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美学》真题及详解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美学》真题及详解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美学》真题
(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1. 意境所升华的是()
A 意象
B 拟象
C 物境
D 情境
答案:A
解析: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2. "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 起源
B 本质
C 功能
D 特质
答案:C
解析:界定艺术的角度有以下几种: (1)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分为游戏说和集体无意识说; (2)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分为模仿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和符号说; (3)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分为载道说(或教化说)和娱乐说。

故选C。

3. 在形式美的原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规律是()
A 整齐划一
B 对比调和
C 均衡对称
D 多样统一
答案:D
解析:"多样统一"即寓多于一,在变化中显示统一,在统一中又见出变化,"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着内在血脉的一致性,是形式美原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规律。

4. 马克思指出:"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

"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
A 他律性
B 有限无功利性
C 自律性
D 最高功利性
答案:C
解析:审美活动的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马克思的这句话正体现了审美活动的自律性特点。

5. 原始人在身体上刻痕、刺纹、穿耳、穿鼻等装饰活动,属于()
A 固定装饰
B 自我装饰
C 自我修饰
D 非固定性装饰
答案:A
解析:原始人的自我装饰大致可以分为固定装饰和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

固定装饰是指原始人通过刻痕、刺纹、凿齿、穿耳、穿鼻、穿唇等手段局部地且永久性地改变自身的自然形态,以期达到某种观念目的的装饰活动。

6. 中国古典美学中提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实质上都揭示了审美对象的()
A 实体性
B 非实体性
C 开放性
D 非开放性
答案:C
解析:所谓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我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谈到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实质上都是对审美对象开放性特点的深刻揭示。

7. 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
A 柏拉图
B 康德
C 黑格尔
D 马克思
答案:C
8. 古希腊的悲剧常被称为()
A 人生悲剧
B 命运悲剧
C 性格悲剧
D 社会悲剧
答案:B
解析:古希腊社会产生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著名悲剧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都渗透着"命运"观念的主题,因此古希腊悲剧也被称之为命运悲剧,也正是命运主题为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确立了基本的内涵。

9. 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形成于()
A 古代社会
B 中世纪
C 近代社会
D 现代社会
答案:D
解析: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10. 喜剧有两种基本形式,即()
A 暴露与歌颂
B 滑稽与嘲笑
C 讽刺与幽默
D 揭露与批判
答案:C
11. 审美理解的特点是()
A 直观性
B 随意性
C 非理性
D 多义性
答案:D
解析: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和多义性的特点,根据选项,故选D。

12. 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A 情感
B 想象
C 理性
D 感知
答案:A
解析:情感活动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一方面构成了其他各种心理因素产生的诱因,另一方面又是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同时,它还作为一种弥漫性因素伴随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整个审美活动都显示出明显的情感色彩。

13. 现代阐释学认为,艺术的本质体现在人类无限延伸的()
A 艺术作品中
B 审美对象中
C 社会生活中
D 审美经验中
答案:D
14. 在生成意象全过程中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因素是()
A 感受力
B 想象力
C 观察力
D 表达力
答案:B
15. 最早从艺术的审美特征出发来划分艺术形态的美学家是()
A 雅克.德里达
B 苏珊·朗格
C 阿尔贝·加托
D 克莱夫·贝尔
答案:C
解析:从艺术的审美特征出发来确立艺术形态的划分原则,最早是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他首先注意到各门艺术在审美特性上的差异,并据此把艺术分为三种类型:美的艺术、机械艺术以及介乎于其间,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16. "期待视界"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
A 先在结构
B 心理结构
C 无意识结构
D 潜意识结构
答案:A
17. 梁启超认为,美育就是()
A 人格教育
B 艺术教育
C 趣味教育
D 道德教育
答案:C
解析: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

拿趣味当手段,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借用趣味以强化教育的效果,而拿趣味当目的才是真正的美育。

18. 审美教育的实践基础是()
A 教育活动
B 道德活动
C 艺术活动
D 审美活动
答案:D
解析: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故选D。

19. 在儒家的美育观中,实质上更强调()
A 知识教育
B 艺术教育
C 道德教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