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考研“作品名称”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考研“作品名称”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作品名称名词解释:1、《工作与时日》:赫西奥德的教诲诗。

这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首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诗,共八百多行。

诗人在这首长诗中,劝导弟弟走正直劳动的道路,不要走巧取豪夺的邪路。

诗中还反映出当时希腊农村的现实。

诗人在诗的后部,以一个亲身参加劳动的人的亲切感,描绘出许多农村景色的生动画面,是这首诗的一大艺术特色。

2、《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取材于英雄传说,描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谕,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

通过俄狄浦斯的遭遇,作者赞颂了悲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对国家人民负责的精神,同时又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怀疑,表现了雅典人民在社会灾难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悲愤情绪。

该作品结构严谨精巧,善用突转,不仅代表着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成就,也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

3、《美狄亚》: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

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伊阿宋窃取金羊毛的英雄传说。

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男子的不道德行为,对美狄亚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作品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著称,成功塑造了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美狄亚的形象,详尽刻画了她的爱与恨、被弃与复仇的心理变化,特别是杀子前感情与理智的冲突。

结构完整,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合乎逻辑,富有强烈感情色彩。

4、《神曲》:叙事长诗,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

全诗14233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叙述了但丁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地狱、炼狱,并由贝阿特丽采引导游历天堂的故事。

但丁在《神曲》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人怎样从迷惘、错误和罪过中经受苦难和考验,达到至善和幸福的境地。

围绕这一主题,《神曲》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的现实生活,鞭挞了教会教皇的罪恶势力,反对蒙昧主义,赞美人的智慧和才能,肯定文化的重要,要求感情的自由。

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和平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透露出人文主义的光芒。

《神曲》结构宏伟严密、内容广博,首次用意大利语写成,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统一起了很大作用。

5、《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拉开欧洲文艺复兴序幕。

采用框型结构,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把一百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统一整体。

作品虽然是十个男女青年在乡间逃避瘟疫时轮流讲述的故事,但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全书的红线。

作品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现世思想,反对禁欲主义,用冷嘲热讽的手法揭露腐败的罗马教廷,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民对摆脱宗教和封建道德约束的要求和愿望。

注重人物塑造、心理刻画和景物描写,用意大利语写成,语言生动精炼,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

6、《巨人传》: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代表作,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杰作,法国长篇小说的开端。

小说分5卷,第1卷写高康大的出生、受教育、抵御外敌侵略和建立特来美修道院的故事;第2卷写庞大固埃的出生、巴黎求学和结识巴奴日的经过;第3卷就巴奴日是否应该结婚的问题引出各种奇谈妙论;第4、5卷描写了为探求婚姻问题的答案,庞大固埃和巴奴日、约翰修士一道外出寻找“神瓶”的经历。

小说以神话般的人物形象、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又不免油滑粗俗的独特风格,表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严肃主题,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巨人”般的力量,描绘了人文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7、《堂吉诃德》:长篇小说,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

作品模拟骑士小说的写法,主要描写堂吉诃德主仆二人游侠冒险的故事。

堂吉诃德的遭遇对过时的骑士文学是一种尖锐的讽刺,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行迹反映当时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揭露封建贵族骄奢淫逸、腐败残暴的恶行,对人民的困苦表示深切同情。

作者运用夸张、对比、讽刺的手法揭露和批判丑恶现实,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一世界著名的典型形象。

作者戏拟骑士小说,又吸收了流浪汉小说的写实手法,全面描写了现实生活,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为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哈姆莱特》:位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

取材于丹麦史,描写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哈姆莱特面临着为父报仇的重任,因为敌人势力强大,以及他本身思想的局限,不得不推迟报仇的行动,但是,一旦他认定了凶手,就变得勇敢坚决,在杀死凶手的同时也牺牲了自己,不仅铲除了奸人,还达到了重整乾坤、以正视听的目的。

哈姆莱特虽然以自身的毁灭结束了复仇,但戏剧并没表现出悲观情绪,而是赞扬了他的复仇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在道义上的获胜。

该剧通过哈姆莱特复仇表达了莎士比亚对当时英国政治形势的冷静思考,以及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

9、《失乐园》:弥尔顿的代表作,取材于《圣经》。

全诗分为两条线索,表明两个主题。

一条线索是亚当夏娃触犯禁令,偷尝禁果而失去地上乐园的故事;另一条线索是撒旦反抗天神,经过一场激烈大战,失败而失去天上乐园的故事。

通过亚当夏娃线索,表达了清教徒的宗教观和伦理观;通过撒旦反抗的线索,塑造了撒旦反抗上帝、果敢坚毅、不屈不挠的革命战士形象,寄托了弥尔顿的革命理想和战斗激情。

长诗对人类始祖被驱逐和撒旦失败的描写,也流露出一定的苦闷和忧伤,折射出英国17世纪革命高潮消退后的时代情绪。

10、《伪君子》:五幕诗体喜剧,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

作品主要写一个宗教骗子的丑行。

通过达尔杜弗的所作所为,对宗教骗子的伪君子面目进行了揭露和鞭挞,反映了法国贵族社会的伪善和宗教的欺骗性、危害性。

作品运用夸张手法塑造人物,让中心人物在第三幕才出场,并用他自己的言行来揭露自己的丑恶灵魂,使“高尚”的言辞与卑鄙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伪善的性格特征,增强作品的讽刺效果。

