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请以“窗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窗外”的世界是五彩斑澜、纷繁复杂的。
写“窗外”自然要写窗外的景象,窗外的人,窗外的世界。
把窗外的这一切有机地联缀在一起,进行合理的安排,恰当的选材,巧妙的分析和议论,便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主体内容。
要注意: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穿插议论;窗外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复杂,要确定一个中心,围绕中心进行选材;要注意发现窗外世界的真善美或假恶丑,要给予赞扬或批评。
写作要点:一、审题文章要围绕题目来写。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命题作文一定要扣住题目写。
“窗外”是一个特定的场景,必须是从窗里看窗外,写“窗外的人、事、景”。
可以写窗外发生的事、窗外所见的人、窗外风物的变化,以叙事为主,来表达主题。
写“窗本身”不切题,写“窗内”离题,写“窗内和窗外”重心也有偏颇。
要写“窗外”所见所闻。
有的同学,先写看“窗外”,然后联想到一件事,把这件事写完就了事。
而写的这件事跟“窗外”无关,这就走题了。
也有的同学开始写“窗外之景”,才写一节,就“走到窗外”去欣赏了,文章大部分内容写自己在窗外的活动,这也就偏题了。
要明确你在窗内,而重在写窗外之事之人之景。
还有的同学写窗外所见,写了几个片断,却没有一个集中的主题,这便可视为主题不明确。
虽写几个片断,都要表达一个中心。
还有的同学虽写窗外所见,可这个景在其他场合也能见到,虽开头结尾点了“窗外”,但文章中间与题目扣得不紧,写作效果也就差些了。
二、选材从生活中选材为好。
即使有所虚构,也要以生活为基础。
材料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个片断。
如写一件事,要时时扣“窗内望出去”这个特定的场景。
如能写出在窗内见到了“连在窗外也看不清”的景象,那就更好了。
如写片断,以两到三个片断为宜,不宜过于零碎。
有的同学写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窗外的变化,虽也切题,但过于零碎,像流水账一样,不能吸引人感染人。
如写片断,片断之间应该有过渡的语言,要几句议论或抒情的语言过渡。
如材料是风景,应以叙事描写为主,如果以抒情为主,就有些偏离作文的要求了。
有的同学用以前写的文章换一个题目来套一下,这就是宿构。
如果套得巧妙倒也无妨,但往往套得比较拙劣,主题表达生硬,影响了得分。
三、主题文章主题深刻是一个极大的得分点。
如果主题不明,或主题浅显,或主题太散,都极大地影响得分。
如何使文章的主题深刻?在写作之前就要问一下自己:我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否明确集中、是否能引人思考、是否能够感染人?如果拉起笔来就写,并没有明白自己要表现怎样的主题,文章写到哪里是哪里,效果肯定很差。
我们可以考察一下好作文的写作,或写友情、或写亲情,或者表达对一个社会问题的思考,或者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感,都明确而有深义,让人读了能够加以回味。
四、写作手法写作文要用一些写作手法。
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好?1、描写手法。
像这一篇《窗外》,题目就比较“灵动”,颇有抒情意味,那你在开头结尾就可用一些描写的手法,描写一下风景,语言可以华美一点,抒情一点,给文章增加一些亮色。
