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白酒业的发展形势十分喜人具体表在:1、湖北白酒总产量已跃居全国第6位,有两个重点企业进入全国白酒10强。
2007年,我省白酒总产量20.78万千升,位居全国第6位.,从今年的发展形势来看,位次有可能继续前移。
按照销售收入排序,2007年,稻花香、枝江位列全国白酒10强,分别位于第6位和第7位。
今年1——5月,稻花香上升到全国第4位,枝江位列第8位。
湖北酒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产品结构调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有4个企业的利税总额突破亿元。
仅今年一季度,主要白酒企业的利税就达到了1.37亿元,同比有较大的增幅。
白酒骨干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中高档产品,档次提高,价格上涨。
出厂价格40元/瓶的产品销量占到了总量的20%以上。
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销量的增长幅度。
3、鄂酒在全国的影响力得到提升。
枝江、稻花香、白云边、劲酒、黄鹤楼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鄂酒在全国各地市场的销量大幅攀升;枝江、稻花香、白云边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全国白酒10强,湖北占有两席;鄂酒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国白酒的平均增长幅度,位次前移。
4、鄂酒的品牌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各骨干企业纷纷挖掘自己品牌的文化价值,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广泛传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5、科研实力增强,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几个骨干企业纷纷投入巨资,组建自己的技术中心,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合作,围绕自己的核心技术深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的已经形成了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
从几次全省产品质量抽查来看,我省白酒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特色和个性更加突出,新香型的研究也有了突破。
我省白酒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梯队结构合理,全国白酒专家,全国酿酒大师,全国评酒委员的总数,博士、硕士生、大学生的数量在全国是靠前的。
这是我省白酒发展的人才保证。
6、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各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我省白酒企业基本实行了民营化,在全省三项竞赛活动的推动下,纷纷投入巨资广大再生产,总投入超过了10亿元。
增强了我省白酒发展的后劲。
从骨干企业的“十一五”规划来看,都有自己的大手笔。
7、湖北的代表性香型——浓酱兼香型白酒的发展速度加快。
从全国来看,2007年,兼香型同比增长了40.53%,高于浓香30个百分点。
从我省情况来看,有6个厂家在生产浓酱兼香型白酒,产量增幅高于全国水平。
我省已经成为了浓酱兼香型白酒生产大省。
8、通过调整和改造,一批企业重现发展生机。
黄鹤楼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黄山头已全面恢复生产和销售,新产品已隆重上市,宣传力度较大,今年有望突破5000万元的销售收入;石花大曲发展势头强劲;关公坊后来居上。
他们为湖北白酒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9、湖北白酒业呈现出非常和谐的发展局面。
企业间的关系融洽,竞争有序,相互协作,顾全大局。
小企业得到了大企业的支持,龙头企业承担了推动湖北酒业发展的重任。
10、我省振兴酒的举措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外省纷纷向我们取经。
协会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服务质量提高,在推动技术交流,技术协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湖北酒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1、白酒总量仍然偏小,在全国有影响的核心企业不多。
从总产量来看,我们只有四川的24%,山东的25%,河南的49.2%,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目前我省白酒企业还没有一家过20亿元的,在全国的份量不够,话语权太小。
2、高档产品的比例太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品不多。
类似于“1573”、“水井坊”、“洋河蓝色经典”的产品还没有出现。
3、科研水平、技术开发能力与先进省份比较有明显的差距。
四川、江苏不仅有国家级、省级的科研单位,专门从事白酒的研究,而且企业的研发能力也十分强大,他们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投入大,成果多,技术进步对白酒发展的贡献大。
单从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的数量来看,湖北的排位比较靠后。
4、鄂酒板块的概念没有形成,鄂酒板块的个性特色不鲜明。
以川酒、黔酒、苏酒等为代表的白酒板块已是客观存在,它对推动白酒板块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而我们对鄂酒的研究和推广是不够的。
5、一金一银的消失以及黄鹤楼的发展滞后,使鄂酒丧失了发展的大好机遇。
金奖园林青、银奖西陵特曲已退出了白酒舞台,金奖黄鹤楼没有抓住机遇做大做强。
湖北的名优酒本来就不多,现在显得更加势单力薄。
6、白酒、露酒企业上市工作进展缓慢。
应该说湖北酒业的资本经营能力是比较差的,湖北酒业的发展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虽然稳妥,但不可能超常发展。
7、企业改制后的税负明显加重。
我分别走访了几个骨干企业,改制后入库税收大幅增加,有的企业入库税收由改制前的10%上升到20%。
省里出台的支持白酒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不够。
8、多数企业在省外市场的表现不佳。
三、对加快湖北酒业发展的几点建议1、湖北酒业总体发展思路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减少污染,保障安全。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鼓励优势企业提高生产的集中度,加快名优白酒的发展,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企业。
制订有利于白酒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白酒企业向“优质、安全、低消耗、可循环”的方向发展。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
白酒产品应坚持“绿色化、个性化、系列化、节约化”的发展方向。
坚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促进白酒工业做大做强。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加大监管力度,依法维护生产经营秩序。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监督管理体系。
合理赋税,公平竞争。
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重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引导白酒企业进军全国市场,实现由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的跨越。
2、加强鄂酒板块的建设刻不容缓。
