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4月自考心理学00031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4月自考心理学00031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心理学(课程代码0003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要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人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机能主义心理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2.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解析]题中的四个选项均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其中,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3.脊髓属于A.周围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C.边缘神经系统D.网状神经系统[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司令部,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脊髓是由无数神经细胞聚集而成的柱状组织。

其位置在脊椎骨连成的脊柱管内。

4.一侧大脑半球借助于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所划分的脑叶,不包括A.顶叶B.枕叶C.颞叶D.边缘叶5.下列不属于注意功能的选项是A.选择功能B.维持功能C.调节功能D.动力功能[解析]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反映活动的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

6. 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个体的A.绝对感受性B.受暗示性C.不可遏制性D.均衡灵活性[解析]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

人的受暗示性高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受两个因素影响。

其一,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其二,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

7.你最初看不明白的斑点图,有人说“它不就是雪地上站着一只熊嘛”,于是你也觉得很像。

这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在对现实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

题干中所述情况就反映了知觉的这一特性。

的治于海普安主)年永街区雷D8.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有时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学习成绩、外表、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

此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知觉效应是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投射效应[解析]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题干中所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属于此现象。

全部再自。

9.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A.学习、回忆和提取B.编码、再认和回忆C.编码、保持和提取D.学习、保持和再认[解析]。

一个完整的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一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10.长时记忆中由人的各种知识经验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称为A.表象B.编码C.表征D.图式11.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这种学习策略称为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监控策略[解析] 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的概念。

它是常用的学习策略之一,应用这个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

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

12.下列最能代表创造性思维特征的选项是A.敏感性、流畅性和独创性B.灵活性、稳定性和广博性C.变通性、间接性和发散性D.批判性、直觉性和概括性[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又性和洞察性。

故选A.13.同卵双生子在智力上的相关程度高于异卵双生子。

这种现象所反映的影响智力的因素是A.遗传因素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实践14.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等情绪反应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解析]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故选B.15.某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

该生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解析] 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

16.支配型的男性通常能够和顺从型的女性成为很好的夫妻。

这体现的人际吸引条件是A.熟悉性B.相似性C.互补性D.临近性17.由于生活节奏变快、生活负担加重等给个体造成的压力属于A.文化性压力B.躯体性压力C.社会性压力D.心理性压力[解析] 社会性压力源是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社会情境和事件,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事件。

故选C.18. 某人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人,外在表现却是自高自大、傲慢不羁。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A.反向B.转移C.升华D.补偿[解析]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的防御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反向防御。

题干中所述的情况符合这一特点,故选A。

19.对所选取的某一被试群体进行长期追踪研究,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是A.横断研究法B.纵向研究法C.群体序列研究法D.微观发生研究法20.小明在生活中不愿意对任何事情或他人负责任,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甘愿充当配角。

这体现的人际需要是A.支配需要B.情感需要C.尊重需要D.包容需要[解析]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分为专制型行为方式的个体和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两种情况,题干中的小明就属于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

故选A.答案1C 2D 3B 4D 5D 6B 7C 8B 9C 10D 11A 12A 13A 14B 15D 16C 17C 18A 19B 20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社会规范学习答: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这种学习既包含对社会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含执行及情感体验等问题。

22.信度答:即可靠性,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分为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三种。

23.社会性动机答: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涉及个人的工作、交往对成就的追求等诸多方面。

24.理智感答: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25.群体答:又称团体,指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方式相结合,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和相互认同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阚限的定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2分)感觉阙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感觉到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2 分)感觉阙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2分)27.简述遗忘的消退理论和干扰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3分) (2)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3分)28.简述能力的分类。

答:人的能力种类很多,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将能力分成不同的类型。

(1)按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 分)(2)按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分)(3)按照在活动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2 分)29.简述判断心理健康的三个基本原则。

答:(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2分)(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2分)(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2分)30.简述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

答:(1)前习俗水平(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

(2分)(2)习俗永平:习俗的规则与服从性道德(主要满足社会期望)。

(2分)(3)后习俗水平: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2题作答; 3题均答者,以前2小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试述阻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1)问题表征的方式。

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

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方式的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

(3分)(2)无关信息的干扰。

经过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途,因而总是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信息。

(3分)(3)功能固着性。

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这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4)心向。

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性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去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办法。

(2 分)32.试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定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如有些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喜欢或者称赞而学习,如果没有奖励,学习劲头就不足。

在儿童动机发展的早期阶段,外在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3分)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他可以提高绩效、持久性、自尊和创造力。

一般来说,内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3分)二者关系: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

(2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同时存在于一身。

(2分)33.试述人格的结构。

答: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

(1)知一情一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

(2分)(2)人格动力系统。

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及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等。

(2 分)(3)个性特征系统。

包括认知风格、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2 分)(4)自我调控系统。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分)四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