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

【化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项培优练习题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碘酸钾(3KIO)是重要的微量元素碘添加剂。

实验室设计下列实验流程制取并测定产品中3KIO的纯度:其中制取碘酸(3HIO)的实验装置见图,有关物质的性质列于表中物质性质HIO3白色固体,能溶于水,难溶于CCl4KIO3①白色固体,能溶于水,难溶于乙醇②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氧化反应:ClO-+IO3-=IO4-+Cl-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参加反应的盐酸所表现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B中所加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分离出B中制得的3HIO水溶液的操作为____________;中和之前,需将HIO3溶液煮沸至接近于无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避免降低3KIO的产率。

(4)为充分吸收尾气,保护环境,C处应选用最合适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5)为促使3KIO 晶体析出,应往中和所得的3KIO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

(6)取1.000g 3KIO 产品配成200.00mL 溶液,每次精确量取20.00mL 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KI 溶液和稀盐酸,加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4mol/L 223Na S O 溶液滴定。

滴定至终点时蓝色消失(2--2-22346I +2S O =2I +S O ),测得每次平均消耗223Na S O 溶液25.00mL 。

则产品中3KIO 的质量分数为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还原性、酸性 22235CI +I +6H O==2HIO +10HCl 充分溶解2I 和2Cl ,以增大反应物浓度 分液 除去2Cl (或-ClO ),防止氧化3KIO C 乙醇(或酒精) 89.5%。

【解析】【分析】装置A 用于制取Cl 2,发生的反应为:KClO 3+6HCl(浓)=KCl+3Cl 2↑+3H 2O ,装置B 中发生的是制取HIO 3的反应,装置C 为尾气处理装置,既要吸收尾气中的HCl 和Cl 2,还要防止倒吸。

【详解】(1)装置A 中发生的反应为:KClO 3+6HCl(浓)=KCl+3Cl 2↑+3H 2O ,浓盐酸中的Cl 元素有一部分失电子转化为Cl 2,表现出还原性,还有一部分Cl 元素没有变价转化为KCl (盐),表现出酸性,故答案为:还原性、酸性;(2)装置B 中发生的反应为:5Cl 2+I 2+6H 2O=2HIO 3+10HCl ,Cl 2和I 2均难溶于水,易溶于CCl 4,加入CCl 4可使二者溶解在CCl 4中,增大反应物浓度,故答案为:5Cl 2+I 2+6H 2O=2HIO 3+10HCl ;充分溶解I 2和Cl 2,以增大反应物浓度;(3)分离B 中制得的HIO 3水溶液的操作为分液,HIO 3溶液中混有的Cl 2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ClO -,ClO -会将IO 3-氧化为IO 4-,因此在中和前需要将Cl 2除去,故答案为:分液;除去Cl 2(或ClO -),防止氧化KIO 3;(4)尾气中主要含HCl 和Cl 2,需用NaOH 溶液吸收,同时要防止倒吸,故答案为:C ; (5)因为KIO 3难溶于乙醇,向KIO 3溶液中加入乙醇可降低其溶解度,促使KIO 3晶体析出,故答案为:乙醇(或酒精);(6)每20mLKIO 3溶液中,加入KI 溶液和稀盐酸发生的反应为:IO 3-+5I -+6H +=3I 2+3H 2O ,滴定时发生的反应为:I 2+2S 2O 32-=2I -+S 4O 62-,可列出关系式:IO 3-~3I 2~6S 2O 32-,每次平均消耗的n(S 2O 32-)= 0.1004mol/L×0.025L=0.00251mol ,则每20mLKIO 3溶液中,n(KIO 3)=n(IO 3-)= n(S 2O 32-)÷6=0.00251mol÷6=0.000418mol ,200mL 溶液中,n(KIO 3)=0.00418mol ,产品中KIO 3的质量分数=214g mol 0.00418mol ×100%1g/ =89.5%,故答案为:89.5%。

【点睛】1g 样品配成了200mL 溶液,而根据关系式计算出的是20mL 溶液中KIO 3的物质的量,需扩大10倍才能得到1g 样品中KIO 3的物质的量。

2.羟氨(NH 2OH )是一种还原剂,和联氨一样是一种弱碱,不稳定,室温下吸收水汽迅速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羟氨的电子式___。

(2)利用KMnO4标准溶液定量间接测定羟氨的纯度。

测定步骤如下:①溶液配制:称取5.0g某羟氨样品,溶解在______酸中后加适量蒸馏水,将其全部转移至100mL的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

②取20.00mL的羟氨酸性溶液与足量硫酸铁在煮沸条件下反应:2NH2OH2++4Fe3+=N2O↑+4Fe2++H2O+6H+,生成的Fe2+用0.400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请写出Fe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重复滴定3次,每次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如表所示:计算试样的纯度____%。

