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单选题某科研小组对我国某海岛(见图甲)进行了考察,并观测绘制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图乙)。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舟山群岛B.台湾岛中部C.钓鱼岛D.南沙群岛2.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北方的时间大约是(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1.D2.A [解析]第1题,读图乙可知,该地一年中约有1/4的时间正午太阳位于北面的天空,故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且离北回归线有一定距离,D项符合。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一年中约有1/4的时间(3个月)正午太阳位于北面的天空,A项正确。

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

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120°E、23°26'SB.120°E、23°26'NC.60°W、23°26'SD.60°W、23°26'N3.D4.C [解析]第3题,根据0°经线和120°E经线的分布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知该半球为南半球;根据AC为昏线确定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最后确定日期。

第4题,结合上题解析,知此日为冬至,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根据图中120°E的地方时(0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一直有着微小的变化。

据此回答5~6题。

5.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则6月22日前后地球上( )A.极昼和极夜最低纬度的距离会缩小4'B.温带范围会扩大4'C.热带范围保持不变D.极昼、极夜的范围会向高纬缩小6.若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0°,则下列地理现象不会消失的是( )A.四季更替B.回归年C.极昼极夜D.太阳日5.A6.D [解析]第5题,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由66°34'变为66°32',则南北极圈度数也由南北纬66°34'变为南北纬66°32',极昼、极夜的范围向低纬扩展,南北极圈的距离缩小4'。

寒带的范围扩大,热带的范围也扩大。

南、北温带的范围各缩小4',合计缩小8'。

第6题,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全球终年昼夜平分,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无四季更替和回归年。

太阳日的存在与黄赤交角无关。

图甲为某时刻在月面上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图,图乙为当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图。

读图,完成7~8题。

甲乙7.图甲中可见的地球部分此时处于( )A.正午或接近正午B.子夜或接近子夜C.日落或接近日落D.日出或接近日出8.图甲时刻月球处于图乙中的( )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7.C 8.A [解析] 结合图甲信息知,从月球上看地球的东面为夜半球,西面为昼半球且昼半球面积较小。

根据图乙信息可知,在图乙中的a位置可看到这一现象。

此时图甲中地球可见部分正处于由昼向夜转化的时候,即处于日落或接近日落时间。

沧州市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分别于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9~10题。

9.旗杆影长的变化可以反映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下列排序符合该运动规律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丙→乙→丁→甲D.丁→甲→丙→乙10.一年中正午时刻,学校旗杆影子位于旗杆( )A.正北B.正南C.西南D.西北9.B 10.A [解析] 第9题,从图中的影长可以判断出,甲为冬至日,丁为夏至日,乙、丙为春、秋分日。

如果排序符合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规律,则一定不会出现乙、丙相邻的情况。

第10题,此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时刻太阳始终位于旗杆正南方,旗杆影子应该位于正北方。

图示意冬至前后北京时间16:15左右,落日的余晖将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十七个孔洞照亮,呈现出壮丽的“金光穿孔”景观。

读图,回答11~13题。

11.该桥的走向为 (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12.出现“金光穿孔”景观的当地时间是 ( )A.3:59左右B.3:31左右C.15:59左右D.16:31左右13.照片拍摄时,地球的光照图最接近图K5A-6中的(实线为晨线,虚线为昏线)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D 12.C 13.D [解析] 第11题,冬至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夜地区除外);出现“金光穿孔”现象,也就是桥孔洞的方向与日落的方向一致,而桥梁的走向与日落方向垂直,为西北—东南走向。

第12题,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而北京位于116°E,北京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当北京时间为16:15左右的时候,北京的地方时为15:59左右。

第13题,根据图示海陆轮廓可知,①③示意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结合地球的顺时针自转方向,③正确;而且此时北京处于昏线附近,正好为日落现象。

②④示意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结合地球逆时针自转方向,②正确;②中北京位于昏线附近,符合题意。

图中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

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B.23°26'C.30°D.66°34'15.地球公转经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14.B 15.A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以看出,PQ连线在黄道平面上,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相同,即23°26'。

第15题,地球公转经过P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

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

读图,回答16~17题。

16.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5B-5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17.在图5B-6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A.甲B.乙C.丙D.丁16.A 17.D [解析] 第16题,由图可知,此日(接近)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地区,甲地离赤道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第17题,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周日视运动。

甲、乙两地是上午,太阳位于其东方天空。

丙地接近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

丁地已经是下午,太阳位于西南天空。

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9.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琼B.新C.苏D.赣18.D 19.B [解析] 第18题,二分日,全球的日出方向均为正东方向,日落方向均为正西方向;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回归线,太阳视运动轨迹随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变为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回归线,太阳视运动轨迹随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变为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

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为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所以D正确。

第19题,读图可知,二分日该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0°。

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得,该地纬度约为40°N。

并且根据太阳视运动轨迹可知,该地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较大。

所以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新疆。

B项正确。

二、综合题20.图甲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图乙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判断当地球运动到图甲中A、B、C、D标注的位置时我国的节气。

(2)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C的天数是186天,从C到A的天数是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说出图甲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图乙的移动过程及此期间海口市(约20°N)白昼长短的变化特点。

(4)说出图乙中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的时段。

[答案] (1)分别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地球公转从A到C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公转从C到A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3)d。

变长。

(4)a、b段。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地球公转方向和地轴的倾斜方向可知A、B、C、D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第(2)题,地球公转从A到C的天数与从C到A的天数不同与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变化有关。

第(3)题,地球公转从A到B即从春分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海口市白昼变长。

第(4)题,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的时段即从夏至到冬至。

21.图为某日观测到的90°W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落地方时刻(图中虚线为极圈)。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写出该经线与60°N纬线交点处日落时,与我国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

(3)据图计算或判断该日图中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③地昼长和①地日出时间。

(4)试简述图示纬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值出现时间。

[答案] (1)23°26'N。

(2)60°W向东至180°。

(3)②地正午太阳高度:73°26'。

③地昼长:20小时。

①地日出时间:6时。

(4)23°26'N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冬至日达全年最小值;23°26'N至赤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第(2)题,结合题干信息,此时90°W的地方时为22时,0时经线为60°W,据此写出与我国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

第(3)题,太阳直射23°26'N,②地位于40°N,据此可计算出②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③地日落时间为22时,下午长达10个小时,据此可计算其昼长;①地位于赤道,据此知其日出时间。

第(4)题,读图知,图示范围为由赤道至北极点之间,据此进行描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