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年画PPT课件
杨家埠木版年画
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 人工彩绘传千载,齐肩杨柳并潍坊。
四川绵竹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
历史文化名城——绵竹,古有“西蜀”名邑、益州“重 辅”、“洞天福地”、“小成都”之美称,今有“年画之 乡”、“名酒之乡”之佳誉。因特产绵竹,汉初建县即以 “绵竹”为县名。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 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由于多以木版印 出轮廓而后填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
粗
活
:
1.
水墨:讲究笔墨烘染和淡雅的色调
常 形 , 力 求 设 色 单 纯
2 .
3. 掭水脚:即寥寥几笔大写意,是绵竹年画的特色 绘法
绵竹年画的一些特点及调查
根据我们的采访调查,绵竹年画源于明代,盛于清 代。据绵竹县志记载,清代嘉庆年间,绵竹年画已 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专业的作坊就有三百多家, 专门的从业人员有一千多名,当时仅门画一年就要 生产几千万对。这些年画除了销售到四川、云贵, 以及西南、西北或自治区以外,还远销东南亚一些 国家。 和全国四大家的其他三家年画:天津的杨柳青、山 东维坊年画、苏州的桃花坞年画相比,绵竹年画最 大的特点是以手绘见长。因为桃花坞年画、维坊年 画他们全是用套印,印了墨线版以后,再用色版印。 绵竹年画开始时用墨线版,以后全部手工彩绘完成, 所以民间艺人可以自由发挥,有很强的随意性,也 能体现艺人的个性,所以它的艺术特点非常明显。
绵竹年画色彩鲜艳明快
年画艺人在他们的作品使用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近 似兰原色)、猩红、草绿、金黄……但是在强烈的对比中, 也讲究适意和和谐。他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二门子 灰”、或金、银、黑、白等线、面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 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
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她一黑 (指黑线版)二白(指人物手 脸底色及靴底作白)三金黄 (指衣冠及道具的橙黄色)五 颜六色穿衣裳(指洋红、桃红、 黄丹、佛青、品蓝、品绿等)。
感谢您救援 祝福您平安》,2009年,五 一二地震周年之际作,绵竹年画博物馆。 2010 年 10 月 16 日,济南首届中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博览会参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绵竹木版年画, 2010 年 10 月16 日, 济南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 览会参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绵竹木版年画, 2010 年 10 月 16 日, 济南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 会参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
:
明展明挂:为绘工精细富丽的一种 勾 金 : 笔 蘸 金 粉 或 银 粉 勾 出 图 案
3. 花金:是彩绘后的再加工,用木制花型戳子,拓 上金或银色花纹,现所见花戳子约三十几种,分服饰花、 帽 花 、 衣 角 花 、 袖 口 花 4. 印金:印过墨线和彩绘后,再用原印版复印一遍 胶水(脸手除外),然后撒上金粉或银粉,扫净余粉后即显 出 金 线 或 银 线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
兴于明代
盛于清代 民国时期因农村经济破产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大 影响了民众对年画的购买力,加上绵竹县豪霸横行,土 匪啸聚,大小纸厂被洗劫或烧毁,年画作坊纷纷倒闭。 昔年誉满中外的绵竹年画已是“丹青零落不成妍”的衰 败景象。 由于新中国的诞生又获得了新生。并从被视为不登大雅 之堂的俗物而进入人民艺术之宫。经政府抢救扶持的绵 竹年画又添“新章”。 绵竹年画,1963年曾赴成都、北京举办了观摩展览,博 得首都文化界和美术家们的高度赞扬。诗人郭沫若也即 兴赋诗一首。此后,绵竹年画艺术在推陈出新、继往开 来 的 基 础 上 迈 也 了 新 的 步 伐 ,
另外,绵竹年画还有一种叫拓片,内容都是名人字 画。这个拓片是全国其他的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 经过刻版师的刻版再创造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派。 绵竹年画里有一种独特的画叫填水脚。过去年 画作坊雇佣了很多彩绘艺人画画,到了腊月二十九 整个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看到颜色杯里 还剩了一些颜料,把它洗掉了很可惜,于是艺人用 指头把剩下的颜色填上去,剩了什么颜色就填什么 颜色,所以他画的时候就不受线条的约束,不受颜 色的约束,而且为了赶时间他画得很快,一挥而就 把他全年的工夫寥寥几笔就画上去了。所以更准确 地说,它更像一种写意的门画,这是绵竹年画最具 代表性的一种画法。
绵
竹
年
画
线
条
古
拙
流
畅
线条是绵竹木版年画造型及构图的基本手段,形 因线而立,神因线而传。绵竹年画画师在长期的 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以线造型的艺术规律。 绵竹年画艺人有画诀曰"流水褶子(指线条)要活 套,铁线褶子要挺直。"这一曲一伸的变化是绵竹 年画用线的动感和静感的艺术处理,它给整个画 面 赋 予 韵 律 感 和 节 奏 感 。
绵竹年画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受到巴蜀文化的 影响,吸收了川剧的营养和四川人民的生活习惯。 比如四川人爱吃辣椒火锅,所以绵竹年画也反映 出火辣辣的味道,它的颜色特别鲜艳夺目,保持 了四川浓郁的巴蜀特色,这就是绵竹年画的显著 特征,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 这一张张年画,就像一张张相片一样,艺人 们用勤劳的双手,纯朴的笔绘,静静地书写出来, 给人们留住了岁月,留住了回忆,也记录了今天 的幸福,这就是年画艺术的永恒之美
