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怎样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句子表达的意思
1、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其方法大致有:①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
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璧归赵”这个词语,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对“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是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③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2、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主要方法有:
①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对造成阅读障碍的词语,教师要加以必要的注释疏导,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如《草原》写小丘之绿,“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学生不理解“渲染”与“墨线勾勒”的意思,只要启发画过中国画的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学生就明晓句意了。
对难在“物”上的句子,可用这种方法。
②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
抓关键词语有“扣词法”、“推敲法”、“删减法”等,如《为人民服务》中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理解了“固”或“于”的字意,这句的含义也就掌握了。
③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有的句子比较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构句间架勾勒出来,用缩句的方法去理解;有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要分析修饰成分,找出表达的重点;有的句子是复句,要理清逻辑联系准确体会。
如《桂林山水》中有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它的间架简单:“漓江水静,漓江水清,漓江水绿”,针对它的修饰成分加以分析,就能明白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赞叹不已的思想感情。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一定的语句有其固定的句法意义,但一旦依附于具体的语言活动后,就产生了生动的情境意义,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
因此,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纵观上下,这既是理解句意较普遍的方法,也应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则。
具体的说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联系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义,景物的特点来理解。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他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表面看来,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好懂,但真正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事件发生的环境,领悟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方能理解把握。
【练习】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长江葛洲坝电站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从海洋回游至金沙江产卵繁殖的生态通道。
现在宜昌市葛洲坝下的江段,成了长江上中华鲟产卵繁殖的唯一水域。
据监测,每年到这里繁殖的成年中华鲟有130头左右。
它们每年五六月份到达宜昌江段,一直在这里等到10月初至12月初产卵过后,再回到海洋定居。
这本来是一条“欢乐之路”,但对有些中华鲟来说,却变成了死亡之旅!杀手是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各种船舶。
长江宜昌江段江面窄、航道浅,又是中华鲟长时间汇集的地方,所以该段成为中华鲟最危险的地带。
今年1至6月份从江中捞起4条成年死鲟,身上都存有明显的螺旋桨造成的致命伤。
据宜昌渔政部门不完全统计,1986年至今已有160多条成年鲟鱼身受重伤而丧生。
在宜昌江段加强对成年中华鲟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中华鲟死伤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不容缓”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中“4条”、“160多条”这两个数据,说明了中华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警示人们加强对成年中华鲟的保护是当务之急。
(4)为了使中华鲟不再在船桨下呻吟,你的建议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