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理论是现代化管理理论中重要学派之一,行为学派认为“人”是“社会人”不像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做“经济人”。
这句话也就是说影响工人工作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
人的工作情绪又受到社会及人的心理所影响。
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从人群关系理论开始的,人群理论是通过对霍桑试验的总结进而发展提出的。
人群关系理论也为管理心理学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霍桑试验是由埃尔顿.梅奥等人与1924年至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
霍桑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主要做了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
以下表格是对四个试验的总结:
针对对实验的分析总结最后得出几个结论:
1生产条件变化固然影响劳动者热情,但生产条件和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要素。
3改善劳动者士气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的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功效的决定性因素。
以上就是著名的霍桑试验的相关结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人群关系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
人群关系理论认为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不能仅仅依据效率和成本来进行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强调人的重要性。
这就与科学管理理论的观点截然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相对与科学管理学派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它也存在着不足,只强调了要重视人的行为。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等都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理论在某些上也是对人群关系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受到文化以及制度等的影响和限制,我们国家在自己的管理理论研究领域可以借鉴和吸收西方等先进理论,但是不能盲目搬套。
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有适合自己的管理理论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