我们要借鉴其它白酒板块的发展经验,把鄂酒的旗帜树起来。
⑴组织力量研究鄂酒板块的理论创新。
⑵提炼鄂酒板块的核心价值。
⑶研究总结鄂酒板块的个性特色。
⑷召开多个层次的研讨会,研究讨论鄂酒板块的形成和发展。
⑸制定鄂酒板块的发展战略。
⑹积极探索鄂酒板块新的组织方式。
3、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要把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白酒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要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和鼓励行业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增加对白酒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
特别是骨干企业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要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制订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落实资金,培训人才。
要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智力资源,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
共同开展白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速建设白酒创新体系,增强白酒行业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
使白酒这个古老的产品焕发新的青春,增添新的活力。
从而全面提升白酒行业的竞争能力。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白酒事业的发展要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科研技术人才。
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企业家队伍。
要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建立一批白酒科研高级人才的培训基地。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人才。
有条件的骨干企业要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吸引高层人才到企业开展科学研究。
鼓励企业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
倡导白酒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
行业协会要树立一批学术带头人。
全行业要为人才的茁壮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
4、继续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中高档产品的比例,增强产品的盈利能力。
要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成长的根基,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们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同,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提高产品质量,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市场,赢得用户的信任,从而战胜竞争对手。
5、白酒企业要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说起来虚无飘渺,但它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思维准则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作为企业实践的结果,又影响企业未来的实践。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将会产生独立于人、大于人的力量。
一个现代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我们的企业之所以难以长大,正是缺乏这种文化的创造和积累。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形象和精神。
企业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是靠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的。
我们企业展示在公众面前的一切,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领导风范、员工素质、企业声誉、厂容厂貌、社会责任感等等,无不渗透企业文化,而这些恰恰是企业形象的具体体现。
良好的企业形象,本身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和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因此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6、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提高生产的集中度。
白酒骨干企业是行业的中流砥柱,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这些骨干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市场等多方面具备了发展的优势。
要扶持他们把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等多种方式,在同行业内实行联合,不断提高生产的集中度,通过生产的集约化,实现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要帮助优势企业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研究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确立发展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配置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要在资金、人才、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引导和鼓励名优白酒企业进行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
总结和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在行业内形成争先恐后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7、加强品牌宣传,提升产品形象。
湖北白酒的品牌宣传近几年有了极大的进步,在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都有湖北白酒的风采,湖北白酒露酒走向全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协会能不能在整合资源,开通新的媒体等方面做一些尝试呢?同时白酒企业8、抢抓机遇,迅速完成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工程,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几个骨干白酒露酒企业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技术改造,投入规模较大,一旦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湖北酒业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一定要加快建设进度,尽快投产效益。
抓住白酒市场发展的大好机遇,把企业的实力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