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4岁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在伦敦大学建立心理研究中心 从事临床人格研究,挑战精神分析 “知识界的斗士”、著作等身 夫人和儿子都是心理学家
2020/5/27
36
二、人格理论
(一)人格等级层次模型
2020/5/27
37
二、人格理论
(二)三个超级特质及行为表现
内外向(Extraversion):外 情绪冲动 爱交际
2020/5/27
40
六、对艾森克的评价
2020/5/27
3
第一节 概述
类型论 type theory
例如安静型、独立型、交际型等(人格类型)
根据某种标准把人格划分为多个类型。一个人只属 于其中的某个类型。
特点:较为古老;对人格的描述较为简便,但过于 粗糙。
特质论 trait theory
例如细心、害羞、友好(性格特点 )
用多个基本的特质来描述人格,每个特质都是对立 两端联系起来所构成的一个维度。任何人在这个维 度上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例如细心——粗心。
曾任著名心理学家和数学家,因素分析之父斯皮尔曼 (Charles Edward Spearman,1863-1945)的研究助理
1928-1937年曾任大学教授和心理中心主任。
1938年担任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助理,1941年任哈 佛大学讲师。
1944年-1937年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研究教授兼人 格与团体分析实验室主任。
我们如何描述一个人?
你可能会使用下面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我是友好的、大方的、快乐的、勤奋 的…… 我是外向型的。
这两种描述有何区别?
2020/5/27
1
2020/5/27
2
第五章 特质论与类型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第三节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第四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第五节 五因素模型 第六节 人格类型 第七节 总评
高登·W·奥尔波特( Gordon W. Allport, 1897-1967)出生于印第安那州
1915年入哈佛大学,修经济学和哲学, 24岁博士论文:人格特质的实验研究
1920年会见弗洛伊德 1924年在哈佛大学开设美国最早关于人
格理论的课程——《人格:其心理和社 会领域》 成为美国人格心理学创始人
2020/5/27
39
三、人格发展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遗传有着特殊重要的作 用。不同的国家都有三个维度,不同年龄这三 个维度相对稳定,双生子的研究表明,同卵双 生子一起生活相关0.42;分开0.61;异卵双子 相关0.17。
社会化是个人觉察到他所习得行为的总和。
内倾者比较容易形成条件反射,社会规则学得 比较快,焦虑高,不容易产生反社会;外倾者 如果父母或他人长期严格训练,也能够把社会 规则学好。
心理物理系统,身心不可分割。
决定倾向,一旦给予适当刺激就会唤起适应 性行为和体态风格。
独特性
独有的行为和思想,全部的行为和思想,而 不仅仅是生物的环境适应。
2020/5/27
14
二、特质论体系
(二)特质概念
特质(Trait)
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
人格组成元素
人格测定的基本单位
定义
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能使许多刺 激在引发某种行为上具有同等作用,并且 能创造、指引那些功能相等而一致的适应 性及表现性行为。
客观测验资料(objective test data) —— T资料
2020/5/27
30
因素分析及其实例说明
因素负荷 测验 因素1 因素2 怀疑 0.52 0.15 不稳定 0.81 0.08 内疚 0.66 0.04 理解 0.11 0.88 能力 0.03 0.69 流畅性 0.19 0.47
2、动力特质:能、外能和辅助 3、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与根源特质
(source traits)
2020/5/27
27
表面特质
能直接观察到的行为或特征。
根源特质
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具有关联性行为的特质。
2020/5/27
28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关系
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根源特质是表面 特质的原因
33
六、对卡特尔的评价
☺贡献:
研究范围广博 理论以明确的统计资料为基础 对临床研究和工商心理学的贡献
批评:
偏重研究中的技术性,喜用新词 因素分析所运用的资料不能完全免除研究者
偏见 对环境因素的影响重视不够
2020/5/27
34
第四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2020/5/27
35
一、生平及理论背景
汉斯·J·艾森克 ( Hans. J. Eysenck,1916 -2019)生于德国柏林