作品结构严谨,戏剧冲突集中,语言精彩,富于个性特征。

11、《悭吝人》(《吝啬鬼》):五幕散文体喜剧,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

取材于古罗马戏剧家普劳图斯的《一罐黄金》,主人公阿巴贡是一个贪婪吝啬、爱钱如命的高利贷者,作品通过阿巴贡父子间的冲突,表现了对金钱的贪婪对于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的巨大破坏作用。

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吝啬鬼阿巴贡的典型形象,构思巧妙,情节紧凑,心理描写细致生动。

12、《鲁滨逊漂流记》:长篇小说,英国小说家笛福的代表作。

作品以一个苏格兰水手滞留荒岛的经历为蓝本,描写了主人公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征服自然,创立基业的故事。

鲁滨逊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新兴资产者、殖民者的典型,他出海冒险、征服自然的过程,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顽强的进取精神,作者还以此肯定了人的力量和劳动价值。

小说采用自述体,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构的故事,讲求细节真实,语言朴素流畅,是英国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13、《格列佛游记》:长篇小说,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

是一部幻想游记体小说,记述外科医生、船长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等地的离奇经历。

小说通过一个幻想故事集中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讽刺批判了英国的内政外交政策,表现了进步人士和劳动人民的正义斗争。

小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寓意深刻,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讽刺揭露了黑暗腐朽的现实生活,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14、《汤姆•琼斯》:长篇小说,英国作家菲尔丁的代表作。

作品通过真诚善良的汤姆与索菲亚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描写了18世纪英国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穿了上层社会的罪恶,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和以金钱门第为前提的婚姻制度,表现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和善良愿望。

作品以汤姆的经历为线索,采用对比手法塑造了汤姆和布立非两个对立的形象,以两人与索菲亚的关系为主要情节,把众多人物事件融为一体,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情节曲折,结构完美,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5、《老实人》:长篇小说,法国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的代表作。

主人公老实人纯朴善良,头脑简单,寄居在男爵府上,信奉导师邦葛罗斯关于“世界尽善尽美”的哲学。

老实人因和男爵的小姐居内贡自由恋爱,被男爵逐出家门,从此开始流浪生涯。

其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中老实人及其意中人和他的老师最初觉得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事物都尽善尽美,但他们在遭遇一系列无妄之灾后,终于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完善,唯有劳动可以使人们免除烦恼、纵欲和饥寒。

文中还描写了一个政治清明、黄金遍地的黄金国,国中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寄托了伏尔泰的政治理想。

16、《新爱洛伊丝》:书信体小说,法国启蒙主义作家卢梭的代表作。

描写了18世纪法国一对青年男女圣普乐和尤丽的爱情悲剧。

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均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他们的爱情悲剧表现出以真挚爱情为基础的“自然道德”与蒙上等级偏见的“社会道德”间的尖锐冲突,控诉了封建传统观念压抑人的感情、扼杀人的幸福的罪恶,表达了作者主张感情自由、思想解放的人生理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小说以往返书信的形式透露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将人物情感衬托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具有强烈抒情色彩。

17、《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小说,法国启蒙主义作家狄德罗的代表作,恩格斯称之“辩证法的杰作”。

小说塑造了一个集“高傲与卑鄙、才智与愚蠢”为一体的人物形象“拉摩的侄儿”。

拉摩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侄儿是一个落魄文人,小说通过描写“我”和“拉摩的侄儿”的对话,揭示了这个人物复杂而矛盾的性格。

小说中,拉摩清贫的生活让他的侄儿采取了游戏人生的态度。

拉摩的辩白,控诉了冷酷的社会;他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心理和时代特征。

18、《浮士德》:诗体悲剧,德国作家歌德的代表作。

取材于德国中世纪民间传说,主要写浮士德探索真理的一生。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以主人公的思想发展为线索,以两场赛赌为开端,展示了他所经历的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改造大自然五个人生阶段。

浮士德探索真理的一生,概括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人士探索真理的过程,歌颂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教会的伪善,批判了德国丑恶的社会现实。

诗剧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丰富深刻,背景广阔,抒情色彩浓厚,堪称一部史诗性的巨著。

19、《少年维特之烦恼》:书信体小说,德国作家歌德感伤主义代表作。

小说描写了一个渴望自由和爱情却没有力量和勇气去争取的少年自杀的悲剧。

维特的遭遇既反映了德国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一代青年朦胧的革命要求,也反映出他们无力变革现实的软弱性。

作品有力抨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贵族官僚阶级庸俗虚伪的本质,具有强烈反封建意义。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书信体袒露出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写景、状物、叙事都同人物内心感受相结合,格调感伤,充满浓郁抒情气息。

20、《阴谋与爱情》:悲剧,18世纪德国作家席勒的代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