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总复习教案.doc

(完整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总复习教案.doc

九年级《二次函数》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能用表格、关系式、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2.能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难点: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三、教学过程知识梳理 :1 、二次函数的定义2、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3、求解析式的三种方法4、a,b,c 及相关符号的确定5、抛物线的平移(一)、二次函数的定义定义: y=ax 2+bx+c(a、b、c是常数,a≠ 0)定义要点:① a ≠ 0②最高次数为 2③代数式一定是整式b练习: 1、y=-x 2, y=2x2-2/x ,y=100-5 x 2,2ay=3 x 2-2x 3+5, 其中是二次函数的有 ____个。

2. 当 m_______时, 函数 y=(m+1)χm2-m - 2 χ+1是二次函数?( 二)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抛物线y=ax 2 +bx+c(a>0)y=ax 2 +bx+c(a<0)b4ac b 2b 4ac b2顶点坐标,,2a 4a2a4ab 直线 xb 对称轴直线 x2a2a位置由a,b 和c 的符号确定由a,b 和c 的符号确定开口方向 a>0, 开口向上a<0, 开口向下在对称轴的左侧 ,y 随着 x 的 在对称轴的左侧 ,y 随着 x 的 增减性增大而减小 . 增大而增大 . 在对称轴的在对称轴的右侧 , y 随着 x 的 右侧 , 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增大而增大 . .当 x=- b 时, y 最 小 值 为 当 x=- b最值2a2a4ac b 24ac b 24a4a例 1:已知二次函数 :y= 1x 2 x 322时 , y 最 小值 为 (1)求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M 的坐标。

(2)设抛物线与 y 轴交于 C 点,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求 C ,A ,B的坐标。

(3)x 为何值时, y 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多少?(4)x 为何值时, y<0?x 为何值时, y>0(分小组讨论交流,分小组展示。

教师讲解第( 4)问,提示同学们要画草图由图象可知:当-3 < x < 1时,y < 0当x< -3 或 x>1 时, y > 0(-3,0) (1,0)? 0 ?? 3?(0,-–)2(-1,-2)(三)、求抛物线解析式的三种方法1、一般式:已知抛物线上的三点,通常设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2, 顶点式: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h, k ),通常设抛物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求出表达式后化为一般形式.3, 交点式 : 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 (x 1 ,0) 、(x 2 ,0), 通常设解析式为 _____________求出表达式后化为一般形式.(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展示师生共评. )练习: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 、图象经过 (0 ,0) , (1 ,-2),(2,3)三点;(2)、图象的顶点 (2 ,3) ,且经过点 (3 ,1) ;(3) 、图象经过 (0 ,0) , (12 ,0) ,且最高点的纵坐标是 3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师生共评。

)教师提示:第(3)问: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交点作标关于对称轴对称,所以对称轴是X=6,即顶点坐标为 (6,3)例 2、已知二次函数 y=ax 2 +bx+c 的最大值是 2,图象顶点在直线 y=x+1 上,并且图象经过点( 3,-6 )。

求 a、b、c。

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是 2∴抛物线的顶点纵坐标为 2又∵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y=x+1 上∴当 y=2 时, x=1∴顶点坐标为(1,2)∴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 2 +2又∵图象经过点( 3,-6 )∴-6=a (3-1) 2 +2∴a=-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 2 +2即: y=-2x 2 +4x(四)、a,b,c 符号的确定抛物线 y=ax 2 +bx+c 的符号问题:(1)a 的符号: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确定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a<0(2)C的符号:由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位置确定 .交点在 x 轴上方c>0交点在 x 轴下方c<0经过坐标原点n c=0(3)b 的符号:由对称轴的位置确定对称轴在 y 轴左侧a、b同号对称轴在 y 轴右侧a、b异号对称轴是 y 轴b=0(4)b 2 -4ac 的符号:由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个数确定与 x 轴有两个交点b2-4ac>0与 x 轴有一个交点b2-4ac=0与 x 轴无交点b2-4ac<0(5)a+b+c 的符号:因为 x=1 时,y=a+b+c, 所以 a+b+c 的符号由 x=1 时,对应的 y 值决定。

