使空位带正电 2)空位模型:总扩散率是所有荷电状态的空位的扩散率的加权 空位模型: 总和,加权系数是这些空位存在的概率。 总和,加权系数是这些空位存在的概率。 带电空位的数量 总扩散率表达式: 总扩散率表达式:
一、概述 1、掺杂和扩散
1)掺杂 ( Doping) 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杂质按要求的浓度和分布掺入到半导体 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杂质按要求的浓度和分布掺入到半导体 将所需杂质按要求的浓度和分布 材料中,达到改变材料的电学性质、 材料中,达到改变材料的电学性质、形成半导体器件结构的 目的,称之为“ 掺杂 "。 目的,称之为“ 2)掺杂的方法
3)实际扩散工艺
“预淀积扩散”+“推进扩散”的两步扩散法 预淀积扩散” 推进扩散”
(1) 先进行恒定表面源的预淀积扩散(温度低,时间短), 先进行恒定表面源的预淀积扩散 温度低,时间短) 预淀积扩散( 扩散很浅,目的是控制进入硅片的杂质总量; 扩散很浅,目的是控制进入硅片的杂质总量 控制进入硅片的杂质总量; (2) 以预扩散杂质分布作为掺杂源再进行有限表面源的推进扩 以预扩散杂质分布作为掺杂源再进行有限表面源的推进扩 散,又称主扩散,通过控制扩散温度和时间以获得预期的 又称主扩散, 表面浓度 结深(分布)。 表面浓度和结深(分布)。 浓度和
1、横向扩散:杂质在纵向扩散的同时,也进行横向的扩散 横向扩散:杂质在纵向扩散的同时,也进行横向 纵向扩散的同时 横向的扩散

一般横向扩散长度是纵向扩散深度的 一般横向扩散长度是纵向扩散深度的0.75 - 0.85; 纵向扩散深度的0.75 0.85; 横向扩散的存在影响 集成度 也影响PN结电容 横向扩散的存在影响IC集成度,也影响PN结电容。 的存在影响IC集成度, 结电容。
第二章 扩散工艺 (Diffusion process)
扩散工艺(Diffusion 扩散工艺(Diffusion process)
■ ■ ■ ■ ■
概述 扩散原理(模型与公式) 扩散原理(模型与公式) 实际扩散分布的分析 扩散工艺和设备 扩散工艺质量检测
参考资料: 《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第3章扩散 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 参考资料: (电子讲稿中出现的图号是该书中的图号) 电子讲稿中出现的图号是该书中的图号)
假设推进扩散的扩散系数为D 时间为t 则上式可改写为: 假设推进扩散的扩散系数为D2,时间为t2,则上式可改写为:
注意
只有当 成立时, 成立时,
两步扩散中推进扩散 边界条件才能成立。 两步扩散中推进扩散的边界条件才能成立。 推进扩散的 才能成立
三、实际扩散分布的分析(与理论的偏差) 实际扩散分布的分析(与理论的偏差)
为获得足够浅的预淀积分布,也可改用离子注入方法取代预扩散步骤。 离子注入方法取代预扩散步骤 为获得足够浅的预淀积分布,也可改用离子注入方法取代预扩散步骤。
第一步:预淀积扩散 第一步:
第二步:推进扩散 第二步:
5、计算两步扩散法的杂质分布
1)预淀积扩散(恒定表面浓度Cs): 预淀积扩散(恒定表面浓度Cs):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 扩散后杂质浓度分布: 扩散后杂质浓度分布:
3)常用的掺杂杂质 常用的掺杂杂质
2、扩散工艺在IC制造中的主要用途: 扩散工艺在IC制造中的主要用途 制造中的主要用途:
1)形成硅中的扩散层电阻 形成硅中的扩散层电阻 2)形成双极型晶体管的基区和发射区 形成双极型晶体管的基区 基区和 3)形成MOSFET中的漏区和源区 形成MOSFET中的漏区和 中的漏区
2、杂质扩散机制
(5) 挤出式扩散(Kick-out Diffusion Mechanism)与 挤出式扩散(KickMechanism) Frank-Turnbull式扩散 FrankFrank-Turnbull式扩散(Frank-Turnbull Diffusion Mechanism) 式扩散( Mechanism)

硅中杂质的扩散率曲线(低浓度本征扩散) 硅中杂质的扩散率曲线(低浓度本征扩散):
■ 中性空位的扩散率: 中性空位的扩散率 的扩散率:
其中,E0a是中性空位的激活能(eV); 激活能(eV); 其中, 是中性空位的激活能
D00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系数,取决于晶格结构和振动频率。(cm2/s) 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系数 取决于晶格结构和振动频率。 系数, /s)
扩散后杂质总量为: 扩散后杂质总量为:
假设预淀积扩散的扩散系数为D 时间为t 则上式可改写为: 假设预淀积扩散的扩散系数为D1,时间为t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式可改写为: 预淀积扩散的扩散系数为
5、计算两步扩散法的杂质分布
2)推进扩散(有限表面源QT): 推进扩散(有限表面源Q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
扩散后杂质浓度分布: 扩散后杂质浓度分布:
■ ■
开发合适的扩散工艺,预测和控制杂质浓度分布。 开发合适的扩散工艺,预测和控制杂质浓度分布。 研究IC制造过程中其他工艺步骤引入的扩散过程 研究IC制造过程中其他工艺步骤引入的扩散过程 对杂质分布和器件电特性的影响。 对杂质分布和器件电特性的影响。
二、扩散原理(模型与公式) 扩散原理(模型与公式)
此时扩散方程的解为: 此时扩散方程的解为: 被称为特征扩散长度 pm) 被称为特征扩散长度(pm); Cs是固定的表面杂质浓度(/cm3) 特征扩散长度( 是固定的表面杂质浓度 表面杂质浓度( 预淀积扩散又被称为恒定表面源(浓度)扩散;在实际工艺中, 预淀积扩散又被称为恒定表面源(浓度)扩散;在实际工艺中, 又被称为恒定表面源 Cs的值一般都是杂质在硅中的固溶度。 Cs的值一般都是杂质在硅中的固溶度。 的值一般都是杂质在硅中的固溶度
2、杂质扩散机制
(3) 空位扩散(vacancy-assisted Diffusion Mechanism) 空位扩散(vacancy-
本体原子 杂质原子
■ ■
空位扩散需要的激活能比直接交换式扩散小 空位扩散需要的激活能比直接交换式扩散小; 激活能比直接交换式扩散 空位扩散是替位型杂质的主要扩散机制之一 空位扩散是替位型杂质的主要扩散机制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