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赠礼仪教案
馈赠礼仪教案
学校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
执教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讲授型
授课时间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1.使用教材:中国物资出版社《现代商务礼仪》(黄剑鸣任主编,李曦妍、岑慧仪任副主编)
2.教学内容:馈赠礼仪
3.教材分析:本教材全面介绍了现代社会开展商务活动必须掌握的各方面的礼仪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紧跟时代、强化实操等特点,对操作性强的能做到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
老师根据小组点评,还有综合表现为小组打分
1.学生进行抽签
2.分别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
3.认真听其他小组同学的讨论成果,小组派代表评价与自己抽到其他组的讨论成果的意见
1.用小组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讨论,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能力
2.采用抽签形式,增加课堂讲课的神秘感,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老师进行总结,加深同学们的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认识。
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增强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
三、设置三个节日情景(中秋节,圣诞节,春节),小组在以上节日情景进行抽签,根据送礼的六要素进行小组讨论
(时间为30分钟)
1.老师让已经分好的6组(7组)抽签
2.小组根据自己抽到的节日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时间为10分钟
其他组对
抽到相同节日的两个组进行评价,时间为2分钟
在每个小组互评后,老师进行点评,时间为2分钟
3.呈现西方国家的送礼禁忌;
4.老师进行详解
5.呈现西方国家的送礼禁忌;
6.老师进行详解
1.学生思考,回答。
2.观看PPT显示的内容,认真听老师讲课。
1.这一环节的提问,有利于刺激同学们的大脑,调动同学们思考;
2.分别列出西方国家和中国在送礼方面的禁忌,有利于同学们形成对比,加强同学们记忆,加强教学效果。
3.进行小组互评的方式,通过对比,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送礼禁忌
(20分钟)
1.讲明有关西方国家(美国、英国、日本、德国、荷兰、俄罗斯、法国)和中国在送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2.解释这些成为送礼禁忌的根本原理所在;
1.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西方国家和中国在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面的禁忌是什么?
2.请同学们回答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完成送礼的六要素的具体内容和送礼禁忌
3.情感目标:发扬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送礼六要素和送礼禁忌
教学难点:送礼六要素
五、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奖励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小组成员名单、抽签纸
六、课前准备
1.确定组数和确切的小组名单;
2.节日抽签纸的准备;
总结
归纳小结
馈赠礼仪的六要(5W+1H);
送礼禁忌(西方国家和中国)
1.请同学代表总结;
2.老师进行总结:有关馈赠礼仪的六要素和送礼禁忌的总结。另外,对于同学们这两节课的积极表现和主动参与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予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1.请同学们代表总结,可以让同学进行回忆,加强同学的记忆,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同学们生活中的例子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提问,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馈赠礼仪。
七、教学过程设计
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呈现
(50分钟)
1、列出送礼的六要素:
1.WHO送给谁
2.WHY为什么送
3.WHAT送什么
4.WHEN何时送
七、教学过程设计
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5分钟)
课堂提问引出赠送礼品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圣诞快到了哦!)圣诞节那天同学们有没有准备什么惊喜给我们周围的亲朋好友?你有送过礼物给人吗?
可能的回答
1.圣诞节没有准备礼物给亲朋好友,但是有送礼的经历。
2.圣诞节送了好多礼物给周围的朋友,平常的节日也有送礼的经历。
4.课时:2节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中职学生,文化参差不齐,理解能力、自控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弱,不喜欢枯燥无味地教授型讲课方法。但是,求知欲和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在讨论中交流意见,寻找学习中的乐趣。对中职学生采用团队合作开展教学,更能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知目标:使学生懂得馈赠礼仪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5.WHERE什么场合送
6.HOW如何送
在PPT上呈现六要素
认真听讲,并思考
总体概括送礼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2、分别对送礼的六要素( 5W+H )进行详细的介绍:
1.讲明送礼的对象需要考虑的因素(WHO)
2.讲明送礼的目的WHY)
3.介绍礼品的选择(WHAT)
4.介绍送礼合适的时间(WHEN)
5.介绍送礼的场合(WHERE)
6..介绍送礼的方式(HOW)
(时间20分钟)
1.老师对每个要素的主要内容都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介绍;
2.展现连线图:礼品的选择;
3.学生进行连线。
观看PPT,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对连线图进行连线
1.用连线图的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避免枯燥、繁琐的文字。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采用提问形式,同学进行连线,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