当 x=1 时, y>0, 则 a+b+c>0当x=1 时, y<0,则 a+b+c<0当x=1 时, y=0,则 a+b+c=0(6)a-b+c的符号:因为x=-1 时,y=a-b+c, 所以 a-b+c 的符号由 x=-1 时,对应的 y 值决定。

当x=-1 ,y>0, 则 a-b+c>0当x=-1 ,y<0, 则 a-b+c<0当x=-1 ,y=0, 则 a-b+c=0(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交流加深)练习:1、二次函数 y=ax 2 +bx+c(a ≠0)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b、c 的符号为()A 、a<0,b>0,c>0 B、a<0,b>0,c<0oC、a<0,b<0,c>0D、a<0,b<0,c<0 c2、二次函数 y=ax 2 +bx+c(a ≠0)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b、c 的符号为()A 、a>0,b>0,c=0 B、a<0,b>0,c=0C 、a<0,b<0,c<0 D、a>0,b<0,c=03、二次函数 y=ax 2 +bx+c(a ≠0)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b、c 、△的符号为()A、a>0,b=0,c>0, △>0 B 、a<0,b>0,c<0, △=0 C 、a>0,b=0,c<0, △>0 D 、a<0,b=0,c<0, △<0熟练掌握 a,b, c ,△与抛物线图象的关系y ·x(1)yoxy(2)ox(3)y ( 上正、下负)( 左同、右异 )4. 抛物线 y=ax 2 +bx+c(a ≠0) 的图象经过原点和o二、三、四象限,判断a、b、c 的符号情况:a 0,b 0,c 0. (4)5. 抛物线 y=ax 2 +bx+c(a ≠0) 的图象经过原点 , y且它的顶点在第三象限,则a、b、c 满足的条件是: a 0,b 0,c 0. o 6. 二次函数 y=ax 2 +bx+c 中,如果 a>0,b<0,c<0, (5)那么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必在第象限提示:先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出函数的草图,再根据yy 图象以及性质确定结果(数形结合的思想)y7.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x⑴a+b+c=0⑵a-b+c﹥0⑶abc﹥0⑷b=2a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 1 个B 2个C 3个D 4个要点:寻求思路时,要着重观察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的xxx位置,抛物线与 x 轴、y 轴的交点的位置,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如图所示 ) 。

y7(五)、抛物线的平移: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练习⑴二次函数 y=2x 2的图象向平移个单位可得到y=2x2-3的图象;二次函数 y=2x 2的图象向平移个单位可得到y=2(x-3) 2的图象。

⑵二次函数y=2x 2的图象先向平移个单位,再向平移个单位可得到函数y=2(x+1) 2 +2 的图象。

引申: y=2(x+3) 2 -4 y=2(x+1) 2 +2(3)由二次函数y=x 2的图象经过如何平移可以得到函数y=x 2 -5x+6 的图象 .提示: y=x2 -5x+6 = (x- 5 )2- 12 4y= x2 y=(x- 5 )2- 12 4(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师生共评)(六)、小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2)师生互动(七)、作业章节课时练教后反思:立足于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地位,根据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及掌握的情况,从梳理知识点出发采用以习题带知识点的形式 . 1.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 这一堂课我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自己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学生不但能用一般式 , 顶点式解决问题 , 还能深层挖掘,巧妙地用两根式解决问题 , 可见学生的潜力无穷 .2.本课遵循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学生的“主体”教学思想,运用助思,助学,助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动了师生交流的“匣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师生间的双向活动3、在如何备复习课,准确把握一个单元及一节课的重点及突破难点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巧妙驾驭课堂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如何与他人相处方面有了更好的认识,踏踏实实地做人。

总之,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撞出智慧,在反思中调整思路,在坚持中取得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