文章中间也可用一些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每个人都有一扇窗户,每个人都曾渴望过窗外,可是,真正敢去打开窗户,迎接阳光的人却没有几个。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和快乐是要自己去迎接的,而不是让它来找寻你。
”的确,尽管迎接阳光的途中会有种种困难困绕着你,可是当你勇敢推开窗外时,你会看见一片碧海蓝天。
诚然,也不是所有的敢去迎接阳光的人就一定会获得阳光。
范文:窗外我又一次坐到窗前,窗外葱绿的梧桐叶,绿莹莹的草茵,不时还有一群自在的小鸟嬉笑着飞过.回望过去,曾经有那么一块玻璃,牢牢地禁锢着我的心灵,让我无法释放自己,融身于"窗外"美丽动人的风景年幼时,我性格孤僻,只爱躲在教室最后靠窗的一角,那是我个人的天地.朋友们不愿意和一个声若蚊蝇的伙伴玩耍,几乎只会嗫嚅着说话的我让所有老师都懒得提问."许多人围成一个圈子在游戏而我却被锁在心灵的黑屋子里,远远地望着,永不可能冲破枷锁.窗外温暖的阳光下,我的心,寒冷如冰."这句话是我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二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她教语文.在她的第一堂课上,不知多久没被老师搭理的我竟被第一个叫起来回答问题.全班哗然.我呆住了.我甚至埋怨她为什么要和安分守己的我作对,让我承受巨大的压力.然而我还是鼓起勇气站了起来,喃喃着我的答案,然后又偷望了她一眼.她眯起的眼睛似乎没有恶意,"你说什么同学,请大声点!"我咬了咬牙,涨红了脸,又说了一遍.然后是短暂的沉默,静得可怕.我似乎感觉到空气里有了微妙的变化.我无法控制我快要跳出胸口的心."同学,你的声音能不能再大一点,大一点"她还在坚持着.所有的视线火辣辣地集中在我身上,一股热浪从长眠的心灵冲顶而出.泪如泉涌.我不顾一切地大声喊出了我的答案.我不敢抬头,更不敢看她的脸."啪,啪,啪",接下来分明是她的掌声.为我鼓掌是的,为我鼓掌!她走到了我的面前,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说:"你有如此的勇气,喊出自己的见解,难道就没有勇气推开你心中的窗吗"我呆住了,热血凝固在发烫的脸颊,耳边震荡着的是方才轻轻震撼心灵的声音——不,那绝对是一声感召!我听到了来自心灵窗外的召唤!是的,是这个声音,打碎了我的精神枷锁;是这个声音,重新铸就了我内心的刚强;是这个声音,让我的内心充满了自信与希望!七年之后的今天,我再一次坐在窗前,回望我踏下的成长的脚印,无不充满了自信和阳光.这一刻,我心中空空如焉,除了"感激"二字.真的,我从心底里感谢这位重生我的老师.也许,岁月能模糊我脑海中她的……窗外的召唤,我永远铭记在心!《看窗外》我的房间有一扇很大的窗,真的很大,窗顶几乎延伸到房顶,阳光可以无遮无碍地照进来。
窗也很漂亮,中央是一块很大的绿色玻璃,两旁才是一扇可打开的小窗口。
更重要的是,我的窗没有被焊上冰冷的防盗网。
自从搬到这间房子居住后,每逢周末,我总喜欢坐到窗前,带上一副高倍望远镜,眺望窗外美丽的中心区景色。
困在笼子里的鸟儿是非常地难受的,这点我非常理解。
每当做完作业复习好功课后,望到窗外景色,总有一种想破窗而出的冲动。
窗外的景色真美啊,多想置身于这美丽的景色中去,忘掉所有的烦恼。
可现实却使得我很难实现这个梦想:时间不允许,父母不允许;因为要中考,因为要安全……而现在,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也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实现这个梦想的。
于是便有了每个周末对窗外久久的眺望。
为了使自己不觉得离美景很远,我用上了望远镜;为了使美景不被无情地撕得支离破碎,我一直拒绝焊接防盗网;为了能做到心无杂念,全身心地融入到美景中去,我总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感受窗外点点的灯火及马路上车灯流动形成五彩斑斓的河。
