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资料

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资料

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ontents
1 2 3 4
摘要 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观 念的形成
剖析现代主义
PartONE源自1 Part摘要新现代主义是影响90年代世界建筑发展主流建筑思潮,同样对正逐步 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影响,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思 潮不仅仅受西方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现代主建筑“无限广阔的创 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以及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 传统思想的制约,因而表现出更具中国味道。
TWO Part
2 Part
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 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 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 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 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 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 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 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 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 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 都产生很大影响。 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 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 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 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THREE
Part
3 Part
现代主义建筑观念的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社会文化心理终于出现了转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欧先进资本主义各国 的绘画和雕刻方面出现种种背离传统的新浪潮。当绘画和雕刻领域已经出现新风格之后,建筑师探索新的建筑风 格就不可避免了,何况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早已为建筑风格的转变准备了物质基础。 此时旧大陆的 改革浪潮却不断推进,相应于美术界的各种新潮流,建筑界也出现了“未来派”、“主体派”、“构成主义”、 “表现主义”、“风格派”等新的建筑观点和建筑艺术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对 建筑改革发生重要影响,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威玛创办一所新型的设计学校——国立威玛建筑学 校,简称“包豪斯”,他网罗当时西欧及俄国的新潮美术家和设计家,按照新的教学计划和方式培养新型设计人 才。德国另一位著名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以及其他青年建筑师也都积极创新。在法国,勒.柯布西耶是激进的改革 派建筑师的代表。勒.柯布西耶非常重视建筑艺术,但当时他提倡的是一种机器美学。 20年代到30年代初,出现 了一批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德国的包豪斯校舍、巴黎附近的萨伏伊别墅、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巴黎瑞士学生宿舍、芬兰帕米欧疗养院、荷兰鹿特丹万勒尔烟草工厂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几座。 从30年代起,现 代主义建筑思潮和建筑风格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在德国由于希特勒政权提倡古典主义建筑,包豪斯被视 为异端而遭解散。格罗皮乌斯和密斯等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移居美国。摩天楼是20世纪美国最具特征的建筑类型。 30年代以前,多数摩天楼里采用钢框架结构,但外表仍以砖石墙面和传统装饰雕刻装扮起来。第二次大战结束后, 摩天楼的体形趋于整齐简单,墙面改用工厂预制的轻质幕墙,材料有玻璃、不锈钢、铝等等。传统的砖石建筑的 厚、重、粗、实的外貌被轻、光、透、薄的幕墙的新装束所替代。其中著名的有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利华大楼、 西格拉姆大厦、纽约世界贸易中心(2001年9月11日被恐怖分子所毁灭)以及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后两座建筑都是 110层,至今仍是世界上层数最多的摩天楼。
$
Part FOUR
4 Part
剖析现代主义
(1)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 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 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2)简洁的处理 手法和纯净的体形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 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 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 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比如1975年,安藤忠雄以“住吉的长屋” 一举成名。为了在大阪旧区拥挤杂乱的环境中创造出既保证私密又能够接触大自然的居住空间,他 采用了完全封闭的混凝土“盒子”,盒子内安装了一个占地三分之一的被安藤称为“光庭”的采光天井。 在住吉的长屋中,安藤在日本传统町家中找出原型,继承了庭院式建筑空间形式,然而却用现代的 建筑材料混凝土墙强调了建筑的封闭性,取代了木梁柱,不但用西方现代建筑广泛使用的混凝土创 造出与日本传统建筑数寄屋相类的空间,而且还赋予混凝土以素雅、洗练、质朴的东方禅意美感。 安藤使建筑没有华贵的材料和精巧的装饰仍然显得那么耐人寻味。 在中国,山本理显设计的建外 SOHO,用一种简洁的美感与安藤忠雄的气韵一脉相连。 为了寻求一种能体现新世界恰当风格、 以新观念取代旧形式的建筑风格,并且使建筑与环境彻底地融为一体,而非破坏环境,流水别墅在 设计时并未单独设计房子本身,“而是连同周围的参天林木一并考虑了进去,”达到了丰富的“借景” 效果。在长城脚下的公社、庐师山庄等现代主义风格的原创别墅身上,我们看到了本土建筑师对现 代主义与中国传统精神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