连 年 有 余
杨家埠年画
潍县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 民间版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 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杨家埠村在 潍坊市东北15公里处,由于盛产木版年画而远近闻名。杨 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 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年画之一。
绵竹年画过去用的纸张是一种专门粉纸,粉纸是 用竹子造的一种纸,纸的面上再用一种特殊制成 的白泥刷在上面。然后在上面印线、添色,所以 它特别鲜艳。绵竹年画色彩鲜艳,绘制多是采用 天然颜料,靠彩绘艺人自己调配,如用苏木制成 红色,用烟墨制黑色,取蓝靛提蓝,捣槐花籽做 成黄色,这些颜色因制作方法不同,色彩个性张 扬,有黄丹、裙青、桃红、品绿等五颜六色,自 然的颜色经久不退色,被称为绵竹年画的“大 色”。
馆三 藏猴 )
烫 猪
( 绵 竹 年 画 博 物
双 美 图
( 绵 竹 年 画 博 物 馆 藏 )
藏老 )鼠
娶 亲
( 绵 竹 年 画 博 物 馆
艺术特色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 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 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 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 活泼的效果。
题材内容
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 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等等。 形式丰富多彩 ,有门画、斗方、横推、中堂、条屏、单条、 木版拓片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添了册页、扇面、贺年 卡、挂历、台历、手卷、广告年画等新形式。
黄瑞鹄《迎春图》
黄瑞鹄 《迎春图》局部
绵
竹
年
画
绘
画
性
强
在绘制风格上,她既承传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 继承了唐代之后雕版印刷年画的风格。绵竹年画和中国其它年画 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 全靠人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 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 是绵竹年画区别于其它诸家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正是绵竹年 画的绝妙之处。
研究性成果
年画资料
木版年画资料
制作:704班 卢双玉
中国民间年画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每值岁末,城乡家 家户户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等,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 氛。这种习俗在中国农村至今流行。在中国历史上,四川 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 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绵
竹
年
画
内
容
广
泛
形
式
多
样
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 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等等。
形式丰富多彩 ,有门画、斗方、横推、中堂、条屏、单条、 木版拓片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添了册页、扇面、贺年 卡、挂历、台历、手卷、广告年画等新形式。
制作工艺
细 1. 2 .
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是其中之一。桃花坞位于江苏省 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 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 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 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 满,色彩绚丽,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这 幅传统的麒麟送子图就表现出桃花坞年画精细秀 雅的典型艺术风格和工艺特色。
麒 麟 送 子 图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杨柳青的木版年 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 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也 都绘制年画。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 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 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 胖娃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艳丽, 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极富装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