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H2O CO2、[H]、ATP 少量
线粒体内膜 [H]、O2
H2O、ATP 大量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酶 C6H12O6 + 6H2O +6O2
6 CO2 + 12H2O +能量
有氧呼吸:是指在 有氧气 条件下,有机物被彻底的
氧化分解为H2O和CO2
,并释放大量 能量的过
程。
有氧呼吸过程 细胞质基质
2、养成严谨、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下列细胞含线粒体最少的是
A、心肌细胞 B、胰腺细胞 C√、洋葱表皮细胞 D、根分生区细胞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 酸和丙酮酸被分解成CO2的场所分别是
√A、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预习无氧呼吸的内容
葡萄美酒夜光杯
[H]表示还原氢 表示一种具有还 原性的,蕴含能 量的有机物。
2 葡萄糖的量不变 3 葡萄糖的量减少,有丙酮酸、[H] 和ATP的生成 4 葡萄糖的量减少,有CO2、H2O、ATP的生成
三、有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自学P93-94 )
细胞质基质 主要是葡萄糖 丙酮酸、[H]、ATP 少量
结论: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释放的能量, 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更多。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CO2的测定(1—4组) 2、酵母菌有氧呼吸释放CO2的测定(5—8组)
实验材料: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其他材料或装置自选 。 实验装置:
要求:1、选择恰当的装置进行连接 2、在相应的装置上标出恰当的试剂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第三节细胞呼吸
2020/9/25
本节聚焦: 1、细胞呼吸的方式 2、有氧呼吸的过程 3、有氧呼吸的应用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周靖
小资料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19世纪中期,巴斯 德在酿制葡萄酒的时候发现:无氧的条件下,酵母 菌细胞利用葡萄汁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CO2;有氧 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分解葡萄糖实现了数量的增 长,却得不到酒精。
(长或短)
实验结果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空白对照
实验结论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释放CO2;有氧呼 吸释放的CO2更多。
“无氧”组
“有氧”组
注意事项
1、怎样控制有氧、无氧的条件? 2、如何鉴定有无CO2产生? 3、导入和排出气体分别选择哪种导管?
(长或短)
二、有氧呼吸的场所
(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自学P93)
注意 1、怎样控制有氧、无氧的条件? 事项:2、如何鉴定有无CO2产生?
3、导入和排出气体分别选择哪种导管? (长或短)
成果展示
1、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CO2的测定(1—4组) 2、酵母菌有氧呼吸释放CO2的测定(5—8组)
请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讲台展示, 小组成员按顺序陈述下列3个问题:
1、怎样控制有氧、无氧的条件? 2、如何鉴定有无CO2的产生? 3、导入和排出气体分别选择哪种导管?
内1 膜 外2 膜
嵴 嵴 线粒体3基质 •1、2、3各代表什么结构?
(二)探究有氧呼吸的场所
酵母菌破碎得到细胞匀浆,把离心后得到的各种细胞结 构分别置于含等量 C6H12O6 的试管中,并通入氧气。
二、探究有氧呼吸的场所
酵母菌破碎得到细胞匀浆,把离心后得到的各种细胞结 构分别置于含等量 C6H12O6 的试管中,并通入氧气。
1、有氧呼吸产生ATP的转化效率是多少?
2、有氧呼吸约有60%的能量散失,有何意义?
温馨提示: 有氧运动多一点,疾病离我远一点。 心肺功能强一点,内外兼修美一点。
小结
1、细胞呼吸的概念
知识: 2、有氧呼吸的过程
3、有氧呼吸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
方法:
2、对照实验的分析与设计
情感: 1、认同有氧呼吸对进化的推动作用
请回答:细胞呼吸一定需要氧气参与吗?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酵母菌是研究细胞呼吸的良好材料。
回顾初中、方法迁移
——测定萌发植物种子的细胞呼吸
棉塞















能量
二氧化碳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棉塞





的 石蜡油




AB
加等量的酵母 不加酵母的 菌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溶液
O2
葡萄糖
酶1
[H] 丙酮酸
少量 能量
热能散失 少量ATP
酶3
丙酮酸
H2O
大量
[H]
热能散失
H2O
酶2 少量 能量
能量 大量ATP CO2
热能散失 少量ATP
四、有氧呼吸的意义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为2870 千焦,其中1161千焦的能量形成了38个ATP,应用 于各种代谢活动,其余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