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师爱充满智慧用智慧传递温馨

让师爱充满智慧用智慧传递温馨

让师爱充满智慧
——“温馨教室”建设活动介绍
一、活动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的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教育必须要在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特点和学生成长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从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出发,研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建设温馨”教室作为“人生指导工程”的重点实施项目之一。

针对教育教学现状中突出的问题:教学负担的加重、学生厌学情绪的增长和教学矛盾的突显。

07年以来,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理念宣传、活动设计、促进反思等途径和方法,为努力建设平等、公正、真诚、互助的班级人际环境;勤勉、笃学、活泼、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自信、自尊、平和、乐观的自身心理环境;安全、舒心、美观、宜人的教室物质环境。

以县级立项课题《中小学“温馨教室”建设实践研究》
为引领,以“温馨教室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温馨教室”建设系列活动主要分两个阶段三个系列:
二、活动内容和概况:
÷
三、活动特点和体会:
1、分层进行导引全员参与。

这次活动在组织上,分层进行、分片联动是一大特色和亮点。

分层设计的本意就是提供教师全员参与的时空,分片联动的初衷是为教师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全体教师在学校和片级组织的活动中学习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亮出自己的爱心奉献和智慧故事,让大家在分享中感动彼此的师爱、感悟彼此的教育智慧。

2、理念宣传影响行为渐进。

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种理念支撑、用故事诠释理念,让教师爱听易学。

如:面对跳不过山羊,希望老师用微笑鼓励自己的学生小张,王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恐惧和需要,变责怪为鼓励,变严肃为微笑,让学生获得鼓励与自信,终于跳过了山羊。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师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教育行为。

3、爱心、奉献诠释教育精神。

从教师演讲和撰写的温馨故事的内容来看,每一个故事里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切关爱和默默奉献,让每个当事学生沐浴着如春风般温馨的精神关怀:面对患有自闭症被父母几乎抛弃的学生,小陈老师执着地爱着,精心呵护着,给予的师爱和母爱让其奶奶感动,让其父母感悟,让孩子走出阴影,让学生习得关爱。

面对身患肢残的新生,年轻的班主任小樊带领班干部一起家访,让他感受到来自新集体的关怀,学校打破常规特意安排的班级教室位置、班主任智慧给予的适切岗位要求和生活细节的关照,让小诗不失自尊,渐渐走出自卑,赢得阳光般的高中生活。

面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诸多问题,一个个温馨故事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给予的不仅仅是关爱,更有充分的理解和理性宽容,让他们同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们奉献的一个个爱的温馨故事不正是他们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精神家园的一个个缩影,一个个爱的温馨故事诠释的不正是今天的教
育尤其要创导的人文精神吗!
4、智慧、引领彰显教育技能。

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现象,并由此生出的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常常使教育一线的老师身心疲惫。

因此,教育需要爱心更需要智慧。

上课前走进教室,面对一个个由于好奇而峰拥在风琴边模玩的孩子们和混乱的琴声,音乐老师小杨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板起脸即刻宣布不准什么,不准什么,而是让学生排着队在风琴上弹几下,以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融洽了课堂氛围,更保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听到学生给自己起绰号,习惯于思考的“老严老师”心平气和地用讲故事的方法,在集体教育、风趣对话中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绰号与雅号,什么是自尊与他尊,在嬉笑与诙谐中让学生心悦诚服、自觉纠偏。

5、叙事故事促进教育反思
温馨叙事故事撰写和演讲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思考、筛选自己曾经的教育行为提出了要求、也为教师们用不同的视角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提供了平台和可能。

6、优秀团队创建,凝聚教育合力。

温馨教室建设,需要学生和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一节课温馨了,教室才能温馨,只有师生的良性互动才能构建温馨家园,优秀团队创建活动,旨在引导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温馨教室的建设,在于凝聚教育的合力。

四、活动的亮点:
1、活动设计和开展分层进行、形成系列,提供全员参与的时空和层次,有序落实,层层推进。

2、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首先是理念宣传上的服务,其次是提供不同层级的交流平台的服务。

提供榜样经验服务。

3、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挖掘一线的经验,诠释最新的理念、提炼和辐射可操作的技能。

4、以课题为引领,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和有序的时间探索,具有一定的学术性。

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一月八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