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结业论文
这个学期学习了证券投资学,收获颇多,现在对这个学期学到的内容作一个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如下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具体包括:一,证券投资的历史沿革起源和主要内容。
二,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资产定价理论)。
三,证券投资的主体。
四,证券投资的客体。
五,有关资本的理解。
一,证券投资的历史沿革起源和主要内容。
1,现代意义的证券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大生产,信用制度和商品经济制度不断发展的产物。
2,证券(Securities)亦称有价证券,是证明持券人具有商品所有权或表示财产所有权、收益请求权以及债权,并凭此,有权取得一定收入的各种凭证。
证券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有价证券包括商品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
商品证券是证明有领取商品的权利和证明。
货币证券是指商业上的支付工具,可以用来代替货币使用,是对货币具有索取权的一种有价凭证。
资本证券是能按期从发行者处领取收益的权益性凭证。
狭义的有价证券则指包括股票和债券两大类的资本证券。
3,证券投资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收益、风险和时间。
一般而言,投资期限越长,收益就越高,但风险也越大。
二,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资产定价理论)
资产定价理论源于马柯维茨(Harry Markowtitz)的资产组合理论的研究。
1952年,马柯
维茨在《金融杂志》上发表题为《投资组合的选择》的博士论文是现代金融学的第一个突破,他在该文中确定了最小方差资产组合集合的思想和方法,开创了对投资进行整体管理的先河,奠定了投资理论发展的基石,这一理论提出标志着现代投资分析理论的诞生。
在此后的岁月里,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利用数量化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组合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投资管理方法,并使之成为投资学的主流理论。
到了60年代初期,金融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马柯维茨的模型是如何影响证券估值,这一研究导致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产生。
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资产组合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其创立的六十年代中期起,就迅速为实业界所接受并转化为实用,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描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马柯维茨均值方差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其的假设,如,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资产无限可分,投资者可以购买股票的任何部分、投资者根据均值方差选择投资组合、投资者是厌恶风险,永不满足的、存在着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等等。
提供理论指导。
三,投资的主体。
证券投资的主体主要有三个部分,一个是,一个是机构投资者,一个是官方机构。
四,证券投资的客体。
分为股票和债券。
五,有关资本的理解。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是豺狼。
可是没有它又不行,因为资本,火车,飞机出现了。
连现在的电影娱乐产业也是靠着资本的饭碗起来的。
世界有个地方,被称为“金钱不眠之地”的华尔街,可以说是资本泛滥的网络。
世界500强的企业,有490多家在这上市,有的在这跌倒,有的在这崛起,互联网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资本的固有矛盾。
资本,本质是贪婪。
它不断汲取利益,榨干价值来控制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