五、健康的成人人格
自我广延的能力,关心他人; 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爱和同情; 自我接纳能力和情绪上的安全感,有挫折容忍
力,积极的自我意象; 实际现实的知觉,真实的看待各种事物; 自我客观化,能洞察自己的能力与不足; 统一的人生哲学,有相当清晰的自我意向和一
套指导其行为的标准。
2020/5/27
神经质(neuroticism):边缘系统(海马、杏仁 核、扣带回和下丘脑)激活阈限值低,交感神经反 应强,刺激小反应大。它与自主神经系统协同活动, 与网状系统相联系。焦虑是神经质与内倾的混合物。
精神质(psychoticism):与雄激素有密切关系, 但表(EPQ)
7
第一节 概述
这种神经心理结构或先天的行为倾向, 使个体以相对一贯的方式对刺激作出 反应。因此,对一个人的人格特质的 了解,便可以预测其行为反应。
特质论认为,人格特质是所有的人所 共同具有的,但各人所具有的每一种 特质因人而异,这就形成了人与人之 间的人格差异。
2020/5/27
8
第一节 概述
特质流派的主要特征
17
林黛玉人物特质分析
首要特质 多愁善感
中心特质 清高、率直、聪 慧、孤僻、内向、 抑郁、敏感
次要特质 冷酷
2020/5/27
18
三、人格动力
机能自主(功能独立)与原先产生的需要没有 关系,好的动机理论要回答:
动机是现实的;
几种动机可以同时存在;
承认认知的重要性;
每个人有独特的动机形式。
特点:对人格的描述较精细;当前较常用。
2020/5/27
4
每一 点上 的人 数
2020/5/27
极低
平均
特质曲线
极高
5
第一节 概述
对特质曲线的解释 特质心理学家划定了一个广泛的行为 范围 任何人都处在该连续体上的某一位置 在人群中,只有相当少的个体处在极 高或极低的位置,大多数人都聚集在 中间部位。
2020/5/27
15
二、特质论体系
环境情境
一起工作 运动竞赛 对待弱者 学校学习 未达目的
特质
攻击性
反应
盛气凌人、专横霸道 竞争求胜、争强好胜 强权政治 获得成功 愤怒、敌意
2020/5/27
(赫根汉,1980)
16
二、特质论体系
(三)特质的种类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 个人特质(individual traits)
自我意象感,4-6岁,要求儿童扮演习得角色的期待和 寻求获得对未来的某种热望;
自我理智感调适阶段,6-12岁,用理智来思考,解决 问题;
统我追求显露阶段,12-青春期,经由生活目标的选择 以追求自我提升的倾向;
知者自我显露阶段,成人,同时操纵前面七个阶段, 综合发挥作用。
2020/5/27
20
2020/5/27
38
二、人格理论
(四)人格维度的生理基础
内外向(Extraversion): (网状系统与神经类 型)外倾的抑制强兴奋弱,强型,忍受刺激的能力 强,渴求刺激,喜欢社交冒险;内倾者兴奋强抑制 弱,喜欢读书、下棋;觉醒水平比较高,对同样的 刺激体验到的要比外倾者强。喜欢安静的环境。
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来自一种或几种根源特质, 而一种根源特质可以影响多种表面特质。
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根源特质是相同的,但是它 们在个人身上的程度则是不同的。
卡特尔的16种最基本的人格根源特质
2020/5/27
29
四、测量根源特质的方法
生活记录法(life record data) —— L资料
问卷资料(questionnaire data) —— Q资料
冒险 粗心;内 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情绪稳定 冷淡
喜欢有秩序的生活与工作。 神经质(neuroticism):高焦虑 易激动 沮丧
温和 易自我控制。 精神质(psychoticism):高 固执 攻击性 自
我中心;低 温柔心肠 善感。
(三)人格维度与心理障碍
神经质高分的容易得神经症,精神质高的容易得精 神病。
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s):个人生活中具有渗 透性占优势的特质。
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s):渗透性稍差一些, 但仍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征。每个人的中心 特质很少。
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不甚明显的、一 致性和概括性都较差的那些人格特质。
2020/5/27
一般不关心对一个人的认识,而是注重了解 处于特质分布曲线某一点上的人的行为如何。 这与精神分析的方法不同,精神分析治疗者 总是试图解释某个人的行为。
常常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即特质研究者更 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而不是解释人们 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因为用特质解 释行为时,常常会陷入循环论证,例如小明 为什么打小刚?回答:因为小明具有攻击性。 问:怎么知道小明具有攻击性?回答:因为 他打了小刚。
认为成人的动机是变化的,是自我维持的同时 系统,由先前的系统发展而来,但机能上独立 于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