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新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力求达到高效课堂。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全课教育主题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单元主题的升华。

也为初三学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好铺垫。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作贡献”两个层次展开。

三、学情分析: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初二学生分辨是非、关爱社会的责任感普遍增强,但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要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情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作贡献。

【能力】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行为的特点及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六、教学策略与思路【教学目标实施措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创设多种情境,采用讨论、交流展示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探究互动—收获平台—达标测评—拓展提升—布置作业七、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仔细预习课本、搜集谦让的小故事及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锋》的故事,感受一下雷锋叔叔带给我们的温暖。

播放视频《雷锋》片段并提问:1、视频中雷锋叔叔的哪些行为令你感动?2、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活动】学生欣赏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雷锋的这些行为都是对社会和他人有利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作亲社会行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么我们社会生活中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让社会更加美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养成亲社会行为(板书)【设计意图】运用视频片段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明确目标【师生活动】师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生朗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全体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

【环节三】探究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雷锋式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十佳少年崔若凡的生活。

探究活动一 ----学会谦让【教师活动】教师课件展示崔若凡事迹一:崔若凡,李鹊镇黄丘中学学生。

他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为人谦逊,礼貌待人。

在班里经常先人后己,他甚至把本属于自己的“市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让给了学习委员。

小小年纪,就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成为同学中的名人,校园里的风景线。

你认为在崔若凡身上体现了哪种美德?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或者小故事吗?【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教师板书:学会谦让课件补充(六尺巷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让座、排队买饭等)。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谦让,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结合上面的故事和事例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提倡谦让?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谦让?【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21,小组讨论交流,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质疑评判。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归纳,课件展示答案并讲述: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在社会生活中谦让并不是无原则的,谦让应有一定的限度,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时要敢于说不,敢于抗争。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反思自我】日常生活中你在谦让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以后打算怎么做?【学生活动】结合自身实际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与你共勉】谦让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对他人的尊重【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材料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掌握谦让的意义和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探究活动二-----学会分享【教师活动】生活中不仅需要谦让,还需要分享。

让我们继续走近崔若凡事迹二(课件展示)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是崔若凡上课时的突出表现。

对于后进同学,他更是热心帮助,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难题、将自己总结的好学习方法讲给同学听,经常把自己认为对学习大有帮助的学习资料推荐给同学。

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同学的成绩得到了提高,他自己也收获了很多。

【教师活动】崔如凡的这种行为是怎样的一种行为?【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分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和别人分享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的生活中有过哪些分享呢?与他人分享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归纳: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自己的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

那么分享有什么社会意义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2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总结答案。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材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分享,再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分享明确分享对个人的影响及社会意义,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展示自我】你在学习中有哪些好的方法?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与你共勉】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分享的乐趣,实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

探究活动三----学会助人【教师活动】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之外,更需要像雷锋、崔若凡这样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人,让我们继续走进崔若凡事迹三(课件展示)作为班干部,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总是主动地帮助解决,对于后进同学,他更是热心帮助,他在班里成立了“帮困小组”,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同学建立“一帮一”对子,班级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并且在生活上总是谁遇到了困难他都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倡议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时,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积攒的14元钱都捐了出来。

崔若凡的什么品质感动着你?你是否有帮助别人或接受过别人帮助的经历?你当时是什么感受?【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并对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帮助他人。

请同学们看一看在下列情境中自己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人呢?并说一说填写表格后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展示)【身临其境】【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写表格并发表感想。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学生的想法,课件展示答案。

【教你一招】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注意自身的安全,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与你共勉】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的帮助收获的都是一种幸福。

【设计目的】助人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主要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掌握助人的方法。

探究活动四---我为社会做贡献【教师活动】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除了我们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外,更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崔若凡的事迹四(课件展示)崔若凡热爱劳动,在学校大扫除,他一马当先,卷起裤卷拿起拖把,在卫生死角的地方,有的同学手捂嘴,他却用手去掏那些脏东西,每次大扫除在他的带领下,就把教室及周围的环境整理得井井有条。

他经常读书看报了解国家大事,当他得知我国南方遭受雪灾,学校倡议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时,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积攒的14元钱都捐了出来。

他身边的谁遇到了困难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

材料中崔若凡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他是通过哪些方式为社会作贡献的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课件展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崔若凡事迹材料掌握怎样为社会作贡献,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走进生活】(1)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收获?(2)你知道近期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请举例说明你是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的呢?(3)请简要谈谈你对奉献的理解?【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P24—25,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与你共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环节四】收获平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在今后你打算怎么做?【设计意图】本节内容比较繁琐,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提高其整合能力。

【环节五】达标测评【我来选择】1、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①学校给八年级一班5个三好学生名额,班里推荐时,同学们都互相谦让②李洋把刚买来的数学辅导书交给同学们传阅③同学们知道刘梅因家境贫穷面临辍学时,都踊跃捐款救助④张亮的好朋友被刘平欺负了,他挺身而出,和好朋友一起揍了刘平一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八年级学生王浩脾气很好,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够做到先人后己;有时候别人无意中冒犯了他,他也一笑了之,从不计较。

由此可见,王浩()A过于软弱,不能坚持原则 B为人谦逊,善于尊重和宽容他人C缺乏竞争意识,将来无法适应社会生活 D太虚伪,这样做只是为了博得同学的赞扬3、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概括起来是争和让:“争”是争光的争,争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地位;“让”是谦让,让的是个人的名誉、地位和金钱。

在钱老的身上体现着()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③宽容他人、与人为善的高尚品质④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A.①②③B.②C.①②③④D.③④【环节六】拓展提升【关注社会积极参与】材料一:2012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也是第1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如今,雷锋精神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他们乐于奉献、勇于担当、不求回报,他们的精神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就是志愿者。

材料二:从我们身边的社区帮扶,环境保护,到近几年的雪灾、地震、奥运会、世博会,志愿者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请用几个词语概括你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

(至少三个)(2)你愿意做一名志愿者吗?请运用所学知识说出两个理由。

(3)在现实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向志愿者学习,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环节七】布置作业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以“学雷锋争做优秀学生”为主题设计一份手抄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