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树状图计算概率说课
布置作业
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求概 率时应注意什么情况?
利用树状图或表格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某个事件发 生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较方便地求出 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当试验包含两步时,____ 法比较方便,当然,此时也可以用树状图法,当试 验在三步或三步以上时,用______法方便.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巩固导入 新课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学科模式 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说 课 流 程
课程资源开发
一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何描述数据和处理数据, 以及如何列出频数分布表和聘书分布直方图,并且能用频数来估 计概率,本节课将通过树状图和列表法来求随机事件的概率,通 过学习有利于学生以随机的观点理解社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1)只有一个元音字母(记为事件A)的结果有5个, 所以 P(A)= 5/12 (2)只有两个元音字母(记为事件B)的结果有4个, 所以 P(B)= 1/3 (3)有三个元音字母(记为事件C)的结果有1个, 所以 P(C)= 1/12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
例题学习精讲点拨
巩固训练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
例题学习精讲点拨
巩固训练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
请阅读课本P74-76,体会概率求法!
B A
B A
解决方法: 在本问题中运用了两种方法,求他们相 遇的概率. 方法1 —— 画树状图
方法2 ——列表法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
例题学习精讲点拨
巩固训练
布置作业
1.三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及表示?
①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记作 P(必然事件)=1;
②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③若A为不确定事件
记作 P(不可能事件)=0;
则 0<P(A)<1
2.等可能性事件的两个特征:
(1)出现的结果有限多个; (2)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树状图 列表法
如何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用列举法计算概率
列举所有等可能 的结果的方法
重点
难点
重 难 点 及 突 破
三 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
巩固练习
自主学习
教 学 模 式
反思总结
先学后教
降低难度
以学定教
展示点评
学生做主
原则
快乐学习
理念
亮点
模 式 解 读
四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
例题学习精讲点拨
巩固训练
课堂小结
A
B D E C H I
解: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的树形图
甲
A B
乙C
丙H I H
D
I
E H
C I H
I H
D I
E
H
I
根据树形图,可以看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12个,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A C H A C I A D H A D I A E H A E I B C H B C I B D H B D I B E H B E I
评价形式
学习过程
教 学 评 价
七 课程资源开发
教科书
校内资源
学生资源
生活经验
网络资源
校外资源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社会资源
谢谢大家!
学习内容: 用树状图计算概率(用列举法计算概率):树 状图法和列表法
用列表、画树状 图的方法 求概率 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 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感受随机的 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
用列举法列出简单随 机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
进一步认识 随机现象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课 程 目 标
二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虽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在具体操 作时,往往有漏解或重复的情况,本节重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用列举法,不重不 漏的列举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巩固训练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
BA
CA
AB BB
AC BC CC
2.
3.
4.甲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
字母A和B;乙口袋中装有3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 别写有字母C.D和E;丙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 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H和I,从3个口袋中各随机 地取出1个小球. (1)取出的3个小球上,恰好有1个,2个 和3个元音字母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2)取出的3个小球上全是辅音字母 的概率是多少?
自主探究
例题学习精讲点拨
巩固训练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本:P78习题A组1、2、3题 B组1、2、3题 探究作业:
五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6.4 用树状图计算概率
用 树 状 图 计 算 概 率
例题1
画树状图求概率 例题2
例题1 列表法求概率 例题2六 课堂评价Fra bibliotek 语鼓 言励 性
评语
定量 定性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画出树状图:
列表如下:
0 0
0 1
由上表可知,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积 共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积为0的结果有 突出重点 3种.所以P(积为0)=
突破难点
由树状图可知, 共有6种等可能的 结果,其中2种是 “同色”. 所以
P(同色)=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
例题学习精讲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