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PPT102页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PPT102页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月牙形分布
1934年,朱拉夫和布加耶娃对拱形结构按变形曲线假定了月牙形的弹性 抗力图形,由变形协调条件计算弹性抗力的量值,因此比前一种假定弹 性抗力法更合理。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a)荷载-结构模型 (b) 地层-结构模型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荷载-结构模型 岩体力学模型
P
p 收敛限制模型
u o

收敛限制模型的计算理论是收敛限制法。
其原理是按弹-塑-粘性理论等推导公式后,在以洞
周位移为横坐标、支护反力为纵坐标的坐标平面内
ITA
将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划分为以下几种:
❖以参照已往隧道工程的实践经验进行工程类比为主 的经验设计法;
❖以现场量测和实验室试验为主的实用设计方法,例 如以洞周位移量测值为根据的收敛—限制法;
❖作用—反作用模型:例如对弹性地基圆环和弹性地 基框架建立的计算法等
❖连续介质模型: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解析法中有
拟定得很大,结构受力后产生的弹性变形较小, 将地下结构视为刚性结构的压力线理论。 ❖地下结构是由一些刚性块组成的拱形结构,所 受的主动荷载是地层压力,当地下结构处于极 限平衡状态时,它是由绝对刚体组成的三铰拱 静定体系,铰的位置分别假设在墙底和拱顶, 其内力可按静力学原理进行计算。 ❖偏于保守,设计的衬砌厚度偏大
主厂房开挖后位移分布特征
(a) 第一层开挖
(b) 第四层开挖
(c) 第六层开挖
(d) 第九层开挖
主厂房各层开挖后I剖面位移分布图
(a) 第一层开挖
(b) 第四层开挖
(c) 第六层开挖
(d) 第九层开挖
主厂房各层开挖后II剖面位移分布图
主厂房开挖后塑性区分布特征
(a)
(b)










