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沉淀法52

第二章沉淀法52

B. 饱和溶液法
用于要求饱和度不高而原来溶液体积不大的情况;它可 防止局部过浓,但加量较多时,样品会被稀释。
C. 透析法
先将盐析的样品装于透析袋中,然后浸入大体积饱和硫 酸铵中进行透析,袋内饱和度逐渐提高,达到设定浓度 后,目的蛋白析出。该法优点在于硫酸铵浓度变化有连 续性,盐析效果好,但程序繁琐,故用于要求较精确、 样品体积小的试验中使用(如结晶)。
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重金属盐、SDS等。
蛋白质表面特性-沉淀屏障
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层
水溶液中蛋白质可视为胶粒,其周围存在着稳 定的水化层, 胶粒外的这部分水客观上起排斥 作用,称为“水化层斥力”
分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蛋白质表面特性 ——沉淀策略及方法
策略
破坏蛋白质四周水化层 降低双电层厚度
eGFP的最佳盐析范围是45%- 60%
分级沉淀2 (根据分级沉淀1 的结果,确定浓度范围)
0~ 25%饱和度盐溶液,杂质盐析(沉淀),有效成分盐溶。 离心,得上清(含有效成分)。
上清中25%~ 60%饱和度盐溶液,有效成分盐析, 另一部分杂质盐溶。
二、制备蛋白质
蛋白质表面特性-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组成
20 种氨基酸构成的两性高分子电解质,包括疏水性 氨基酸和亲水性氨基酸
蛋白质折叠趋势
疏水性氨基酸:向内部折叠的趋势 亲水性氨基酸:分布于蛋白质外表面的趋势
结果
在蛋白质三维结构中仍会有部分疏水性氨基酸残基 暴露于表面,在蛋白质表面形成一定的疏水区
蛋白质表面特性-蛋白质性质
1. 盐分级沉淀
固体硫酸铵加入量
1 L 溶液中硫酸铵的百分饱和度由 S1 增大到 S2 所需要加入的固体硫酸铵质量g 为
g

533S2 S1
100 0.3S2
(20℃)
g 541S2 S1 (25℃)
100 0.3S2
也可使用“表 2-1 调整硫酸铵溶液饱和度的计 算表(P22)”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硫酸铵盐析曲线(沉淀)
2. 盐析曲线制作
1
protein relative content in supernatant )
0.8
0.6
0.4
0.2
0 0
20
40
60
80
100
% of saturation of ammonium sulphate
硫酸铵盐析时上清中的蛋白含量 ● eGFP含量 ; ■ 总蛋白含量。
溶解度大——可配制成具有较高离子强度的 无机盐溶液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盐溶液密度不高,以便蛋白质沉淀的沉降或
离心分离。
1. 盐分级沉淀
盐的选择 通常采用中性盐,最常用硫酸铵,原因: 水中溶解度大,分级效果好,不易引起蛋 白质变性,廉价易得,分段效果好。
硫酸铵:
20℃下,饱和浓度为4.1 mol / L(相当于533 g/L) 0℃下,饱和浓度为3.9 mol / L(相当于505 g/L)
纯化方法
分离纯化:除去各种杂质,获得较高纯 度物质的过程。
蛋白质和酶分离提纯方法:沉淀分离、 层析分离、电泳分离、超离心分离等。
第二章 沉淀法
盐析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 选择性沉淀
第一节 基本原理与沉淀类型
一、基本原理
沉淀分离: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加入某种物 质,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 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技术。
盐析沉淀-盐析的定义
定义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 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
低离子强度下的盐溶
向蛋白质的纯水溶液中加入电介质后,蛋白质将吸附盐离子, 而形成扩散双电层(产生分子间相互排斥作用)导致蛋白质 的溶解度增大,发生盐溶。
高离子强度下的盐析
由于盐的水化作用,其将争夺蛋白质水化层中的水分子,使 蛋白质表面疏水区脱水而暴露,增大它们之间的疏水性作用。
1. 盐分级沉淀
液体(饱和度100%)硫酸铵加入量
硫酸铵的百分饱和度由 S1 增大到 S2 所需要加 入的硫酸铵溶液体积V 为
V V 0 S 2 S1 (20℃) S3 S2
V0,原来溶剂的体积(ml); S3,100(一般用100%饱和度的液体硫酸铵)
2. 盐析曲线制作
分级沉淀
将每步离心获得的沉淀重新溶解,测定其中 总蛋白和目标蛋白的浓度。
以硫酸铵的饱和度为横坐标、沉淀中总蛋 白和(或)目标蛋白浓度为纵坐标,得到 蛋白质盐析曲线。
分级沉淀1 (每步测定沉淀中总蛋白及有效成分含量)
relative content of eGFP in precipitate '
2. 盐析曲线制作 0.6
0.5
0.4
0.3
0.2
0.1
0 0 10 20 30 35 40 50 60 65 70 80 saturation of ammonium sulphate, %
盐析的机理
①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降低了用于溶 解蛋白质的有效水量,减弱了蛋白质的水合程度, 破坏了蛋白表面的水化膜,导致蛋白质溶解度下 降;
②盐离子电荷的中和作用,使蛋白质溶解度下降;
③盐离子引起原本在蛋白质分子周围有序排列的水 分子的极化,使水活度降低。
1. 盐分级沉淀 1)盐的选择
沉淀方法
改变溶液 pH 值 加入无机盐或改变无机盐种类 加入水溶性有机术
盐析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 选择性沉淀
(一)盐析法
盐析沉淀-学习要点 识记:盐析和盐溶概念 理解:盐析沉淀的原理,影响盐析的各种因素 应用:掌握盐析操作过程
1. 盐分级沉淀
2)硫酸铵盐析(加硫酸铵至一定饱和度)
分级沉淀1 (每步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和总蛋白含量)
1. 盐分级沉淀
硫酸铵的加入有以下几种方法: A. 固体法
用于要求饱和度较高而不增大溶液体积的情况;工业上 常采用这种方法,加入速度不能太快,应分批加入,并 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和防止局部浓度过高;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蛋白质的分子量约6~1000 kDa,分子直径约为1~30 nm。 在此粒径范围内,蛋白质可视为胶体,并表现出胶体溶液 的部分性质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
蛋白质两端及侧链中有一些解离基 ,解离程度受pH影响。
蛋白质的变性
物理因素:加热、加压、脱水、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 超声波的作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