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与美学培训教材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与美学培训教材


3 风格派是1717年由荷兰青年艺术家组成造型艺术团体,艺术 上追求几何形像的组合和构图(蒙德里安)
构成主义风格特征
建筑的形成必须反 映出构筑手段---谋 求造型艺术成为纯 时空的构成体,使 雕刻、绘画均失其 特性,用实体代替 幻觉,构成既是雕 刻、又是建筑的造 型。
强调形式构成受实
用功能与构造的制
黑格尔建筑美学的贡献和启发主要在于考察艺术史的历史树学高度及 其闪烁的辩证思想的光辉,黑格尔美学的终极目的虽然在于论证理念 或绝对精神自己实现自己并又回复到自己的发展过程,但对包括建筑 在内的各种具体艺术的研究是深刻的,指出了建筑的些特征,看到了 艺术发展的些规律。尽管黑格尔的出发点和前提是错误的,但整个西 方艺术理论可以说到了他那里才有了完整的体系。

约,把功能素视
三 国
作建筑创作的根本

依据



里特维德是将风格派艺术从平面延伸到 立体空间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红蓝椅》 在形式上是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相 间》的立体化翻译
蒙 德 里 安 绘 画
乌 得 勒 支 住 宅
包 豪 斯 校 舍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 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虽然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来说是一种冲击、一种进步, 但包豪斯的某些思想、观念对现代工业设计和技术美学仍然有启迪作 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设计道路的方向的选择是有帮助的。 它的原则和概念对一切工业设计都是有影响作用的。对这些建筑观点 ,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 称为“现代主义”。
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建筑历来被视为一门艺术 ,与雕刻、音乐、绘画相提并论。因此探论建筑与其他艺术之问的关 系便成了西方美学研究的市要内容之一。比黑格尔略旱的许莱格尔、 歌德、谢林等人的比喻“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至今人们还耳熟能详 对此,黑格尔曾经明确指出:“弗列德甩希•许莱格尔曾经把建筑比 作冻结的音乐,实际上这两种艺术都要靠各种比例关系的和谐。
包豪斯校舍就是运用现代建筑的理念建设的第一所传授现代艺术观念 的学校。包豪斯校舍校舍的建设采用的是现代建筑的手法,它注重功 能性,采取不规则的平面构图方式,根据功能需要灵活的布局。
并且充分显示了现代建筑钢筋混凝土材料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建 筑外部反映内部的功能主义,而非由外至内的形式主义。达到了实用 、美观、大方、坚固的现代建筑宗旨,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当代建筑流派
1 现代主义 2 构成主义 3 风格派 4 功能主义 5 国际式建筑 6 有机建筑 7 密斯风格 8 未来派建筑 9 粗野主义 10 象征主义 11 典雅主义 12 晚期现代主义 13后现代主义 14 解构主义 15 新古典主义 16 新理性主义 17新地方主义 18 新现代主义 19 高技派 20 新陈代谢派 21 白色派
宾 西 法 尼 亚 大 学 理 查 德 医 学 研 究 大 楼
国际式建筑
1 以技术代替艺术,认为美即功能,把使用者抽象为生理或物 理意义上的人,以精确的象外科手术式的精密手法对待建筑中 的功能问题。忽视不同文化地域人的精神审美要求。导致国际 式泛滥,被称为方盒子建筑。
功能主义
1 功能主义建筑是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的建筑流 派十九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宣扬“形式 随从功能”的口号.认为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必须反映建筑 形式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
2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如勒·柯布西耶等都强调满足功能要 求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功能主义者颂扬机器美学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与美学
人类对建筑的审美活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无论中西,莫不如此 。古希腊罗马建筑十分推崇人体美,讲究度量及秩序和谐,充分反映 了时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古希腊罗马建筑的“五柱式”就是明 证。我国早在先秦时期的周代,就有诗人赞美那舒展的屋顶:“如鸟 斯革,如晕斯飞”。但是,对建筑进行专门的美学研究,则是1750年 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诞生以后的事情。
现代主义建筑 构成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
1 产生于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由雕刻艺术家马里维奇和贾 波、佩夫斯纳两兄弟1920年提出。他们把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 的机械艺术结合起来发展为构成主义。
2 只有通过理性和科学才能达到纯粹的真实。用最简单的元素 (直线、原色和单纯的几何形体)反映结构清晰、秩序井然的世 界
注重于艺术的形式分析是西方艺术和美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和一贯传 统,这一传统在黑格尔生活的时代依然影响到艺术和美学研究。黑格 尔认为艺术是普遍理念和个别感性形象对立统一的精神活动,艺术发 展所经历的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不同阶段也就是艺术理念与 艺术形式之间关系的三种不同表现:即形式大于理念,形式与理念的 和谐、形式小于理念。浪漫型艺术(如音乐、诗歌)是艺术发展的顶 峰,艺术从此就要衰落,艺术精神就要脱离艺术发展到宗教和哲学上 去,从而得出了艺术消亡的错误结论。
黑格尔通过将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相比较,认为建筑作为艺术的起源 ,以及包括建筑美在内的建筑艺术的全部意义,最为重要的在于找到 建筑本身的自有意义,这就是自在自为的理念或绝对精神,这“是打 开建筑的多种多样的结构秘密的唯一一把钥匙,也是贯穿到迷径似的 建筑形式中的一条线索”。由于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的“分别在于这 种艺术作为建筑并不创造出本身就具有精神性和主体性的意义,本身 也不就能完全表现出这种精神意义的形象,而是创造出一种外在形状 只能以象征方式去暗示意义的作品。所以这种建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 在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的象征性艺术。”
国外关于建筑美学的专门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 成者——黑格尔。黑格尔视建筑为艺术之始,把它作为艺术发展的第 一阶段——象征型艺术的代表。他认为:“建筑是与象征型艺术形式 相对应的,它最适宜于实现象征型艺术的原则,因为建筑一般只能用 外在环境中的东西去暗示移植到它里面去的意义”(显然,黑格尔的 美学思想是他哲学思想的一部分,黑格尔沦述建筑美的全部意义和根 本目的在于说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