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单元测试(力学综合测试题)

高三物理单元测试(力学综合测试题)

高三物理单元测试(力学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足球运动员在射门时经常让球在前进时旋转,从而绕过前方的障碍物,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其轨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球旋转前进时可以将球看成质点B .球在空中做抛体运动C .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对它的力D .在月球上也可踢出“香蕉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是不同,所以它的惯性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C .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D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一辆汽车以1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运动,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减速,以0.2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减速后一分钟内汽车的位移是( ) A .240m B 。

250m C 。

260m D 。

90m4.小明在跳高比赛中成功地跳过了横杆,若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B .小明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C .小明落地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小于他的重力D .起跳过程地面对小明的作用力就是他对地面的作用力5.某人在平静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一段深度。

不计空气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在下面的图象中,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v-t 图象是( )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拉力F 和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受到四对平衡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7.研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变化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即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到越舒适。

由于“轿车加速度变化率”是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由此可知,轿车加速度变化率的单位是( )(A )m/s (B )m/s 2 (C )m/s 3 (D )m/s 48. 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经过无数人的协作和努力,终于在2007年10月24日晚6点05分发射升空。

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由地球飞向月球时,沿曲线从M点向N点飞行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

在此过程中探月卫星所受合力的方向可能的是()9.乘坐游乐圆的翻滚过山车时,质量为m的人随车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在最高点时人处于倒立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没有保险带人就会掉下来B.人在最高点时对座位仍可能产生压力,但是压力一定小于mgC.人在最底点时对座位的压力大于mgD.人在最底点时对座位的压力等于mg10.如图所示,力F垂直作用在倾角为α的静摩擦力大小为()A.0 B.F sinαC.F cosαD.F tanα11.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s。

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2.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第8颗卫星,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12小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该卫星是地球的同步卫星B.各个国家发射的同步卫星期离地球表面的距离是不同的C.该卫星受到的向心力与卫星和地心之间的距离无关D.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近地卫星高二、双项选择题(共 6小题,每小题 4分,共计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 4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错选、不选得 0 分。

)13. 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在相互猛推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C.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小于乙的加速度D.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14.右图描述了一位骑自行车者从原点出发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人达到最大速度时位于区间ⅠB.此人达到最大速度时位于区间ⅡC.此人距离出发点最远时位于B点D.此人距离出发点最远时位于C点15..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221rmmG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A.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公式中的G 为万有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C.万有引力常量G 的单位22/kg m ND.万有引力定律也适用于强相互作用16.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条匀速流动的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划船速度均为v ,甲、乙船头均与岸边成60°角,且乙船恰好能直达正对岸的A 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船比乙船先到达对岸B .河水是向右流动C .甲乙两船中途不可能相遇D .以岸边为参考甲船的比乙船的速度大17.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有质量相等的小球A 和B 沿着筒的内壁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4所示,A 的运动半径较大,则( ) A .A 球的角速度必小于B 球的角速度B .A 球的线速度必小于B 球的线速度C .A 球的运动周期必大于B 球的运动周期D .A 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大于B 球对筒壁的压力18.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 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 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P ,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 2匀速上升为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 ,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P v 2B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mgC .重物的最大速度v 2=P mgD .重物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Pmv 1-g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4分。

)19. (5分)为了探求弹簧弹力F 和弹簧伸长量x 的关系,某同学选了A 、B 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的原因是 。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 (填A 或B )。

20. (9分) (1)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该装置中的错误有:① ② ③ 。

(2)纠正装置错误后,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进行平衡摩擦力.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水平静止地放在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12(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缓慢滑动为止.如果像这位同学这样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 ,他得到的M (小车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a —F 图线是图中的 (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 =50Hz.图示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其中A 、B 、C 、D 、E 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s 1、s 2、s 3、s 4以及f 来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 = (用英文字母表示).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13分)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环轨道竖直固定在一水平光滑的桌面上,桌面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也为R ,在桌面上轻质弹簧被a 、b 两个小球挤压(小球与弹簧不拴接),处于静止状态。

同时释放两个小球,小球a 、b 与弹簧在桌面上分离后,a 球从B 点滑上光滑半圆环轨道最高点A 时速度为gR v A 2,已知小球a 质量为m ,小球b 质量为2m ,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球a 在圆环轨道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 (2)释放后小球b 离开弹簧时的速度b v 的大小?(3)小球b 落地点距桌子右侧的水平距离?15. (13分)如图所示,粗糙斜面与光滑水平面通过半径可忽略的光滑小圆弧平滑连接,斜面倾角α=37°,A 、B 是两个质量均为m =1 kg 的小滑块(可看做质点),C 为左端附有胶泥的薄板,质量也为m =1 kg ,D 为两端分别固接B 和C 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当滑块A 置于斜面上且受到大小F =4 N ,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的恒力作用时,恰能向下匀速运动.现撤去F ,让滑块A 从斜面上距斜面底端L=1 m 处由静止下滑.不计转折处的能量损失,(g=10 m/s 2,sin37°=0.6,cos37°=0.8),求:ABCD(1)滑块A 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A 与C 接触后粘连在一起,求此后两滑块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及B 获得的最大速度.答案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4分)19. (5分)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2分); 100 N/m (2分); A (1分) 20.(9分):(1)细线与木板不平行;小车太靠近定滑轮,打出的纸带不够长;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3分) (2)C--------(2分) (3)22143100)]()[(f s s s s a +-+=----(2分) 0.60--------(2分)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21.(13分)解:(1)设a 球通过最高点时受轨道的弹力为N ,由牛顿第二定律R mv N mg A2=+(2分) 得 mg N =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a 球对轨道的压力为mg ,方向竖直向上。

(1分) (2)设小球a 与弹簧分离时的速度大小为a v ,取桌面为零势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R mg mv mv A a 2212122⨯+= (2分) 得 gR v a 6= 小球a 、b 从释放到与弹簧分离过程中,总动量守恒b a mv mv 2= (2分) 26gRv b = (1 分)(3)b 球从桌面飞出做平抛运动,设水平飞出的距离为x 221gt R =gRt 2= (2分) t v x b = 得 R x 3=(2分)22.(13分)解:(1)施加恒力F 时,对A 有:μ(F +mg cos α)=mg sin α (2分)未施加力F 时,对A 由动能定理有:(mg sin α-μmg cos α)L =mv 122(2分)代入数据,得v 1=2 m/s. (1分)(2)滑块A 与C 碰撞,由动量守恒有:m v 1=( m+ m )v 2 得v 2=1 m/s. (2分)此后A 、C 、B 、D 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当A 、C 、B 、D 具有共同速度时,系统动能最小,弹簧弹性势能最大,设为E p ,∴( m+ m )v 2 =( m+ m+ m )v 3 (1分) 12( m+ m )v 22 = E p + 12( m+ m+ m )v 32 (1分) 代入数据,得:s m v /323=J E P 31= (1分) 经分析可知: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 获得的最大速度.对A 、C 、B 、D 组成的系统在达共同速度到弹簧恢复原长过程,由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m+ m+ m )v 3 =2 m v A + mv B (1分)E p + 12( m+ m+ m )v 32 = 12 2 m v A 2+ 12m v B 2 (1分)代入数据,得:s m v s m v B A /34/31== 或0/1==B A v s m v (舍去)即B 获得的最大速度为s m v B /34=(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