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概论PPT

医学影像学概论PPT


透视(fluroscopy)
观察载体---荧光屏 适用部位:机体天然对比较好的部位或
能给予对比剂的部位,如胸部、颈椎等 作用:观察器官动态,例如心脏大血管、
消化道蠕动等。 优点:简便易行,经济,结果快 缺点:不能显示细微病变,密度较大的
部位显示不清楚,无永久记录,不能前 后比较,病人所受辐照量较大
放射防护的必要性
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 在对1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 现:英国每年诊断出的癌症病例中有 0.6%是由X射线检查所致。
在X射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 年新增癌症病例中有3.2%是由X光及CT 检查造成的。
特殊人群的防护
对性成熟及发育期的妇女作腹部照射:
透视的图像特点
与X胶片图像相反,透视的图像 组织密度越高,图像越黑 组织密度越低,图像越白
透视的图像
照相 --X线摄影
(Radiography)
X线摄影
胶片片盒
胶片及读片灯箱
X线摄影(Radiology)
观察载体:胶片 步骤:胶片曝光--显影--定影--水洗--晾干(或烤干) 原理:X线可使胶片溴化银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影、
从辐射诱癌和其他因素导致死亡概率来看: 吸烟 每万人死亡概率为12, 肾脏和肝脏CT检查 每万人死亡概率为12, 泌尿X射线摄影 每万人死亡概率为2, 腰椎X射线摄影 每万人死亡概率为0.2, 胸部X射线摄影 每万人死亡概率为0.02。
防护方法
1.X线机及机房的设计:须考虑到防护措施 2.安排检查: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反复多次检查及不必 要的复查。尽量减少透视,提提倡高千伏HKV摄影。 3.检查中:患者与X线球管须保持一事实上的距离,一 般不少于35cm。(患者距X线球管愈近,接受放射量 愈大。) 4.球管窗口下须加一定厚度的铝片,减少穿刺力弱的 长波X线,因为这些X线被患者完全吸收,而对荧光屏 或胶片都无作用。
医学影像学
第一讲 概论(一)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常规X线 US CT MRI 数字化影像


CR DR PACS
60年代 上世纪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X线的发现
医学影像学 Medical Imageology
影像诊断学 Diagnostic imageology
γ闪烁成像
γ-Scintigraphy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发射体层成像
Emission Tomography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平扫
增强 动脉期
增强 门脉期
动态 扫描
高分辨CT
CT后处理技术
多平面重建技术 (MPR)
表面重建技术(SSD)
SSD-表面重建技术
MIP(最大密度投影)
MIP(二)
血管重建技术
血管重建-冠状动脉
CT成像的优缺点
优点: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
率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多平面重建 动态扫描
影像诊断学的重点内容
掌握不同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成像特点 掌握不同疾病检查所需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熟悉各种成像技术价值和限度 掌握疾病的基本影像特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X线放射诊断学及CT诊断
学,超声、MRI及介入放射学为了解内容。
放射诊断学原理

