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郧阳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湖北省郧阳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湖北省郧阳中学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7年5月29日上午9:00——11:30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认真核对与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的每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上或答题卷指定区域外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用2B铅笔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一并收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谙.(ān)熟做表帅讥诮.(qiào)敬谢不敏B. 精湛.(zhàn) 笑眯眯翘.(qiáo)首英雄气概C. 和煦.(xù)三步曲采撷.(jié)一如继往D. 逶.(wēi)迤一滩血晕.(yūn)船不记其数2.下面各句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埃及、利比亚的乱局刚刚尘埃落定,叙利亚又闹得云谲波诡的,真是白云苍狗....,世事难料啊。

B.2017年春晚,“睡觉姐”因在观众席上全然不顾精彩的节目酣然入睡而爆红网络,她酣然入睡的视频截图在网络上疯传,很多网友认为睡觉姐的“淡定”不可理喻....。

C.2月20日,纽约尼克斯队成功在主场反弹。

虽然小牛队的诺天王拿到全场最高的34分,但林书豪不孚众望....,凭借贡献28分、14次助攻、5次抢断和4个篮板的全面表现,帮助主队以104-97力挫达拉斯小牛队。

D.今天的汉南经济开发区,一篇篇催人奋进的诗篇正在尽情挥写,一个个令人向往的蓝图正在化为现实,一幅幅更加靓丽的图景正在闪耀光芒……登高望远,抚今追昔,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长袖善舞....的“生态新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某地残联部门将成立5类行业协会,并由这些协会分别制定对该类别的社会组织的服务制度,提高残疾人组织的自主发展。

B.国家工商总局指出,经营者对于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推进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非常至关重要。

C.“嫦娥三号”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

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圆满地完成各项验证性试验,将在2017年前后发射。

D.1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条街道上发现了近百只寒鸦的尸体。

专家对这些寒鸦进行了检测,认为死因可能是天气寒冷和难以找到食物引起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竹筏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几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都变成了潇洒而又多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们攻克。

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岩壁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

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又立刻被弹拨了回来。

③却已有许多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

④只见那些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着。

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⑥这些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C.④①②③⑥⑤ D.⑤④③①②⑥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骚体”也叫“楚辞体”,是以屈原的《离骚》等作品为代表的一种诗体。

这类作品篇幅较长,形式自由,多用语助词“兮”字。

内容上对揭露楚国黑暗腐朽的现实,可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

B.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

黛玉受到严重挫伤,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膝,眼睛含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天方才睡了。

”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芙蓉女儿诔》。

C.《祝福》中的“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考。

D.《娜塔莎》节选自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除此,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复活》。

二、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谈读书(节选)朱光潜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

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

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

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

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

它至少有两大流弊。

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

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

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

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

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

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

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选自2017年4月《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6.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B.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C.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

7.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C.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D.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

C.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D.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

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寄欧阳舍人①书(节选)曾巩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衋②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①欧阳舍人:即欧阳修;舍人,官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