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下册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2 平行线的判定(2)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2 平行线的判定(2)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
难点
会正确的书 写简单的推理过程是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回顾
知识目标
图片
B
G
拓展知识
3分钟
自制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D
E
建立表象
10分钟
自制
巩固
过程与方法
图片
F
I
帮助理 解
8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过程与
方法
经历例题的分析过程,从中 体会转化的思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用数学”,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美”,促使其乐于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应用.
四.归纳小结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结合例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解决与平行线的判 定有关的问题的思路吗?
五、作业
A组:习题5. 2第6、10、12题;
B组:6、7、10题。
检查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
掌握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 学会正确书写。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1)(2)
(师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及方法,教师板书,规范解题格式。然后由同桌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注意:本例也是一个有用的结论。
例2如图,点B在DC上,BE平分∠ABD,∠DBE=∠A,则BE∥AC,请说明理由。
分析:由BE平分∠ABD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联系∠DBE=∠A,我们又可以知道什么?由此能得出BE∥AC吗?为什么?
此资源为word格式,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让智慧点亮人生,用爱心播种未来。感谢您的选用。
二、例题
问题3:
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解:这两条直线平行。
∵b⊥ac⊥a(已知)
∴∠1=∠2=90°(垂直的定义)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说明b∥c吗?
方法一 :如图(1),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方法二:如图(2),利用“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问题1.我们学习过哪些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解:∵BE平分∠ABD
∴∠ABE=∠DBE(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DBE=∠A
∴∠ABE=∠A(等量代换)
∴BE∥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注意:用符号语言书写证明过程时,要步步有据。
三、课堂练习
练习1:课本第14页练 习2、3
练习2:如图,∠1=∠ 2=105°,试说明直线AB,CD平行?.
(学生独立完成,抽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集中点 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学生回忆,抽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问题2.结合图形回答问题:(问题见课件)
平行线的判定
课题
5.2.2平行线的判定(2)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 些简单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