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阅读复习策略《白鸦》示范课课堂实录

小说阅读复习策略《白鸦》示范课课堂实录

小说阅读复习策略示范课课堂实录
——以《白鸦》为案例
攀枝花市第三十二中小学校初中语文孙洪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探究主题。

2、规范学生在中考小说阅读中的答题技巧。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善待万物。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探究主题。

2、规范学生在中考小说阅读中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善待万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要不要在座的各位老师感受一下我们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九年级二班同学的热情?
(全体学生鼓掌)
师:让我们的热情再一次燃烧起来,请用我们响亮的声音齐读这三句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学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回答老师,这三句诗歌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对比
师:同学们判断很准确,对比不仅仅是修辞手法,它还是表现手法,常用于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如《范进中举》是同学们熟知的,(幻灯片出示表格)
范进在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是截然不同,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呢?(抽1名学生诵读)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对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女生齐读定义,男生齐读作用)
师:我们在面对中考答题时,到底运用对比手法,应该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主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白鸦》,与白鸦和朱老三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1、“知新”,以《白鸦》为案例,直击中考靶心。

师:同学们,现欣赏一下白鸦的身姿。

(幻灯出示白鸦图片)
(一)初读整体感知文本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孙老师准备了一个问题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准备好了吗?(幻灯逐一出示问题)
(抽6名学生快速回答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很扎实,通过整体感知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在情节上,作者这样安排:(出示幻灯)
师:到底作者通过对比,想要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朱老三形象呢?
(二)再读深度挖掘文本
师:请同学们再次深读文本,根据以下两个问题,按要求小组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分小组讨论10分钟)
师: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老师都不忍心打扰,接下来,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汇报,多媒体呈现提示表格)
生1:第10段中有动作和神态描写,从“卸、缩、摸、抬、抄、抡”等动词可
以看出朱老三当时很恐惧,也是一个很残忍无情的人。

师:很棒,同学们落实到具体词语,抓得很准。

下一组……
生2:第17段的“找出、伐倒、拆、制造”和第19段的“扛、安、装、撒
”等动词都是在写朱老三20年后在做鸟窝已经安放鸟窝,可以看出朱老三是个有良知,有同情心的人,知错能改,他想通过建鸟窝来赎罪。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透彻,知道自己造了孽,所以说他在赎罪,答案越来越深入了,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生3:20年前,我们组发现朱老三还是一个很愚昧无知的人……
师:这位同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3:20年前,朱老三的儿子发高烧,他没有第一时间把儿子送去医院,而是找的赤脚医生,这不靠谱,所以他是愚昧的,还把责任归咎到白鸦身上。

师:的确,朱老三不够科学聪明,我们一起来看看孙老师概括的……
(出示幻灯:朱老三形象)
师:朱老三的形象20年来是复杂多变的,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到底要揭示怎样的主题呢?请根据老师的提示作答……
生4:通过对朱老三形象的刻画,倡导人们关爱鸟儿,爱护动物。

师:提到关爱动物了,其他同学还要做补充吗?
生5:我们组认为是告诫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师:上升到人与自然的高度了,同学们很厉害!(出示主题)
师:从《白鸦》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些方法,同学们思考一下:用表现手法赏析一篇小说或探究其主题应该从哪儿入手?
生(齐答):分析人物入手
师:的确的,在明确了一篇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之后,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以本文中对比手法为例,对比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老师逐一举例说明)
师:通过《白鸦》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主题,接下来,就让我们实际操练一下,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

三、“赋能”,迁移拓展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短篇小说《窗》,完成问答,把答案写下来:
(幻灯出示问题,5分钟)
师:哪位同学为我们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呢?
生6:靠窗病人很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他才能面对一堵墙看到如此美丽的画面。

师:是的,他是热爱生活的,还有吗?
生7:他用善意的谎言为病友描述美丽的世界,他还是很善良的,乐于助人的。

师:哦,他是关心他人的,那么相比较,另一个病人呢?
生8:他也是热爱生活的,但是他嫉妒心很强,很恶毒,心胸也是狭隘的。

生9:同时,他也是一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
生10:他见死不救……
……
师:的确,这样的一个人让人鄙视,厌恶,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11:人应该热爱生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师:这篇文章是对善美的赞颂和恶丑的鞭挞(同步展示幻灯)
师:当我们的行动被丑陋的心灵所支配的时候,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当另一位病人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小练笔,出示幻灯)
师总结:同学们,感谢你们今天积极的表现和配合,期待有缘再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