当然,自己一个人有时也是太寂寞了,所以我也会在欣赏窗外美景的同时,在身旁放上一些音乐,可以是轻音乐、爵士乐,也可以是萨克斯风。
可绝不是一些使人乱耳的“辣妹酷哥”的流行乐,我拒绝那种喧嚣与空洞。
因此,我非常地感谢窗,令我在这四周都是石墙的包围中,能最大限度地去感受美景,去尽可能地摆脱束缚,让我明白生活也可以这样的安静,美丽和自由。
第一类:来自生活——窗外伏案久了,总是会直起身子,习惯性地往窗外一瞥。
即使是夜间,城市不是这么喧嚣,形形色色的行人匆匆穿过街道,像是觅食的蚂蚁,在这繁忙的主旋律中,却有那么一个安静的音符,静静地守着一隅街角,整个冬天不曾变过。
那是一个在夜市上摆地摊的姑娘,她穿着厚厚的藏服,脖子间挂着沉甸甸的藏银,天冷的时候,也就缩在大袍子里,用期盼的眼光看着过往的行人,面前铺着一张枣红色的毯子,放着的藏族饰物由于久未清洗显得灰头土脸的。
她的生意不好,所以我望向窗外时,大多看见她的后脑勺。
不知候怎的,我总认为我们之间有种默契——她用寒风中瘦削的肩膀向我传递着某种信息。
一天晚上,我被浩如烟海的题目搅得头昏脑胀,于是愤懑地起身,便专注地去看那个姑娘。
窗外吹来寒风,我就打了个寒战,我缩着脖子看她坚守在她的摊位上。
一对青年男女正在挑选饰物,那个女的拿起了一挂手链,比划了好久,又放下了,转而拿了一个挂饰,看了个遍后,却对身边的男青年摇了摇头,走了。
那个女子一言不发地收拾着地摊上的东西,又拿起那个手链端详了好久。
我才发现,手链被刚才的女青年弄坏了。
真可耻!可那个女子还是一言不发,默默地将坏了的手链塞进腰间的包里,然后抬头对我和善地笑笑。
她看上去和我差不多大,皮肤黝黑,脸上却透着一股高原人特有的红,我想,是什么剥夺了她和我们一样在教室里无忧无虑地读书的权利呢?想到这里,对这位姑娘不禁产生了一丝怜悯。
正当我转身之前,我惊讶地发现,摊位的角落里有一个被洗净的瓶子,里面插着一株腊梅,开得很美,有幽幽的暗香。
生活如此艰辛,她却仍从这个世界找到了这一株属于自己的美和情趣,从而嚼出一丝生活的馨香来。
一个遭到生活如此为难的人都可民坚强地生活着,我又有什么可埋怨的?春天到了,夜里的窗外不再有这个姑娘,但我仍习惯在累了、倦了的时候看看窗外,那里有她留下的一株腊梅,长年不败,浮动的暗香教会我坚强。
点评:本文很好地写出了“窗外”所见的一个人。
写她的外貌,写她的行事,写出了一个人物形象。
这个形象非常鲜明感人。
作者还写出了“她”对自己的激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篇作文是这篇命题作文最好的样本。
窗外我的房间有一张写字台,写字台是靠着南墙的窗下的。
在家时,早上或中午学习,总有一片阳光从外面泻进来,铺在我的书上、我的桌上和我的心上。
农家人几乎每家都会有个小院子,水泥浇的地面,在农忙时这片齐整的地面很有用处。
黄豆叶都枯了掉了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它们从田地里收割起来,运到我窗外的那片水泥地上。
窗里,是我写字的沙沙声;窗外,是妈妈打黄豆的啪啪声。
秋季的阳光十分温暖,初秋的阳光还会有一些夏天的骄狂,有时还十分的热。
母亲在外面打黄豆,有时会停下一会。
那时,听到外面没了声响,我也会停下笔。
然后,妈会叫一下我的名字,我就答应一下。
看不到她的人,但我可以想象:妈妈打黄豆累了,她就停下一会,然后想儿子写作业是不是也累了?竖起耳朵听,仿佛窗里的笔还在纸上来来去去,好像还有沙沙的声音穿过午后的阳光落在她的耳朵里,然后她就笑了,莫名其妙的笑了。
她一笑,阳光便汇进了她脸上的一条条小河里。
母亲那时肯定很像仰着头望着太阳的葵花。
也有时,若外面的声音停了,我便想:妈妈许是渴了,去厨房喝水了。
那时我也会喊一声妈,妈也会答应一声。
于是我的刚才还莫名其妙吊着的心又落了回来。
院子里,阳光灿烂,妈总喜欢叫一声我的名字,尽管什么事都没有,我也会喊一声妈,也是什么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