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L-03-06-009-01设备清洁管理规程

GL-03-06-009-01设备清洁管理规程

1 目的:建立生产设备清洁管理规程,明确生产设备清洁方法和操作程序,确保生产设备清洁卫生,符合工艺卫生要求。

2 范围:适用于与药品直接接触的主要生产设备
3 责任:操作者、班组长、质检员、生产车间负责人。

4.引用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指南》。

5内容:
5.1清洁频次要求
5.1.1一般生产区的生产设备,在生产结束后必须进行清洁。

5.1.2洁净区的生产设备,在生产结束后必须按着清洁规程进行彻底清洁。

5.1.3更换生产品种和换批次时,生产设备必须按着清洁规程进行彻底清洁。

5.1.4 清洁后,超过120小时未使用,生产设备必须按着清洁规程进行彻底清洁。

5.1.5 生产设备维护或出现故障停休后需清洁后才能使用。

5.2清洁、消毒用溶剂及工具
5.2.1清洁剂:饮用水或热饮用水、纯化水、0.4% NaOH及1%氢氧化钠、1%碳酸钠溶液
5.2.2消毒剂:75%乙醇。

5.2.3工具:清洁布(一般生产区)、毛刷、镊子、丝光毛巾(洁净区)、不锈钢盆(桶)。

5.3生产设备清洁要求
5.3.1新设备的清洁:
5.3.1.1规定详细的清洗步骤,在达到去污、除油、去蜡的效果后进行彻底清洁。

5.3.1.2清洗前应确认设备内表面无锈迹、无裂缝、无毛刺,内外焊点光滑、光洁度均匀,若有上述明显缺陷,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协商确定处理意见。

5.3.1.3用清洁剂均匀地擦拭一遍内外表面,用水冲洗,清洗完后再用纸巾擦拭确认无发黑
现象,再按一般方法清洗。

5.3.2正常生产结束后生产设备的清洁:
5.3.2.1一般生产区的生产设备:可以使用饮用水清洁;设备不易清洗时,直接接触药品的部位可以用热水或配制0.4% NaOH及1%氢氧化钠溶液清洗。

5.3.2.2洁净区内的生产设备:清洁应使用纯化水;不易清洗的部位可以用热水或配制后经过处理的碱液清洗;如需拆装设备,要明确拆、装顺序和方法,以及拆后存放地点。

5.3.3生产结束后未进行清洁的生产设备:未及时清洁的生产设备,能浸泡的在清洁时要用热水或乙醇浸泡,规定浸泡时间,污垢附着严重的要用碱液浸泡;不能浸泡的要规定详尽的清洁方法,必要时还要进行验证。

然后再按一般方法清洗。

5.4生产设备清洁方法
5.4.1清洁顺序:先里后外、先上后下。

5.4.2如需拆装的设备,必须规定设备拆装的顺序和方法。

5.4.3清洁的一般步骤:
5.4.3.1清除设备上的标签。

5.4.3.2将需清洗的部分用水冲洗或擦拭,注意弯头、凹槽、缝隙的清洗,根据验证结果,在清洁规程中应明确冲洗时间。

5.4.3.3如需用清洁剂或碱水清洗,要根据验证结果规定使用量及清洗步骤、清洗或浸泡时间,最后用水冲洗,明确冲洗时间,冲洗后检查标准。

5.4.3.4生产设备外部:清洁后,用沾有消毒剂的清洁布或丝光毛巾擦拭,晾干备用。

5.4.3.5直接接触药品的部位:清洁后,用沾有75%乙醇的清洁布或丝光毛巾擦拭,晾干备用。

5.5清洁标准
5.5.1设备表面洁净无粉尘、污垢;
5.5.2设备内表面可见处无异物及前次生产遗留物。

5.6清洁工具的清洁及存放:
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参见车间《清洁工具清洁管理规程》清洁完毕后放在清洁工具间备用。

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
设备清洁记录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