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宋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松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词语解释】解:脱、脱下。
户:窗户。
欣然:高兴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寝:睡。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漫步、走、行走。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盖:原来。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念无与为乐者。
(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至:遂至承天寺。
(到)寡助之至。
(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怀民。
(寻找)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澄澈)空谷传响。
(空荡荡的)《三峡》【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
【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特殊句式】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省略主语)判断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文学常识】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父洵、弟辙合称“三”;与欧阳修并称欧,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记”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写作背景】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
轼是父亲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
授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通判。
迁知密州(今诸城),移知。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今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后改知,知、定州。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今惠阳),再贬(今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今属),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定等摘出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容理解】主旨:本文记叙作者与友人夜游承天寺,生动地描绘当夜庭院中澄明的月色,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并夹杂着作者自解、自矜、自嘲的复杂情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
(3)人生感慨。
(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段意:第一层(前两句):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与起因。
第二层(第三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寺院中清澈空明的月色。
第三层(第四句):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
“闲”字表达了作者复杂的心情,诉说洒脱中的无奈。
写作特色:①层次分明:叙事→写景→抒情/议论。
②比喻传神:月光如积水,竹柏影如藻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
③借景抒情: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哀,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旷达等复杂的情感融入景色中。
【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睡,卧;一起,共同;行走)翻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清澈透明;纵横交错)翻译: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阅读指南】1、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之一。
与父洵、弟辙合称“____________”。
此文是作者被贬____________(任团炼副使)时所作。
因此在描写承天寺夜游时的____________的同时,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文末以“____________”自居,其中夹杂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种况味,值得咀嚼、领略2、全文可分三层,先____________,继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
第一层____________点明夜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描写承天寺庭院中____________的月色。
虽然只有三句,却展现了高妙的想像力,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____________的写意图,具有一种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的美。
第三层____________,以两问一答收结,述说“闲人”洒脱出的无奈,其中“闲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全文脉络分明,言简意赅,如此短小的篇幅却蕴含了丰富的涵。
3、文中以“____________”喻月色,以“____________”喻竹柏之影是全文亮点。
不仅视角独特,言人所谓未言,而且将月色的清澈空明,赏景者的似醒欲睡的情态表现得十分贴切,不愧为大家手笔。
文章还运用“____________”的技巧,将赏月的____________、漫步的____________、贬谪的____________、人生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等复杂的情感融入景色中。
【点击题目】一、词语解释1、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3、寻怀民4、庭下如积水空明5、相与步于中庭6、何夜无月二、句子解释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对“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月色进入门户,我高兴地起来出门B、月光照入室,我兴致盎然地起身出门C、月光照入室,我兴致勃勃地起身步行D、月光进门入户,我高兴地起来出门三、容理解1、轼见月色而决定夜游,就想到“寻怀民”,其原因是⑴⑵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运用了修辞方法,其作用是:⑴⑵3、文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出将当作的错觉,表现了4、下列对文中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收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自己和怀民两个人成为“闲人”感到自卑,无地自容B、作者对自己和怀民两个人成为“闲人”十分达观,听之任之C、作者为自己成为“闲人”,有怀民作伴感到欣幸D、作者为自己和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感到苦闷无奈,借此自嘲,夜游也是解闷之举四、常识填空轼是宋代文坛的大家,文、诗、词俱佳,而且兼擅书画。
请写出一两篇他的作品的名称,或写出一两句他写的名句(及出处)⑴⑵一、1、行走2、于是,就3、寻找4、透明5、在6、什么二、3、B三、1、(1)出游无人相伴而想找个游伴(2)怀民同样也是遭贬失意的人,有共同的思想与语言2、设问(1)指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2)为下文“闲人”之说作铺垫3、庭中竹柏之影水中的藻荇等水草月色的清澈空明如水4、D【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填空:⑴文章描绘了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