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语言运用赏析(一)——品味字词

诗歌语言运用赏析(一)——品味字词

“软” 字以触觉写视觉(步骤一),生动地写出了夕 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步骤二)。 “涌” 为涌动,在这里化静为动(步骤一),形象的描 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 的奇丽景象(步骤二)。这两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 者对东山之雪的喜爱(步骤三)。
子规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 王杜宇所有。
诗歌语言运用赏析一 ——品味字词
品味字词:
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多指诗歌中那些能 够经得起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够传神体现 事物和情感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也 可能是副词、数量词或叠词。
常见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效果? 4、本诗的某字,有人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哀江南 孔尚任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 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最后一句“剩一树柳弯腰”,有人建议把剩改 为“留”或“见”字,你认为如何?
不好,我觉得“剩”字意味更深长。 “剩”虽与“留”意思 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且有“残存”之意(步骤 一),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当年绿柳夹岸垂翠的美 景不在,夕阳残照下的是昔日残存之柳(步骤二) 。 饱含 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步骤三)。“ 留”无这么多含义,“见”更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 昔对比的变迁感。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空”意为“徒有”(步骤一),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 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 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步骤二)。暗含作者对贪夫的讽刺( 步骤三)。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 ,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最直接抒写诗人的情怀。“朝 ”“岁”都表时间(步骤一),一经叠用,就强调出时间的 悠长,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 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步骤二 ),表达了他孤寂的心情 ,也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 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步骤三)。
注意: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
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 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赏析最后一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