(3)下列操作导致误差偏高的有______(填编号)。

a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b 滴定管未经润洗盛装KMnO4溶液c 羟氨称量时,时间过长和溶解时没有及时用酸酸化d KMnO4溶液起始读数仰视,终点正常读数【答案】硫酸容量瓶刻度线当最后一滴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5Fe2++MnO4-+8H+=5Fe3++Mn2++4H2O 66 ab【解析】【分析】(1)根据羟氨化学式写出其电子式;(2)①羟氨应溶解在H2SO4中,因为HCl中的Cl会被MnO4-氧化;②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当最后一滴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Fe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根据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式样纯度;(3)根据氧化还原滴定的相关操作分析实验误差。

【详解】(1)根据羟氨化学式NH2OH可知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①羟氨应溶解在H2SO4中,因为HCl中的Cl会被MnO4-氧化,将其全部转移至100m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故答案为:硫酸;容量瓶;刻度线;②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当最后一滴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Fe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由消耗高锰酸钾体积表可知,第一次误差过大,舍去,V(平均)=19.982022.=20.00mL;设滴定时NH2OH2+的物质的量为xmol,依据离子方程式可得关系式:+-224-35NH OH 2MnO 52x=20.00100.4n c V =⨯⨯⨯:解得x=0.02 因总量为100mL ,所以n (NH 2OH 2+)=0.02×5=0.1molm=n ⋅M =0.1×33g/mol =3.3gw =100%m m ⨯样=3.35.0⨯100%=66% 故答案为:当最后一滴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5F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 ;66;(3)a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导致V 标准偏大,计算结果偏高; b .滴定管未经润洗盛装KMnO 4溶液,相当于把KMnO 4溶液稀释,滴定时消耗体积增大,计算结果偏高;c .羟氨称量时,时间过长和溶解时没有及时用酸酸化会导致羟氨被氧化,导致消耗体积偏小,计算结果偏低;d .KMnO 4溶液起始读数仰视,终点正常读数,导致消耗体积偏小,计算结果偏低; 故答案为:ab 。

【点睛】注意氧化还原滴定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根据公式判断不同操作可能引起的实验误差。

3.以海绵铜(CuO 、Cu )为原料制备氯化亚铜(CuCl )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1)Cu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SO 42−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Cu 2+ 与OH - 反应能生成[Cu(OH)4] 2−,[Cu(OH)4] 2− 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吸收”过程:①2NO(g) + O 2(g)垐?噲?2NO 2(g) ΔH =-112.6kJ·mol −1提高NO 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②吸收NO 2的有关反应如下:反应Ⅰ:2NO 2(g) + H 2O(l) = HNO 3(aq) + HNO 2(aq) ΔH =-116.1kJ·mol −1反应Ⅱ:3HNO 2(aq) = HNO 3(aq) + 2NO(g) + H 2O(l) ΔH =-75.9kJ·mol −1用水吸收NO 2生成HNO 3和NO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过程:HNO 2为弱酸,通过电解使HNO 3得以再生,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4)“沉淀”过程:产生CuCl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 正四面体形 O 增大压强、提高氧气的浓度 3NO 2(g)+H 2O(l)=2HNO 3(aq)+NO(g) ΔH =-212.1kJ·mol −1 HNO 2-2e -+H 2O=3H ++NO 3- 2Cu 2++SO 2+2Cl -+2H 2O=2CuCl↓+SO 42-+4H +【解析】【分析】海绵铜(CuO 、Cu )中CuO 与稀H 2SO 4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因硝酸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会将铜氧化为铜离子,最终生成硫酸铜,SO 2具有还原性,再将铜离子还原为氯化亚铜,NO 合理利用,经过氧化与电解过程得到硝酸,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Cu 的原子序数为29,Cu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SO 42−中S 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4+6+2-422⨯=4,且不含孤电子对,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该微粒为正四面体形;[Cu(OH)4]2−中Cu 2+提供空轨道,O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答案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正四面体形;O ;(2)①2NO(g)+O 2(g)垐?噲?2NO 2(g) ΔH =-112.6kJ·mol −1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提高NO 平衡转化率,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提高氧气的浓度等;②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I ⨯3+反应II )⨯12可以得到用水吸收NO 2生成HNO 3和NO 的热化学方程式:3NO 2(g)+H 2O(l)=2HNO 3(aq)+NO(g) ΔH =-212.1kJ·mol −1; (3)电解过程中,阳极上HNO 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NO 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NO 2-2e -+H 2O=3H ++NO 3-;(4)Cu 2+与SO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l ,离子方程式为:2Cu 2++SO 2+2Cl -+2H 2O=2CuCl↓+SO 42-+4H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