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详细蓝图编制指引

深圳市详细蓝图编制指引

深圳市规划局详细蓝图编制指引(试行稿)深圳市规划局2007年8月目录前言 (1)1 一般规定 (2)1.1详细蓝图的定义 (2)1.2详细蓝图的分类 (2)2 委托要求 (3)2.1任务书或委托书 (3)2.2技术要点 (3)2.3基础资料 (5)3 成果构成 (6)3.1行政摘要 (6)3.2技术文件 (6)3.3电子汇报文件 (7)3.4电子归档文件 (7)4内容、深度和表达规定 (8)4.1设计前提 (8)4.2基础研究 (9)4.3功能控制 (10)4.4空间控制 (13)4.5其他设计内容 (17)附件1 《详细蓝图编制技术要点》标准格式附件2 控制总图电子数据标准格式附件3-1 详细蓝图审查表(A类)附件3-2 详细蓝图审查表(B类)前言(1)本指引的目的是规范详细蓝图的委托、编制、成果表达形式以及审批工作。

(2)本指引包含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 一般规定——是对详细蓝图定义和分类的说明;2) 委托要求——是对详细蓝图委托过程的规定,包括编制范围划定原则和控制要素的确定依据;3) 成果构成——是对呈报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的详细蓝图成果形式的规定;4) 内容、深度和表达规定——是对详细蓝图编制内容和深度以及表达方式的说明,并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提出技术提示。

(3)本指引同时包含三个相关附件:1) 附件1 《详细蓝图编制技术要点》标准格式;2) 附件2 控制总图电子数据标准格式;3) 附件3 详细蓝图审查表(4)本指引未包括的内容,除应遵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5)本指引的解释权属深圳市规划局。

1 一般规定1.1 详细蓝图的定义详细蓝图是法定图则或分区规划的深化,是在建设用地地块细分的基础上,反映设计范围内的用地权属关系、各用地之间以及与周边城市用地之间的相邻空间关系,对建筑群体的布局、高度、公共开放空间设置、建筑形态及建筑界面等提出控制要求。

详细蓝图不但对下一步方案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和设计指引,也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核发提供指导性意见及审批依据。

1.2 详细蓝图的分类按照委托主体和编制对象的特点,详细蓝图可划分为A、B两类,两类详细蓝图在编制的重点内容有所区别。

如在1.2.1和1.2.2中未尽述的情形,可根据实际情况纳入A类或B类。

1.2.1 A类详细蓝图A类详细蓝图为市规划局或辖区分局委托编制的详细蓝图,其重点内容侧重于对地区空间形态、空间关系和空间特色的控制。

(政府)规划对象一般为城市重点地区、重点地段、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期建设地区(新建/改造),以及在法定图则中划定的特别管制地区。

1.2.2 B类详细蓝图B类详细蓝图为申请人按规划局要求委托编制的详细蓝图,其重点内容侧重于街区的空间协调关系、街块内部的空间控制和地块内的规划设计要点。

(甲方)属于市政府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财政投资项目或具备有效用地方案图的项目,如符合规划局专门颁发的文件规定,应由申请人委托编制B类详细蓝图。

2 委托要求在详细蓝图的委托阶段,委托方应向设计方发出任务书或委托书,以及技术要点,并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

2.1 任务书或委托书2.1.1 A类详细蓝图(1)市政府指定市规划局委托的详细蓝图,应先制订详细蓝图年度编制计划,由市规划局城市与建筑设计处向设计单位核发《详细蓝图编制任务书》。

(2)区政府指定属地分局委托的详细蓝图,应由属地分局向设计单位核发《详细蓝图编制任务书》。

2.1.2 B类详细蓝图宗地申请人(即委托方)应在征得属地分局的同意、并取得属地分局提供的有关设计技术要点后,向设计方发出《详细蓝图编制委托书》。

2.2技术要点委托方通过《详细蓝图编制技术要点》向设计方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

《详细蓝图编制技术要点》包含两部分内容——范围划定和控制要素选择。

《详细蓝图编制技术要点》可作为任务书或委托书的附件一并发出,其标准格式见附件1。

2.2.1 范围划定(1)A类详细蓝图由市规划局城市与建筑设计处直接确定规划范围。

(2)B类详细蓝图详细蓝图的编制中涉及三个范围:宗地范围、规划范围和研究范围(见图1)。

1)宗地范围——指拟申报的权属用地的范围。

2)规划范围——通常应包括宗地范围所属的整个街块[注2-1],当宗地范围达到一个街块大小时,规划范围即等同于宗地范围。

规划范围,是开展规划设计的范围。

规划范围内用地的规划设计应达到详细蓝图要求的同等深度。

规划范围内已建成且无须改造的用地和已批准规划方案、已批准规划设计要点,应作为现状条件如实表达。

[注2-2]3)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应划至规划范围外完整的一圈街块,通常为一个完整街坊[注2-1],必要时可跨越主次干路。

研究范围内的用地,无须做规划设计的工作,但应详实表达其现状条件、已批准的规划方案和已批准的规划设计要点,作为规划范围的研究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基础条件和依据。

2.2.2控制要素选择委托编制详细蓝图时,委托方应综合考虑规划用地条件选择相应的控制要素(B类详细蓝图由属地分局协助委托方选择),并填写在《详细蓝图编制技术要点》中。

