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综上,笔者认为,网络“打赏”作为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管理,会进一步“异化”青少年的线上线下交往行为。
接下来,不妨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工作:
第一,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对各种网络产品有清晰的认识。
“打赏”是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网络产品,但是什么东西值得“打赏”,需要青少年有自己的判断和鉴别。
我们不反对青少年追逐自己喜欢的网络文化内容,但是青少年在网络使用上也应该有底线意识。
第二,规范各个网络平台的“打赏”机制,让“打赏”回归它正常的功能和属性。
例如,可以规定各个网络平台一定时间内最高的“打赏”金额,也可以限定虚拟礼物的最高价格。
另外,网络平台亟待加强对自身内容的审核机制。
换句话说,不是什么内容都能拿出来接受“打赏”。
第三,帮助青少年建立网络金融意识和个人信用观念。
“打赏”看起来都在网上完成,但是其实花出去的还是真金白银。
我们要防止青年产生“攀比嫉妒”“孤注一掷”等心理,告诉他们人生不可能“浓缩”在一场场网络“打赏”中,个人在网上的地位与信用的提升,同样需要长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