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量筒读数时的视线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是标有380 mL的瓶装矿泉水,小滨想测量其实际装有的水量,他应向实验室老师借用的最合适的量筒是()
A.380 mL的量筒B.500 mL的量筒
C.1000 mL的量筒D.250 mL的量筒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量筒中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的密度”的实验中,下列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读出食用油的体积
D.用天平称出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
5.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塑料块的密度,采用下列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A.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
B.取一小铁块,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C.将小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读出小铁块和水的总体积
D.把小铁块和塑料块系在一起再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读出小铁块、塑料块和水的总体积
二、填空题
6.甲、乙、丙三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读数方法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同学的读数方法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
7.小刚同学在实验室用天平测某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测出石块的体积为20 cm3,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8.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油的密度。
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满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杯子两次“装满”,是为了使被测量的油和水的________相同。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ρ水=1.0×103 kg/m3)
三、实验探究题
9.在“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将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若小烧杯的质量为20 g,则小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cm3,由此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襄阳独特的民俗节日穿天节里,人们沿汉江捡拾穿天石,系上细绳佩戴以避邪。
王军和几名同学利用天平、细线、量筒和水(ρ水=1.0 g/cm3)等器材测量穿天石的密度。
(1)用天平称量穿天石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穿天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用量筒和水测量穿天石的体积时,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的确切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入穿天石前后量筒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忽略细线的体积),穿天石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11.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如图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你的做法不对。
”不对之处是没有把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处。
(3)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入20 g、5 g砝码各一个时,天平横梁刚好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4)然后用一细棉线系住小石块将其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取出小石块,量筒中水的体积是20 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m3。
该小组所测得的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2.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接着她测出了下列物理量:①积雪的厚度;②脚印的面积;③脚印的深度;④冰的厚度。
其中能估测出积雪密度的一组物理量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解析] 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2.B [解析] 已知水的体积在380 mL 左右,如果选择刚好是380 mL 的量筒,水可能会洒落,故A 不合适;如果选择500 mL 的量筒,能够测量380 mL 水的体积,并且准确程度较高,故B 合适;如果选择1000 mL 的量筒,虽然能够测量380 mL 水的体积,但准确程度低一些,测量误差较大,故C 不合适;如果选择250 mL 的量筒,水的体积需两次测量,造成较大误差,故D 不合适。
3.B 4.A
5.B [解析] 测量塑料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不用测量下坠小铁块的质量。
6.乙 50 [解析] 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中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7.52.2 2.61×103 [解析] 由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 ,矿石的质量:m =50 g +2.2 g =52.2 g ;已知矿
石的体积为V =20 cm 3,则矿石的密度为ρ=m V =52.2 g 20 cm 3=2.61 g /cm 3=2.61×103 kg /m 3。
8.体积 0.84×103 [解析] 用同一个杯子装满水和椰子油,则它们的体积相等,由表格数据可得,杯子内水和椰子油的质量分别为
m 水=m 水总-m 杯=300 g -100 g =200 g ,
m 油=m 油总-m 杯=268 g -100 g =168 g ,
由ρ=m V 可得,杯子的容积:V =m 水ρ水=m 油ρ油,即V =200 g 1.0 g /cm 3=168 g ρ油
, 解得ρ油=0.84 g /cm 3=0.84×103 kg /m 3。
9.(1)水平 左
(2)66 60 1.1×103
(3)大 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时,烧杯壁上会沾有少量盐水,使体积测量值偏小
10.(1)64 (2)①水不能太少,要能浸没穿天石 ②水不能太多,穿天石浸没后,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3)3.2
11.(1)零刻度线处 (2)右 (3)25
(4)10 (5)2.5×103 偏小
12.D [解析] 根据题意,整个过程中雪变成冰时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设人脚印的面积为S ,雪的厚度为h 雪,冰的厚度为h 冰,则雪的质量:m 雪=ρ雪Sh 雪
冰的质量:m 冰=ρ冰Sh 冰
则ρ雪Sh 雪=ρ冰Sh 冰,解得:ρ雪=ρ冰h 冰h 雪。
又h 冰=h 雪-h 脚印,冰的密度已知,所以还需要测量雪的深度和脚印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