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积累与运用共36分)一、选择题(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B、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C、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亚父受玉斗,置之地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B、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C、且为之奈何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秦王还柱而走夜缒而出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⑤诚能得樊将军首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相同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两个“诚”字不同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不同5、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④欲呼张良与俱去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此亡秦之续耳⑦竖子不足与谋⑧沛公安在⑨唯利是图A、①⑤⑨\②\⑥⑧\③④\⑦B、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C、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D、①⑧\②⑨\③④⑦\⑤\⑥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樊於期乃前曰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④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⑧素善留侯张良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A、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B、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C、①⑦\③④\⑤\②⑥⑨\⑧D、①⑦\③④\②⑥⑨\⑤⑧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⑥秦王目眩良久⑦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A、①③⑥B、①④⑧C、④⑤⑥D、②⑤⑧二、(16分)8、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6分)①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3分)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3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①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戴望舒《雨巷》)③满载一船星辉,。
④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⑤,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⑥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⑦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刺秦王》)⑧真的猛士,,。
⑨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三、古文阅读(6分)10、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
(不超过25个字)(3分)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
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
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
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
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
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答:11、请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暂不考虑平仄)。
(3分)上联:智勇毛遂真名士下联:第Ⅱ卷(阅读与鉴赏共44分)四、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
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因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位,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注]①虫出:人死后时间长久则尸体腐烂出虫,指死不得葬。
12、对下面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指傲慢的坐姿B、王长者,不倍德倍:背离、背叛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如果没有D、士争临城死敌敌:敌人、仇敌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因进言田叔等十余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召田叔问之曰皆白衣冠以送之C.臣等请为乱父母宗族,皆为戮没D.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事先就想到起用孟舒。
他用人谨慎,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孟舒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其为云中太守。
五、文化经典阅读(10分)15、阅读下面《论语》中三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10分)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里仁》)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君子去仁,恶乎成名?(3分)译文:②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3分)译文:(2)阅读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对富贵和贫贱的态度。
(4分)答:六、文学名著阅读(4分)16、《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巴金《家》)答:七、诗歌鉴赏(6分)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过山农家(唐)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ēn):嫌怨。
焙(bèi)茶:用微火烘烤①作者在诗中刻画了山农怎样的形象?(2分)答:②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赏析。
(4分)答:八、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拯救教师的“绝活”沈国全相对于老一辈的学者,现在的教师们还有多少“绝活”?如今的教育界,又有多少“绝活”濒临灭绝?王钟翰先生在《孟森先生与邓洪二师》一文中有一段令人心驰神往的描写:记得我听邓师讲义的情景,师年未四十,身材中等,终年长衫,冬日则红顶瓜帽马褂。
授课时神态端庄自然,娓娓道来,上下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经他条分缕析,顿时疑团尽解。
邓师精熟史籍,从不带书本大纲之类笔记本上课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直似藏于胸中,随时引用,顺手以八分体书于黑板,板书遒劲有力,同学莫不佩服之极……从王钟翰先生的描述来看,邓先生的“绝活”是:超强的记忆力与“精熟史籍”,还有“板书遒劲有力”,令“同学莫不佩服之极”。
还有一篇文章讲述“讲台上的名家风采”,请允许我大段引述,和大家一起领略大师们的风采——辜鸿铭:这个清末国学大师在上课之前先和学生约法三章:1.他一进教室,学生必须起立致礼;下课后,他先离去,学生再走。
2.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上课检查若背不出,不许坐,要一直站到下课。
3.能受得住约束的听课,受不了的可趁早退堂。
如此做法,现在的大学教师一般不会这么做,中学教师一定不敢这么做。
可他要求虽严,但古文烂熟于胸,英文又呱呱叫,加上诙谐幽默,一般是没有学生退堂的。
讲到得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果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梁启超:他给清华大学学生讲课,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先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
他记忆力非凡,四书五经、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往往张口即诵,偶尔顿住,用手敲一敲光秃秃的脑袋,立马想起,又继续大段大段往下背。
有时讲课讲到要紧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或掩面,或顿足,或狂笑,或叹息。
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而涕泗滂沱。
听他的课,实在是种享受。
……可见,作为文科的教师,“绝活”主要有:背功、写功、书功、演功、诵功、唱功等。
而“写功”中的古文写作、对对子、古诗词创作现已几乎成为“绝”活,五十岁以下的教师大概没有几位掌握这些本领了。
其次是对传统戏曲的“唱功”,随着传统戏曲的衰微而真正成为“绝”活了。
“书功”,尚有部分爱好者学习着,不过随着电脑的普及,再下一代可就难说了。
“诵功”中的对古诗词曲的吟诵已然成为“绝”活,我们只能在电视上领略几位八九十岁的老先生吟唱了。
时代在发展,某些技艺的失传也许属于正常情况,但是,作为教师基本功的这些“绝活”还是不要让它失传的好。
这些“绝活”是构成一名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这些“绝活”,还奢谈什么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