X光机的历史
第一台医用X光机
20世纪80年代 低渗透压、亲水、副反应 少,安全性高
血管造影
肾动脉造影
空气造影
气 钡 双 相 造 影
造影方式
直接引入:口服 灌注 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注入静脉,通过循环达到靶
器官,如泌尿系造景(IVP),胆道造影
造影的副作用及处理
检查前准备:询问过敏史,皮试 造影反应:恶心、呕吐、睫膜充血、荨
定影处理,感光部份溴化银还原为金属银,沉淀在胶 片上,显示为黑色。未感光的溴化银脱离胶片,显示 为白色
适用:X线摄影对比度及清晰度均佳,适用于全身各
部位检查。目前主要用于胸部及骨骼检查
CR系统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是一种X线图像信息间接转化技术(需模/数转换), 它将影像信息首先记录在影像板上(模拟潜影信息), 再通过读出装置转换为输出信息(数字图像信息), 成像环节相对较多,成像速度慢,图像质量稍为逊色, 但是具有便携性,价格相对便宜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
Diagnostic Radiology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CT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超声诊断学
Ultrasonography,US
X线图像的特点(一)
人体组织密度: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物 质的质量
X线图像密度:X线片上影像的灰阶
X线图像的黑白与人体组织的密度相关
组织密度越高,影像越白 组织密度越低,影像越黑
组织密度越高,影像越白
组织密度越低,影像越黑
X线图像的特点(二)
X线为复合影像
X线图像系标准X 线束穿过人体不同密 度、
价格昂贵
DR图像
X线摄影技术
透视检查 普通X线摄影(平片)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适用于缺乏自然对位的部位和脏器,如 腹部脏器,消化道等,引入对比剂 (Contrast Medium),也称造影剂
对比剂(Contrast Medium)
高密度对比剂
原子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常用有钡 剂、碘剂
厚度、组织结构投影
A
总合,将三维立体结
构投影成二维图像, 因而X线图像与人体 组织结构相比,产生
形态失真、放大及相 互重叠
B
X线影像的观察方法
荧光屏---透视 胶片------普用X光摄片 IP板-------CR 探测器----DR
最古老的透视
1896年巴黎报纸评论:任何一个疯狂的教授都可以使用X线看穿女士的外衣
5、工作人员须佩戴放射计量仪并定期体检
X线片的分析与诊断
按照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 区分正常、异常,鉴别伪影
对异常X线的表现进行分析: 病变的位置、分布,病变数目、形状、
密度、边缘、邻近组织、器官改变、脏 器功能
X线诊断结论
肯定诊断 如 气胸、骨折 否定诊断 如双肺未见确切渗出、实变 可能性诊断
感光效应 使胶片上的溴化银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定
影后,胶片变为黑白相间的图像
生物效应 使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变化,损伤人体,
作为肿瘤放射治疗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X线成像的三大条件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被穿透的组织和器官必须存在密度的厚度的差
异 必须有成像物质(X线胶片、荧光屏)

英国 15岁的罗素.雷诺兹 1896年
我国自制医用X光管

复旦大学 周同庆 1953年
2009年11月 X光机在英国伦敦科技博物馆
被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发明之首
X光机
X光的发生-----X-光管
真空X射线管
玻璃罩保护的旋转阳极X 光管
X光管结构示意图
阴极:螺旋形状的炽热的钨灯丝,发射电子电流 真空玻璃管:X线管只有在高度真空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一般管真空度 1.33kPa-0.67kPa以上,高的在1.33kPa·0.93kPa 阳极靶:吸收阴极电子,通过这些高速电子的撞击,产生X射线
像素(pixel):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
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是一个二维概念。
CT图像:由一定数目像素按原有矩阵顺序排列构成的灰
阶图。
CT的图像特点
空间分辨力 密度分辨力 成像 成像方式
可 佳 断面成像+多平面重建 无创

CT的发展
如:肺内片状软组织密度影,性质? 肿瘤?炎性结节?其它?(最常见,意味 着诊断医师没有把握,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或 观查)
医学影像学
第二讲 概论(一)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CT
CT成像基本原理
HounsfieldG.N.1969年设计成功, 1972年问世
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 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 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CR 的组成结构:由影像板(IP)与信息读出装置组成。
IP imaging plate
X




电 脑
CR系统
IP板
CR图像
DR系统 (Digital Radiography)
DR是一种X线图像信息直接数字转换技 术,其核心技术是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FPD)。
成像环节少,成像速度快,图像层次丰 富,影像边缘清晰锐利,组织的细微结 构显示特别出色。
第一台:
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 1972年4月
一、二、三、四、五代CT设备
螺旋CT(Spiral CT)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螺旋CT
CT检查技术
平扫(plain scan) 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 动态扫描(Dynamic Scan) 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 CT新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