控制要素的选择决定详细蓝图编制的深度。

在一般地区,可仅控制必选控制要素和部分宜选要素;在需要重点控制地区,宜增加可选控制要素来加强控制。

同时,控制要素也分为强制性要素和建议性要素。

[注2-1](1)街块由一个或若干建筑地块构成,内部不含城市支路的城市用地。

(2)街坊由若干街块和道路构成,具有统一主导功能,一般情况下由次干路及以下等级城市道路围合的城区。

街坊按主导功能分为居住、商业、商务办公等街坊。

[注2-2]图1:B类详细蓝图涉及的三个范围2.3 基础资料信息中心应向委托方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包括研究范围内的用地权属资料、地形信息、已批准的设计要点、已批准或在编的各类规划资料等。

对于B类详细蓝图,属地分局应在委托方和信息中心之间起协助和沟通作用。

3 成果构成详细蓝图的成果应包括两个部分:行政摘要和技术文件。

详细蓝图呈报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时,应提供行政摘要和电子汇报文件,并将技术文件作为附件。

在通过审批后应提供全部成果的电子归档文件。

3.1行政摘要(1)内容要求呈报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的详细蓝图,应提供一份精简的行政摘要。

行政摘要内应对规划委托技术要求有实质性回应,并应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供结论性的内容和设计导则,不宜包含过多的技术论证和论述。

行政摘要应从技术文件中摘取以下内容:1)设计前提——包括前言、设计方资质、技术要点;2)基础研究——包括区位分析、现状分析和已有规划要求;3)功能控制图表——包括地块细分和开发强度控制、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市政工程规划;4)空间控制图表——包括地区空间组织、建筑形态控制、公共开放空间、公共通道和地块出入口等。

除非在任务书或委托书中特别注明,否则其他设计内容不应纳入行政摘要中。

(2)制作要求行政摘要尽量以A3薄纸、双面打印、软皮简易装订,厚度不宜超过10张纸(如需要制作分图图则可按量增加)。

3.2技术文件(1)内容要求编制过程中针对不同技术难题的分析、不同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创新、或者不同表达方式的应用,可在技术文件中完整表达。

(2)制作要求技术文件尽量以A3薄纸、双面打印、软皮简易装订,厚度不宜超过20张纸。

3.3电子汇报文件提交ppt格式文件,幻灯片数不超过10页, 文件名称****HB.PPT。

3.4电子归档文件3.4.1 图形文件详细蓝图的图形文件成果为控制总图,控制总图包括功能控制内容和空间控制内容。

控制总图的电子数据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和规范性,制作时应严格根据“附件2 控制总图电子数据标准格式”绘制,并提交采用ACAD(Ver.12以上版本)生成的dxf格式文件,文件名称****KZZT.DWG。

3.4.2 文本文件文本文件包括行政摘要和技术文件,应提交doc或pdf格式文件,文件名称****XZZY.DOC/PDF,****JSWJ.DOC/PDF。

注:以上文件名称中“****”为项目名称。

4内容、深度和表达规定细分和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等)和空间控制要素(包括地区空间组织、建筑形态控制和公共开放空间等)做出详细的控制规定,并应重点强化地块细分、道路交通、公共配套设施、公共开放空间等四个核心要素的内容。

本节重点说明规划成果中各个控制要素的内容、深度及表达方式,并用旁注形式提示需要特别关注的技术要点[注4-1]。

4.1设计前提4.1.1前言和资质简单介绍本详细蓝图编制的背景情况和主要过程,并附设计单位有效设计资质的复印件。

4.1.2技术要点(1)内容用图纸和简单文字表述规划范围情况、引用规划委托的控制要素选择表。

(2)图纸1)《规划范围示意图》●表达内容:包括宗地范围、规划范围、研究范围、能够表示规划情况的底图。

●表达方式:比例不限,以表达清楚图面内容为准。

以彩色的法定图则正式成果或草案(若片区未有法定图则,则以彩色的分区规划/组团规划)为底图。

用不同颜色的线勾绘三种范围的轮廓,不得用颜色填充,应呈现底图的真实色彩。

4.2基础研究4.2.1区位分析(1)内容用图纸和简单文字表述规划范围周边规划条件。

(2)图纸1)《区位分析图》:●表达内容:包括宗地范围、规划范围、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内的主要土地利用情况、道路交通情况、空间环境特征区域等,分析其对本片区的影响和制约。

●表达方式:比例不限,以表达清楚图面内容为准。

以彩色的卫星影像、分区规划/组团规划或法定图则为底图。

用不同颜色的线勾绘三种范围的轮廓,不得用颜色填充,应呈现底图的真实色彩。

分区规划/组团规划和法定图则的局部作为底图即可,其范围可划至周边干路围合的区域。

4.2.2现状分析(1)内容用图纸和简单文字表述规划范围内现状情况。

至少应包括以下分项:土地利用现状、现状用地权属、现状道路系统、现状建设情况。

如需要,还可增加:地形地质、公共开放空间系统、步行系统等。

(2)图纸1)《土地利用现状图》●表达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现状用地汇总表。

●表达方式:比例1:1000-1:2000,表达范围为研究范围。

2)《现状用地权属分布图》●表达内容:包括按照红线、合同和产权三类表达现状用地权属分布、现状用地权属一览表。

●表达方式:比例1:1000-1:2000,表达范围为研究范围。

3)《现状道路系统分析图》●表达内容:包括现状道路系统构成、分级、现状道路网线密度。

●表达方式:比例不限,表达范围为研究范围。

4)《现状建筑高度图》、《现状建筑质量图》,●表达内容:包括现状建筑的高度、质量等。

●表达方式:比例不限,表达范围为规划范围。

4.2.3已有规划要求(1)内容用图纸和简单文字表述已有上层次规划或周边规划对本规划范围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