(c) 第 六 层 开 挖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1、按松散体理论计算围岩压力
普氏理论 抛物线状的天然拱
2 21
()
45°-φ/2
图2.22 深埋结构垂直围岩压力计算图式
松动模型
00..55Bb
Bb
太沙基松动模型
图 3.4 太沙基松动模型
0.25b B
Bb
水平层理围岩的松弛土压
❖ 通过这种梁,将作用在它上面的荷载,分布到较 大面积的地基上,既使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基,能 承受较大的荷载,又能使梁的变形减小,提高刚 度、降低内力。弹性地基梁是超静定梁,针对弹 性地基梁的计算理论称为弹性地基梁理论。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3). 连续介质力学的计算模型
❖也称围岩-结构模型又 称为现代的岩体力学 模型。
❖按 连 续 介 质 力 学 原 理 及变形协调条件分别 计算衬砌与围岩中的 内力,并据以验算地 层的稳定性和进行结 构截面设计。
围岩-结构模型基本概念
❖将支护结构与围岩视为一个整体,作为共 同承载的地下结构体系,故也称复合整体 模型。
封闭解,也有近似解,数值计算法目前主要是有 限单元法。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我国采用的设计方法有 ❖经验类比模型:完全依靠经验设计地下结构的设
计模型 ❖荷载-结构模型:与设计地面结构时采用的方法
基本一致,区别是计算衬砌内力时需考虑周围地 层介质对结构变形的约束作用。 ❖地层-结构模型:将衬砌和地层视为整体,在满 足变形协调条件的前提下分别计算衬砌与地层内 力,并据以验算地层稳定性和进行构件截面设计。 ❖收敛-限制模型:计算理论也是地层-结构法
❖目前许多通用化、商业大型软件如Ansys、 Flac3D、Sap、Adina等。这些软件不仅能提 供二维、三维技术,而且还能提供静力动力分 析、线性非线性分析、小应变大应变分析。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计算网格
整个三维 模型尺寸 为 348m×37 0m×282 m,整个 模型由 581202个 单元和 99785个 节点组成, 计算网格 如图所示
分析方法:弹性连续拱形框架体系 设计准则:混凝土设计规范
(1)不计围岩抗力阶段
❖围岩压力仅是围岩松动圈范围内那部分岩 土体的重力,计算围岩压力的方法有普氏 方法和太沙基方法,普氏方法认为松动体 为抛物线形,太沙基方法认为松动体为矩 形。
❖这两种方法尽管不能全面反映围岩压力的 组成特征,但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 是对埋深较大的地下结构,目前这两种方 法仍在设计中应用。
(孙广忠,1988;代高飞,2004)
(b)泰沙基(K.Terzaghi)理论
()
2 21
()
45°-φ/2
图2.21 浅埋结构垂直围岩压力计算图式
(2)假定弹性抗力阶段
❖弹性抗力的分布是与衬砌的变形相对应的。20 世纪初期,康姆列尔(O.Kommerall、约翰逊 (Johason)等人提出弹性抗力的分布图形为直线 (三角形或梯形)。这种假定弹性抗力法的缺点是 过高估计了地层弹性抗力的作用,使结构设计偏 于不安全。为了弥补这一缺点,结构设计采用的 安全系数常常被提高3.5-4以上。。。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荷载——结构法
• 认为地层对结构的作用只是产生作用在 地下结构上的荷载(包括主动的地层压 力和被动的地层抗力),以计算衬砌在 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和变形的方法称 为荷载——结构法,该方法有时又称为 结构力学法。
荷载-结构方法
绘出表示地层受力变形特征的洞周收敛线,并按结
构力学原理在同一坐标平面内绘出表示衬砌结构受
力变形特征的支护限制线,得出以上两条曲线的交
点,根据交点处表示的支护抗力值进行衬砌结构设
计。
荷载——结构法又有以下三种模式: ⑴主动荷载模式
不考虑地层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该计算模式主要适用于 采用浅埋暗挖或明挖法施工的城市地铁及明洞工程。 ⑵主动荷载加被动荷载模式
局部变形理论
温氏假定相当于把围岩简化成一系 列彼此独立的弹簧,某一弹簧受到压缩 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只与该弹簧有关, 而与其他弹簧不相干。
❖但应用可靠性理论和推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是 当今国内外地下工程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必须强调
❖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上述几个发展阶段在时 间上并没有截然的先后之分,后期提出的计 算方法一般也并不否定前期的研究成果,各 有其比较适用的一面,但又各自带有一定的 局限性。
荷载-结构模式的三个阶段: (1)主动荷载模式 (2)主动+被动荷载模式 (3)实际荷载模式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直接量测:主要采用压力盒、压力 传感器等,压力盒按工作原理分为机 械作用式、电测式和液压式等,目前 使用较多的是钢弦式压力盒。
19世纪初,将地下结构作为刚性结构 19世纪后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出现,
按照框架结构计算
20世纪中期,开始考虑地层的弹性抗力 20世纪70年代,数值计算方法被引入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1)刚性结构阶段
❖19世纪前,砖石结构。 ❖为了维护结构的稳定,当时的地下结构截面都
(d) 第 九 层 开 挖
主厂房各层开挖后I剖面位移分布图
(a) 第一层开挖
(b) 第四层开挖
(c) 第六层开挖
(d) 第九层开挖
主厂房各层开挖后II剖面位移分布图
5)可靠度分析阶段
❖地下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甚为复杂,设计过程 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远比地面结构多。
❖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的可靠度分析方法还在发 展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各项特性的统计特 征仍远不能满足完善设计的需要,
库 内 泵 站 江 地 下 洞 室 群 几 何 模 型
调压井模型网格
主厂房模型网格
交通洞模型网格
通风洞模型网格
引水隧洞模型网格
















主厂房开挖后应力分布特征
(a) 第一层开挖
(b) 第四层开挖
(c) 第六层开挖
(d) 第九层开挖
主厂房各层开挖后I剖面最大主应力应力分布图
● 间接量测:利用量测隧道衬砌的 应变、变形来推算作用在其上的围岩 压力的方法,即间接量测法。如电阻 应变片、钢筋应变计、遥测应变计、 混凝土应变砖等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 弹性地基梁,是指搁置在具有一定弹性地基上, 各点与地基紧密相贴的梁 。如铁路枕木、钢筋混 凝土条形基础梁,等等。
❖ 梁可以是平放的,也可以是竖放的。地基介质可 以是岩石、黏土等固体材料,也可以是水、油之 类的液体材料。
❖超静定结构力学方法计算结构内力。作用在 结构上的荷载是主动的地层压力,并考虑了 地层对结构产生的弹性反力的约束作用。
❖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不计围岩抗力阶段、假 定弹性抗力阶段和弹性地基梁阶段。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背景:十九世纪未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 构出现
相关主题