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检测任务编号:HHWY-2016T-042检测报告用人单位: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检测类别: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济南浩宏伟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声明济南浩宏伟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济南浩宏伟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8月24日目录1. 检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法律、法规和规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规范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技术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检测类别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来源、检测类别、检测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生产工艺及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生产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辅材料及产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设置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样环境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样品采集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学毒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超标岗位统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书附件2检测结果报告单附件3现场调查及检测照1. 检测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6]第48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12]第47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令[2015]第76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安监总局AQ/T4269-201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安监总厅总安健[2016]9号)技术规范和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氟化物》(GBZ/)《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基础技术资料《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书》(2016年8月)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经济开发区名嘉西路西侧园区北路以南,企业投资2000万元,现有职工126人,其中生产工人110人,管理人员16人,年产钢圈80000件。

3检测类别及范围任务来源、检测类别、检测范围受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委托,对其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

本项目检测范围为公司全厂,包括型钢车间、无内胎车间、制动鼓一车间、制动鼓二车间、轮辐车间、机加工车间、维修车间,检测项目为粉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以MnO2计)、氟化氢、二氧化氮、苯系物(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乙酸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一氧化碳、紫外辐射、工频电场、噪声。

主要生产工艺及设备生产工艺本项目主要分为六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1、型钢钢圈线:下料—圈圆—对口—焊直缝—磨内外缝—扩张压缩—车大孔—合成焊—铣豁—焊压片—精修—涂装2、无内胎钢圈线:下料—圈圆—对焊—刨渣—滚型—扩张—焊补—精修—压装—埋弧焊—车辐底—精修—涂装3、轮辐线:落料—复合冲—旋压—冲通风孔—整平—多轴钻—车加工—打包4、制动鼓一线:施压—滚型—冲大孔上件—热压加强圈—环焊—精修—直缝焊接—钻孔、精修—数控立车—加工中心—精修—喷涂5、制动鼓二线:打磨上件—炉前—浇铸—中频操作—机械手上下件—离心机清理—抛丸—点焊—打磨—清理、上托盘6、机加工线:下料—车外圆—钻通孔—车扁—淬火—磨外圆—探伤—清洗包装主要生产设备主要生产设备见表3-1:原辅材料及产品原辅材料见表3-2:岗位设置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岗位设置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见表3-3:4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采样环境条件本检测单位于2016年8月14日对该企业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检测期间气象条件情况见下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 )等标准,结合生产现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选定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且国家颁布职业接触限值及相关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方法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氟化氢、锰及其化合物(以二氧化锰计)、氟化氢、苯系物、乙酸酯类、紫外辐射、工频电场、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样品采集情况(1)化学有害因素测试点a.采样点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工作地点;其中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b.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c.采样点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d.根据本项目特点,选择采样点采集相应毒物: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尘毒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1个工作班。

(2)采样对象采样对象应包括接触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佩戴个体空气采样器,连续采样1个工作班,作为该工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值。

未对工种进行个体采样的有害物质,采用定点采样方法采样。

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在空气中有害物质不同浓度的时段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时段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根据工种各停留地点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和工人的停留时间按下面的的公式计算所选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其公式如下:式中: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C1、C2、C 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T1、T2、T 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3)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方法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各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见表1~表5。

表2 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量结果表4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测量结果6结论化学毒物本次共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7种,检测结果如下:(1)粉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本次共检测型钢车间作业点1个,涉及岗位1个;无内胎车间作业点3个,涉及岗位2个;机加工车间作业点1个,涉及岗位1个;制动鼓二车间作业点1个,涉及岗位1个。

由检测结果可知,型钢车间环焊工、无内胎车间焊接工接触电焊烟尘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无内胎车间普通工、机加工车间磨前工、制动鼓二车间打磨工接触其他粉尘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2)锰及无机其化合物(以MnO2计)本次共检测型钢车间作业点1个,涉及岗位1个;无内胎车间作业点2个,涉及岗位1个。

由检测结果可知,型钢车间环焊工、无内胎车间焊接工接触锰及无机其化合物(以MnO2计)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