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摘要: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以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并且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

可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

物流业当然也不例外。

在我国,物流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物流产业的边界如何界定?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无疑是我国物流业界慎重思索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阐述对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字:物流,产业,发展目录一、物流产业的界定1、物流的概念 (4)2、物流产业的界定 (4)3、为什么要发展物流产业 (4)二、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5)(1)物流合理化的现状及差距 (5)(2)物流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差距 (6)(3)物流服务水平的现状与差距 (7)2、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1)国内企业对物流需求不足 (7)(2)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实力 (8)(3)关于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 (8)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策略建议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8)2、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 (8)3、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8)4、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9)5、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 (9)6、推进国际合作,加快物流产业发展。

(9)一、物流产业的界定1、物流的概念现代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可见,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通和管理协调。

2、物流产业的界定现代物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细化演进的必然结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它的快速发展, 并逐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体系。

因此,物流产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究竟包含哪些企业?是否以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商品流通信息处理等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都可以归属在物流产业范围之内?近年来,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其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为什么要发展物流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全球物流年均增长7%以上,高于同期GDP增幅。

2006年,全年物流产业规模为15.6万亿美元①,与世界旅游业总收入基本相当。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力的竞争。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用资金较多;另一方面,运输仓储企业有效货源不足,现有设施不能充分利用,导致企业周转资金不快,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有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占用为201042亿元②,资本年周转速度为1.2次,而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为15-18次。

如果我国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3万亿元流动资本将相当于45万亿元以上。

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6.7%,也有人估计为20%左右。

2007年我国①/html/200710/29/200710292051.htm②/Article/CJFDTotal-ZXDB200723212.htmGDP为24.67万亿,按20%计算为4900亿③。

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资金490亿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还没有针对物流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上述只是某一年份的估计值。

无论从与全球经济接轨角度还是从我国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角度来看,我国都有必要促进物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近年来, 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但是我们认为,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衡量,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物流合理化的现状及差距一般认为物流活动由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组成,物流业规模应为各类物流企业以物流服务方式完成的各种经营活动工作量的总和。

鉴于我国尚未建立以物流业为基础的统计体系,目前无法准确反映物流的总规模,因此,可根据物流一般要通过运输环节这一特点,以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大致反应物流的总规模。

2007年,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达135.8亿吨和44452.3亿吨公里④。

但我国在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主要表现为:1.物流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组织化物流服务,服务水平低,物流费用高。

2.涉及物流环节的运输企业特别是国有运输企业,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

根据交通统计资料所反映的财务状况,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国有交通运输企业1998年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此后虽经扭亏攻坚,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国有运输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有的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甚至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

3.物流相关产业表现出的资产收益率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较低,与庞大的物流规模不相吻合,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物③/fortune/2008-01/24/content_7485380.htm④/Periodical_sxkj200901002.aspx流费用占GDP的20%左右,而美国、日本上述数据分别为870吨公里和10%,700吨公里和14%。

即便扣除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因素,我国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2)物流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差距2008年,铁路运营里程达近7万公里(大约相当于美国在大规模建设铁路时期高峰年一年的建成铁路规模);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3.5万公里,高速公路达1933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新扩建沿海中级以上泊位37个,新增吞吐能力6187万吨,而2007年主要沿海生产用码头763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36个;2008年内河新增和改善航道402公里,新扩建港口码头中级以上泊位43个,新增吞吐能力536万吨,而2008年,内河通航里程11.93万公里,内河主要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618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5个;2008,民用机场达143个;2007年,长输油气管道2.47万公里。

另据《2001年中国交通年鉴》,2007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08.91万辆,其中载货汽车达698.32万辆;铁路机车14472台,货车总数439943辆;水运民用轮、驳船达5128.1万吨位,其中远洋海运船舶2619万吨位。

此外,据有关资料,全国商业、物资流通及外贸部门拥有仓库面积达2亿平方米,冷库容量40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⑤。

因此,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从适应和满足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角度分析,已无太大制约。

但是,由于交通运输、物资流通、信息服务等行业,目前尚不具备按物流活动规律和需求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和环境,尤其是运输、装卸、包装技术和组织管理较为落后,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使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及其技术装备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只能满足低水平、低效率的物流服务需求,不能适应和支持对于生产组织程度要求日高、支持现代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营销活动所表现出的物流要求。

物流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余地。

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2万吨公里左右。

同时,物流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势单力薄,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相对落后,对现代物流组织的利用缺乏自觉性。

既有的政策体系基础,⑤/fanwen/55/2944.html特别是管理体制和政策执行机制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制约因素。

(3)物流服务水平的现状与差距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渐步入较深层次,国外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及提高市场份额,基于现代物流组织理念的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其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开始出现且发展很快,但这些企业大多具有外商投资或外商培训与指导背景。

我国经济正面临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

我国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也开始大量涌现,“物流热”在全国兴起就是最好的见证。

目前,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天津、武汉等经济中心城市物流专业化服务发展较快。

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出现,为在高效率前提下组织物流创造了条件。

但由于这些企业数量较少、规模有限,加之服务领域和覆盖范围较为有限,从我国物流总体质量方面的状况分析,大力发展专业物流服务的空间和有待充分挖掘的物流利润潜力巨大。

2、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已有长时间的发展,然而作为将几种功能有机结合的物流产业还尚未形成。

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于形成阶段。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大部分企业(47%的生产企业和62%的商业企业)还没有考虑过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不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已发生了变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了。

考虑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标准的企业中,作业质量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成为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首要标准。

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对物流能力开始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的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2)、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少数企业能结合自身优势,与国际接轨,如宝供公司等企业。

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随意性较大,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配套物流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